沒有照相機的攝影:感光材料的探索

攝影術發明之後數年,歐洲與美國掀起一波攝影風潮,拍攝肖像的相館林立,攝影相關的商業活動與藝術組織蔚然成型,攝影術瞬間改變人們觀看世界的方式。雖然達蓋爾的銀版攝影和塔爾博特的卡羅式攝影法在技術上有極大的侷限性,和效率極低售價很高的繪畫相比,攝影顯得新奇好玩,又有無限的潛力。許多攝影愛好者投入感光材料的探索,如何運用更有效的感光材料,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最佳的攝影效果,成為這時期攝影科技關注的焦點。


1. 蛋白玻璃攝影法(Niepcetype)

公元1847年,法國人尼埃普斯·聖維克多(Abel Niepce de Saint Victor)在卡羅式攝影法的基礎研製出蛋清玻璃負片。


這種玻璃負片性能穩定,影調和顆粒遠勝以碘化銀紙的負片。


蛋清玻璃攝影法是尼埃普斯-聖-維克多在攝影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他於1847年申請了蛋清玻璃攝影法的專利權。

沒有照相機的攝影:感光材料的探索

2. 蛋白印相工藝(The Albumen Print)

公元1850年,法國人步蘭夸特·埃瓦德(Louis Desire Blanquart-Evrard,1802-1872)發明了蛋白印相工藝。


在白紙上塗上雞蛋清和氯化銨的混合物,乾燥後長期儲存備用。印相前只需塗上硝酸銀溶液。


影像效果質量佳,質地細膩,成為十九世紀後半最為流行的攝影工藝之一。

沒有照相機的攝影:感光材料的探索

3. 火棉膠溼版攝影法(The Collodion process)

英國人阿切爾(Archer Frederick Scott,1813-1857),1851年在英國的《化學家雜誌》上發表了火棉膠溼版照相法。


火棉膠又稱克洛汀(Collodion),由硝化纖維在乙醚、乙醇混合溶液中提取,主要用作感光層的支持乳劑,而以碘鹽、銀鹽為感光劑。因而仍需在浸溼狀態下曝光故稱“溼版”。

沒有照相機的攝影:感光材料的探索

攝影的初期發展是感光材料和沖洗技術的探求、實驗時期。所拍攝出來的作品實質是研究者佐證自己實驗有效性的實物,攝影術複製客觀事物的能力,即本質特性已經顯露無疑。攝影術的發明者與攝影作品的創作者是一體的。他既是研究攝影術的科學家,同時又是照片的創作者。這一時期的作品在整個攝影法展示上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和文獻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