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加速數據的生產要素化

數據——全新的生產要素


伴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在數字經濟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和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能、管理共同成為了全新的生產要素。

2019年11月,就是在1024不久以後,十九屆四中全會其中有一個很長的《決議》,其中有一部分叫做“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裡面有一句話很重要,把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是中央出臺的第一份要素市場化配置文件,數據首次正式被納入生產要素範圍。

要素市場化改革是繼“三去一降一補”之後,又一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傑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的重要標誌。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具有更高的戰略位置,數據的要素化,也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區塊鏈在數據生產要素化中的作用


隨著數據的生產要素化,其所帶來的價值將超越我們的想象,堪稱21世紀的石油,帶來的機遇是無窮無盡的。

如果數據需要和勞動、土地等各類非常成熟的生產要素一樣,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必須完成以下五部曲,來實現當前的數據發展的升級。

第一,數據的確權。說通俗點,就是數據也是要有主人的。這是誰的數據,那麼其對其產生的經濟效應就有話語權。

第二, 數據的定價。既然數據有了主人,接下來就是定價的問題。這是數據產生直觀的經濟效應的前提之一。

第三, 數據的流通。任何商品產生價值,都必須在市場的流通中,如果流通速度越快,流通量越大,則價值就越高。數據也不例外,流通保證了數據的鮮活度,能讓數據在各類新興市場中不斷穿梭,增大曝光率,提高成交量。

第四, 數據的商業化模式。只有形成了數據的商業化模式,才能保證數據的經濟效應是批量產生的。舉個例子,賣土豆就如同賣單份的數據。但是如果麥當勞賣薯條,則是形成了商業化模式。只有數據找到了適合它的商業模式,才能形成大規模的經濟效應,才能真正體現出數據如同石油一般的重要作用。

第五, 數據的隱私保護和造假。這點是極其重要的保障措施。數據市場在未來會佔有很大的份額,該市場的穩定發展,直接決定了數據交易的穩定性,只有做到了這點,數據的市場才會欣欣向榮發展。

以上五點就是保證數據產生規模化經濟效益的五部曲。那這和區塊鏈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區塊鏈:加速數據的生產要素化


區塊鏈的本質是以P2P、密碼學技術為基礎,結合經濟激勵構建的共識機制,形成的一個分佈式帳本系統,目標是通過密碼學和共識來解決個體和組織之間的信任問題。區塊鏈本身並沒有創建任何新技術,只是成熟技術的組合創新使用。

以上字眼,都將五部曲包含在其中。

前面一句,可以理解為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庫,基於它的追蹤和防篡改的特性,能對數據的確權、流通和隱私保護起到作用。後面一句,則可以通過區塊鏈和別的技術結合,比如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在數據的流通和商業化模式上起作用。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目前區塊鏈技術能成為國家戰略層面的新興技術,成為各國數字經濟競備賽中的核心技術。


未來暢想


伴隨著在線上的時間越來越長,每個人既是數據的消費者又是數據的生產者。在新型技術設施不斷完善的前景下,我們作為小微個體,可以一邊生產文章、視頻等,一邊進行售賣,而不是像現在,數據被各類APP免費索取或者被網站或者平臺使用,人人都可成為致富小能手或者實現每天加個雞腿。

大公司之間能公平進行數據之間的交易,明碼實價,通過統一規範的標準體系和共識機制實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數據共享、對接和交換,讓數據有效集成,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

每一輪生產要素變革都將帶來整個經濟範式的轉移。區塊鏈作為解決數據確權、定價和交易的必要手段,它必將拉開數字經濟的大幕,引領數字經濟未來十年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