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建議收藏,在精讀】附:思維導圖

說話者更多的是承擔類似於創作者的責任。他們選擇話題,他們組織語言,他們列舉事例,他們表達情感,他們發表觀點。

聽話者角色類似於讀者,他們閱讀作品,並把自己的感受回饋給作者,比如強調自己對某個情節的深刻印象,替作者分析作品,歸納總結作品的主題和得與失。

現實生活中,有些說話,噼裡啪啦,說個不停,不看周邊環境,不顧聽到什麼內容。而往往這類說話又快,又沒有說到點子上的人,還被周圍的人誇獎為“你嘴巴真會說”。說話真的是說的快就好嗎?說話太快很不好遺漏什麼呢?本文慢慢告訴你。

總結一下,這類人只是話多,不是會說,說話沒有重點,也不為別人感受著想。

表達公式看+聽+思>說

人際溝通中,按優先順序排列。

  • 看:根據看到的場合與對象在表達。
  • 聽:生活聽,感情、幽默、人情。工作聽,觀點、原因、事實
  • 思:思考所看、所聽,在表達,不盲目表達。
  • 說:說放在最後,信息都來自眼睛和耳朵,沒有過濾胡說八道。


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書籍閱讀推薦:情商、關鍵對話、好好說話、影響力、人性的弱點


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會看才能會說

1-看臉色——情緒指南針,學會看說話者的臉色,才能在聽的過程中進退得宜。

2-看眼神——情緒的窗戶,有句名言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3-看肢體語言——聽不見的聲音,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卻仍然可以表示出我們內心的想法和情緒。

4-看環境——婚禮現場和同學會說話肯定不一樣,葬禮和公司聚餐說話肯定也不一樣。

5-看年齡層——對父母說話、對老婆,對老年人、對孕婦,對小孩。

要學會區分看和聽的時間、場合和地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地點,說話的人會講不同的話。

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哪些細節是應該注意的呢?

1-健康相關:人們都希望自己健康。因為健康是一切的基礎。

2-家人相關:除了自己,對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家人了。

3-行程安排:人們的生活有很多方面。

4-工作相關:對人們來說,工作不僅僅能夠實現自身價值,同時也能夠為我們提供生活必須的經費。

讓耳朵擁有火眼金睛一般的威力

1-瞭解說話人的基本信息。這些基本的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職業、身份、背景。我們在社會中生活,每天要接觸不同的人,每天都要聽不同的人說話

2-瞭解說話人的性格、興趣、愛好、生活習慣、思維模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

3-瞭解說話人的特殊經歷。一個人的特殊經歷,會影響他看問題、想問題的方法,也會影響他說話的方式和內容。

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應該以什麼身份出現在聽話者面前?

1-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2-我們聽話時,先在心中問自己,我是他的誰?我在他心中是怎樣的位置?回答了這兩個問題,我們才能清晰的明確自己的身份。

如何表達自己的真誠呢?

注意禮貌恰到好處的回應合理運用肢體動作

在重複的過程中,不但讓說話者感覺到被重視,而且在強調之後的適當的評論,也更能激發說話者對我們產生友善的情緒。

重複、歸納、總結,並進行簡單的評論。

聽什麼才好?

我們在聽的時候,會因為對說話人講話的方式和成長背景的不熟悉,對他所說話語的內容產生若干疑問。

如何選擇好時機?可以參考以下三點。

1-在說話人說話的間隙提出

2-在說話人完整表達了某個意思或觀點之後提出。

3-根據說話人的情緒來判斷能否提問。

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附和的幾個要點:

1-眾人附和的時候應該附和。

2-無傷大雅,不影響大局的言語應該附和。

3-附和不是成為應聲蟲

4-附和也需要技巧。提出自己的建議,對說話者的話進行簡單評價,理智的分析讚美都是很好的附和手法。

思與聽,與說什麼關係?

1-暗示——暗示就是採用含蓄、間接的方式,讓他人的心理和行為受到影響。說話人故意不直接說出他要表達的意思,而採取一種隱晦、模糊的方式表達。

2-影射——顧左右而言他,影射是一種藉此事來說彼事,用一種相似事物來說明本來想要說的事物的表達方式。

3-反話——會轉彎的子彈,反話,顧名思義,就是說話人說出來的話的字面意思,與他真正表達的意思相反。

4-轉移話題——我不想說,,不想談論的話題,不想說的心事和秘密。轉移話題,有時候還可以引申為拒絕。對某話題不感興趣

5-弦外之音——帶著假面的話語,常常將真實的想法用一個非常外交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們聽他人說話也是一樣,聽和思考要同時進行,光聽不思考,就只能瞭解說話人話語的一部分意思

說話的時候,一般有四種語氣

  • 1-陳述語氣表敘述,感情色彩較弱。
  • 2-感嘆語氣主要用來強化說話者的感情色彩,表示強調。
  • 3-疑問語氣表示疑惑不解或詢問。
  • 1-祈使語氣表命令。

我們在聽話的時候,如果能夠注意對說話人話語的感情色彩進行思考,那麼對於說話人的內心情緒和心理期待以及態度就可以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我們需要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特殊交流注意事項

反常行為:反常行為,顧名思義,就是說話人的行為和平時相比不太一樣.

欲言又止:意思是,一個人想說出某些話,但是說不出口,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情緒失控:應該在他出現情緒波動的徵兆,而自己又無法調節和剋制的時候,立刻採取某些手段,幫助情緒失控的人穩定情緒,將一切扼殺在搖籃中

你在什麼情況下會選擇聽而不聞?

  • 1、避免與他人爭吵
  • 2、逃避無法解決的問題
  • 3、迴避尷尬
  • 4、話題涉及隱私或機密
  • 5、表示拒絕

情緒激動的人往往只是懲一時口舌之快,發洩自己的情緒,並沒有實質的傷害我們的想法。如果我們在聽到這樣的話時,也喪失理智,變成互相攻擊,那麼就真的有可能傷害到情感。


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溝通過程中,只有雙方願意傾聽,才能達成更好的反饋迴路。溝通是一門藝術,他體現一個人的品德,素養,文化,思維及生活背景。

這樣溝通,讓效率提升10倍,讓抗精們都服氣!附:思維導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