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站大樓上亮起的二維碼,連結起了城市中的年輕人

迥然的營銷方式背後,是對年輕人不變的真誠。

在年輕人眼裡,大部分的營銷行為是很無聊的。

當下年輕人,尤其是 00 後,具有更明顯的時代特徵。他們是真正的數字原住民,第一部手機便可以連接上移動互聯網,連接上無限寬廣的數字世界。

他們大部分也可能是唯一的 " 獨二代 ",六個大人的共同撫養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擁有相對更高的可支配資金,這也讓他們有更多追尋自身興趣的可能——對於品牌和商家而言,這顯然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機會。

但如何吸引年輕人,成了難題。

營銷行為,給消費者關於幸福的承諾,進而推銷商品。但這兩步之間,營銷活動本身需要獲得注意力。

當下年輕人,有太多的方式來消耗注意力,感官已然麻木。注意力成了比金錢更稀缺的資源,刺激閾值已經變得很高,看到一個普通廣告時候,本能便會略過,甚至對廣告內容產生了厭惡。

於是營銷界有了粗暴的解決方式:反覆重複關鍵信息。

只要廣告打得多,人們總會相信。在傳播學中,這樣的方式被稱為 " 邊緣路徑 ",利用各類的情感而非理性手段,去刺激消費者感官,在短期內建立認知。不過走這條路徑,需要反覆陳說,所以有些廣告即便只有十五秒,也要說五次產品名稱。

但年輕人討厭這樣的方式。

注意力極度稀缺的用戶,偶然發現無聊的廣告內容,腦子裡閃過的念頭是," 怎麼又是這個無聊的品牌 ",大腦會用防禦機智,放棄對這個廣告的思考和記憶,避免消耗大腦。

廣告主也瞭解這一點,於是他們大規模投放。電視、網絡、電梯 …… 讓人避無可避,這倒確實成功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但產生的卻是反感情緒,覺得你浪費了他稀缺的注意力。

一個平庸的營銷,小規模投放只是浪費錢,大規模投放就是找罵。

然而,在這樣艱險的環境裡,B 站的營銷,在年輕人群體裡卻總能取得成功。

最近,嗶哩嗶哩代理的新遊戲《公主連結 Re:Dive》(下稱《公主連結》)上線,

作為配合的市場手段,B 站大樓上亮起了一個巨大的二維碼,在上海各大公交車站,也都貼上了二維碼。

二維碼上沒有任何解釋,整個活動也沒有預熱,這樣 " 突如其來 " 的營銷,卻上了微博熱搜,"B 站要賣樓 " 這樣的誤會,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不少討論,得到了一千多萬的閱讀量。

B 站大楼上亮起的二维码,连结起了城市中的年轻人

營銷活動的效果立竿見影。話題 # 公主連結 # 在實時熱搜榜單第三位的閱讀量近 1 億,遊戲上線當天,也取得了 iOS 暢銷榜的第三位,而前兩位是和平精英與王者榮耀這樣的國民遊戲。

B 站大楼上亮起的二维码,连结起了城市中的年轻人

在年輕人營銷上,B 站有天然的優勢。

由於身處 " 獨二代 " 這一特殊的家庭結構中,00 後有更多尋找同齡人的需求——騰訊的 00 後報告顯示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會花更多時間與同伴在一起。

這一心理狀態反映在線上,便是 B 站這樣凝聚力更強、並且最好有獨立話語體系(這往往能增強他們的歸屬感)的線上社區往往更受歡迎。反映在營銷上,他們並非被動接收 B 站的信息,而是主動參與創造新的內容,並推動二次傳播。

B 站和用戶,並非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而是兩個主體之間的對話。在這次營銷活動裡,吸引用戶參與是他們的首要目標。這意味推廣活動不但要覆蓋足夠多的受眾,而且要用年輕人的方式和年輕人對話,讓年輕人覺得好玩,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對於年輕人來說,一本正經的、口令式的、毫無懸念的營銷主題和呈現已經很難打動他們,他們要的是能讓自己覺得暢快、過癮、直擊內心的創意。

《公主連結》設定豐富,玩法多樣,其受眾為玩過許多遊戲的年輕人或者喜愛遊戲的年輕人,他們喜歡探索和參與構建架空世界。而二維碼活動本身,就是以懸疑的方式,來鼓勵用戶去解謎,去探索,去發現新的世界。

在營銷裡,主動發現永遠比被動傳播能帶來更好的聲量、更持久的影響和更好的轉化。用戶解開了 " 二維碼之謎 ",往往會選擇在各個社區和社交網絡裡分享自己的發現,推動了二次傳播。

二維碼剛開始普及時,張小龍曾把它看做線下通往線上的入口,而 B 站的這次營銷,則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

線上流量越來越貴,越來越多的營銷活動又開始以線下為舞臺。三年前,網易雲音樂所做的 " 樂評地鐵 " 活動,成了互聯網與線下空間結合的經典案例。

很多人在談社會化營銷和社交傳播,但忽略了傳播的本質是基於人與人的連結。在線上,我們的連結點是基於 " 關注 "、" 互粉 " 或者 " 好友 " 這樣的方式,但在線下,人與人之間有著更天然也更持久的連結——我們都在一個空間裡。

當然,連結不是物理上的接近,而是心理上的共鳴,要聚攏同一空間裡的人,需要提供一個情感上的錨點。

這次 B 站的活動,也是以整個城市為舞臺,而錨點則是 "B 站 " 本身。

B 站是什麼?

用戶會說是一個視頻網站,一個社區,可以看新番,可以看《指環王》,還有各類好玩的 UP 主,他們愛這個 " 小破站 "。

投資人會說這是一個有潛力的公司,它的市值即將達到 100 億美元,騰訊不斷增持,阿里購入股票,索尼則投資了四億美元。

而在更廣泛的層面上,B 站已經有了物理意義之上的價值,它成了一個符號,一種文化。B 站想用內容去連結年輕人,而 B 站自己,也成了某種 " 內容 "。

所以,B 站佔據了物理空間,但也擁有著自己的文化位置,當 B 站大樓上掛上二維碼時,它的符號意義便凸顯出來,具備了社交傳播價值。

而且,B 站董事長兼 CEO 陳睿也親自下場,推波助瀾。

B 站大楼上亮起的二维码,连结起了城市中的年轻人

在很多人眼裡,CEO 是一個公司的核心,是公司人格化的體現。陳睿以年輕人的方式去和年輕人對話,這更增強了 B 站和受眾之間的平等感,讓他們願意主動傳播 " 小破站 " 的活動。

而在傳播上,1818 黃金眼出人意料的 " 下場 " 進行了兩次報道。雖然 1818 黃金眼主攻的是社會事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但因為其 " 沙雕 " 的節目風格,在 B 站上獲得了眾多擁躉,已經成了新的互聯網 " 黑話 "。此次下場,不僅幫助這次的事件往更廣的用戶圈層進行輻射,更從一次營銷事件上升成為了一個當天的社會熱點話題。

B 站大楼上亮起的二维码,连结起了城市中的年轻人

年輕人自然與年齡相關,先前奏效的年輕人營銷思路,三五年之後已經難以成為借鑑。

大約十年前,凡客誠品找來了一批 80 後的代表人物,以 " 凡客體 " 訴說這些二十多歲年輕人的訴求,告訴世界他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引發了不少討論。

後來者也想複製同樣的成功,但卻無一例外失敗了。原因很多,但其中一點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想再有一個榜樣和模板,他們只想過自己的生活。

這就是後喻時代。在 " 前喻文化 " 中,晚輩向長輩學習知識和經驗,而 " 並喻文化 " 中晚輩、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 後喻文化 " 中,由於知識和經驗更替的速度加快,出現長輩向晚輩學習的狀況。

年輕人越來越難 " 被引導 " 和 " 被取悅 "。他們更熟練、高效地獲取信息,成為流行話語體系的發明者和發酵者,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甚至是製造新鮮、有趣的概念、現象或者事物,這讓大量平庸的商品和營銷失去立足之地,只能得到 " 不感興趣 " 的評價。

不過,一旦讓年輕人承認對方是 " 自己人 ",那麼營銷活動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 B 站,從來沒有把年輕人的喜愛視作理所應當,從跨年晚會,到如今的《公主連結》策劃活動,迥然的營銷方式背後,是對年輕人不變的真誠。

真誠意味著,不要把年輕人歸類,不要給他們貼上標籤,而把他們視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以此為海圖,和他們一起在遼闊的大海里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