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鄂托克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南部,地處蒙陝寧三省區交界處,是內蒙古33個牧業旗的佼佼者。鄂托克前旗是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國家衛生旗、全國科普示範旗、全國園林旗、自治區文明旗、自治區園林旗、自治區雙擁模範旗、自治區食品安全示範旗,榮膺“首批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地區”稱號。

文明是一個地區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從一天辦了三件漂亮的大事,就可看出鄂托克前旗的綜合競爭力。

紅色研學基地啟動 八省區三十萬學員“補鈣充電”

4月26日,由鄂爾多斯市教育體育局主辦,鄂托克前旗委、政府承辦的鄂爾多斯市“追尋紅色印跡 傳承革命精神”研學活動啟動儀式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盛大舉行。

鄂爾多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蘇翠芳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委、政府深入挖掘延安民族學院城川舊址獨特而厚重的紅色資源和民族團結教育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文化,高標準、高質量建成了 “1+6”紅色教育培訓基地,設置了專題教學、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激情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的教學課程,重點開展黨性修養與理想信念、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統一戰線與愛國主義三大模塊的教育培訓,先後承接了北京、廣西、海南、陝西、新疆、雲南以及自治區等多省市黨員幹部培訓班,被確定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學基地、中央民族大學城川學院、內蒙古自治區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內蒙古自治區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基地、內蒙古自治區統一戰線教育培訓基地,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榮譽。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鄂爾多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蘇翠芳講話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立足立足豐厚的紅色資源,緊緊圍繞國家推進紅色研學的政策導向,以“打造中國西部最規範的紅色研學基地”為目標,深入挖掘和放大紅色資源優勢,城川紅色拓展基地、紅色教育集訓中心、紅色教育培訓中心等紅色延伸項目快速推進,覆蓋全旗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紅色研學點,建立了集課堂、體驗、拓展、實踐為一體的“四段式”課程,形成了符合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自由選擇的研學課程體系,並通過“i前旗”手機APP搭載的紅色研學模塊,對紅色研學在線報名、課時設置、課程分類、線路安排、研學培訓、服務保障全程“線上”指導調度,真正實現了紅色研學與信息技術的高效銜接,配套紅色研學開展的便捷交通網絡建設同步推進,鄂前旗通用機場、敖東高速和3條等級公路,連接起了各個紅色研學點,構架起了以城川為核心、輻射周邊的紅色研學體系。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寧夏學員

鄂托克前旗旗委書記辛曉瑞在致辭中說,鄂托克前旗紅色文化蘊積豐沃,是革命老區之一,也是黨的民族政策的發源地和“試驗田”,更是黨探索民族區域自治之路的重要起點。三段地工委是我們黨在內蒙古開闢的最早且唯一的革命根據地,城川民族學院更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為黨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少數民族幹部,也被譽為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的“搖籃”,在這片英雄輩出、熱血渲染的大地上,演繹過國際交通員楊寶山無畏生死3次往返國際秘密交通線的傳奇,銘刻著國際共產主義戰士陽早、寒春一生堅守為黨中央創辦第一個種畜場“三邊牧場”的印跡,迴響著馬良誠、顧壽山等少數民族英雄為民族解放事業奮鬥獻身的讚歌,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用鮮血鑄就了我們獨有的“紅色記憶”,積澱了鄂前旗內涵豐富、精神宏闊的紅色資源。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鄂托克前旗旗委書記辛曉瑞致辭

辛曉瑞說,近年來,我們立足豐厚的紅色資源,緊緊圍繞國家推進紅色研學的政策導向,以“打造中國西部最規範的紅色研學基地”為目標,深入挖掘和放大紅色資源優勢,城川紅色拓展基地、紅色教育集訓中心、紅色教育培訓中心等紅色延伸項目快速推進,覆蓋全旗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紅色研學點,建立了集課堂、體驗、拓展、實踐為一體的“四段式”課程,形成了符合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自由選擇的研學課程體系,並通過“i前旗”手機APP搭載的紅色研學模塊,對紅色研學在線報名、課時設置、課程分類、線路安排、研學培訓、服務保障全程“線上”指導調度,真正實現了紅色研學與信息技術的高效銜接,配套紅色研學開展的便捷交通網絡建設同步推進,鄂前旗通用機場、敖東高速和3條等級公路,連接起了各個紅色研學點,構架起了以城川為核心、輻射周邊的紅色研學體系。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陝西學員

鄂爾多斯市“追尋紅色印記、傳承革命精神”研學活動,是鄂爾多斯市青少年紅色研學活動的破冰之旅,為青少年開展研學搭建起了感受文化薰陶、開拓思路眼界、增強實踐能力的平臺,更對全市紅色研學產業向上向好發展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啟動儀式代表著來自全市及周邊地區青少年學生紅色研學班次將在鄂托克前旗這片紅色熱土起航,走進革命聖地,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截至目前,鄂托克前旗累計舉辦了來自北京、廣西、寧夏、陝西、內蒙古等8個省市區的各類主體培訓班233個班次,承接其它培訓班及學習團隊4000餘個,培訓學員30萬餘人。一個廣大黨員幹部“補鈣充電”的新陣地,一張紅色信仰的“新名片”,一條紅色文化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正從鄂托克前旗走向全國。

鄂爾多斯首家通用機場建成 填補了鄂前旗航空運輸產業的空白

同一天,隨著一架賽斯納208飛機平穩降落在鄂托克前旗機場跑道上,標誌著鄂爾多斯首個通用機場——鄂托克前旗通用機場試飛工作取得圓滿成功,鄂托克前旗人的“飛天夢”即將在五六月實現,屆時,“紅色飛機”將聯通革命聖地延安和紅色研學基地城川;“客運飛機”將飛往康巴什、呼和浩特;“作戰飛機”將開展農林噴灑、醫療救援、地理測繪、航拍航攝、治安巡邏等作業。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旗委書記辛曉瑞致辭

鄂托克前旗旗委書記辛曉瑞在致辭中說,今天試飛的鄂托克前旗通用機場,不僅全面填補了鄂托克前旗航空運輸產業的空白,開闢了我們通向外界的一條空中走廊,更打通了鄂托克前旗南北互聯、內外通達、陸空銜接的立體化交通網絡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為我旗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融入呼包鄂協同發展,加強與寧夏、陝西的互融合作,對外延伸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商貿物流、社會事業等協作鏈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更為我們保障和運行紅色培訓、紅色研學、紅色旅遊事業架起了重要的空中運輸橋樑,真正使鄂托克前旗成為內蒙古西南出口的重要支點和關鍵樞紐。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鄂托克前旗機場

“i前旗”智慧移動平臺、鄉村振興戰略指揮平臺打通服務群眾的“任督二脈”

也是在這一天,4月26日,鄂托克前旗“i前旗”智慧移動平臺暨鄉村振興戰略指揮平臺上線了,而且,鄉村振興戰略指揮平臺還是內蒙古第一家上線運營的智慧平臺。辛曉瑞通過“i前旗”智慧平臺直播功能,與上海廟鎮、宏野農牧業合作社及農牧戶進行了現場連線交流。辛書記與敖鎮大沙頭村村民楊忠霞現場連線,問她種什麼菜,有什麼規劃,去年收入情況。楊忠霞說今年又建了新的大棚,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很好。辛書記指出,要做好帶頭人,不僅要種好菜,提高產質量,更要轉變理念,在鄉村振興戰略指揮平臺這條線上得到技術指導,學會在線銷售。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鄂托克前旗旗委書記辛曉瑞與群眾線上交流

在與另一位群眾交流的時候,鄂托克前旗旗委書記辛曉瑞說了一段很經典的話:你過去也是幹部,在幫扶農牧民的時候,最早用騎馬的方式,後來是用上了汽車,現在使用上了互聯網這樣便捷快速的方式。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鄂托克前旗大數據中心

鄂托克前旗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布仁其木格在致辭中說:“i前旗”智慧平臺和鄉村振興戰略指揮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構建起了旗域經濟發展指揮調度的“大後方”,我們將以此為載體,以“善政、惠民、興業”為目標,不斷深化大數據在鄉村振興、紅色研學、資源配置等領域的實踐應用,“一張圖”規劃、“一盤棋”推進、“一體化”管理,全力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三個中心”、打造“三大基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布仁其木格致辭

​“i前旗”智慧移動平臺、鄉村振興戰略指揮平臺,打通了服務居民的入口,一鍵認證即可享受出行、公積金、補貼、醫療、生活繳費等28項服務,實現“APP在手,智享生活”。同時設立“法律服務”“網上信訪”,無論哪種需求,只需輕點手指就能輕鬆解決。接入政務服務,在線查找政府各部門辦事流程、所需手續等內容,切實解決居民不知道去哪辦、怎麼辦、辦事難的問題。開發“隨手拍”專欄,隨時隨地隨手拍,不僅可以實時發佈鄂前旗美圖,分享最美前旗,還可以實時反映市容環境、交通設施、環境衛生、違搭亂建等問題,通過整合黨務政務服務熱線,及時流轉到相關職能部門,實現“訴求分派、快速辦理、督促落實、反饋回覆”全程閉環管理模式,有效解決政務服務工作中渠道分散、互動不暢、回應訴求不及時等問題,讓廣大居民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搭建起旗委政府與廣大群眾溝通的連心橋,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打出三張牌 建設三個中心 打造三大基地

去年以來,鄂托克前旗建設“三個中心”、打造“三大基地”,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構建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的產業體系。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

打好“工業循環發展”牌,建設鄂爾多斯西部煤炭儲配交易中心、打造全國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工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要下氣力轉換動能、做強支撐,構建以煤氣資源為基礎、多元轉化增值、多向聯動發展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大數據中心

打好“農牧業綠色發展”牌,建設面向全國的優質農畜產品交易中心、打造內蒙古西部優質有機果蔬生產基地。農牧業是我們的基礎產業,資源條件好、發展空間大。要立足綠色、高效、現代要求,構建覆蓋所有農牧民、聯動結構調整、標準服務、品牌規模、市場銷售的農牧產業體系、服務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根本,堅守科學利用和保護土地的初心,覆蓋全域開展種養結構優化調整,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新產業新業態,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指揮平臺,用信息化手段武裝農牧業,提升農牧民組織化程度,把所有農牧民全部吸附在產業鏈條上,產業精準到戶、技術服務到戶、市場銷售到戶,推進北緯37度優質果蔬經濟帶和優質絨山羊種源基地建設,打造可佔領高端市場的優質特色品牌,加快以三段地為中心、覆蓋全旗的農牧業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延伸拓展銷售渠道,實現資源高質量配置、產業高質量發展、產品高質量供給,創建自治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旗。

鄂托克前旗:一天干了三件大事

參觀新機場

打好“紅色文化產業全域發展”牌,建設內蒙古西部紅色旅遊集散中心、打造全國紅色培訓教育基地。“紅色資源”是我們最大的發展優勢。要把紅色培訓教育作為發展的新引擎,以培訓教育促進紅色研學、帶動全域旅遊,構建以研學為核心、聯動基地建設、文創產品、旅遊文化互融的文化產業體系。要乘勢而上放大紅色研學效益,堅持把“紅色研學”作為盤活資源、帶動全域的重點來抓,不斷豐富紅色研學菜單,延伸紅色研學產業鏈,更加突出實踐功能,加快紅色延伸項目和紅色研學點建設,讓鄂前旗的紅色研學走向全國。要紮實推進以“紅色”為核心的全域旅遊建設,提升景區景點的承載服務能力,把地產食品、民族手工藝品全部鏈接到產業鏈上,打造“城川寨子”品牌,構築“產學研銷”的全產業鏈條。要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的發展,利用大數據產業,建設涵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大數據指揮平臺,積極培育跨區跨境、線上線下、體驗分享等消費模式,讓便捷、高效、務實的現代產業引領地方發展、普惠廣大百姓。(徐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