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感官誘惑到精緻藝術,香水何以迷醉全世界?

從感官誘惑到精緻藝術,香水何以迷醉全世界?

可可·香奈兒

女人沒有香水,就等於沒有未來。——可可·香奈兒

香水,輕輕地噴灑之間,香味瀰漫,產生的不只是醉人迷香,還有一份曖昧纏綿……

現如今,對於每個女人來說,香水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品。一款適合自己的香水不僅會讓人瞬間化身"有味道的女人",更是傳達出自己獨有的品位和心理狀態。人們可以通過一個人身上的香水味道來推斷使用者的年齡、性格、愛好,甚至能夠感知使用者的思想高度和人生閱歷。

透過香味傳遞的那種性感誘惑,香水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香奈兒、迪奧、嬌蘭、蘭蔻、博柏利等等奢侈品品牌,一直都在香水上下足了功夫。你可能對奢侈品包和衣服無感,但是當你聞到一款獨特而中意的香水味道,彷彿丟了魂一般覺得好聞,就會久久難忘,揮之不去。香水,已不僅僅是一種深具感官誘惑的消費品,更是一種追求極致的精緻藝術。

那麼,香水又是如何讓人上癮?讓全世界為之迷醉的呢?

01 香水的魔力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該嗅到她的美……"

大膽直白的歌詞向我們展示了香水的強大魔力。事實上,一個人身上的味道會比其他地方帶給別人更加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想讓別人記住你,就可以讓自己身上散發出與眾不同的味道,而最便利有效的方法自然就是噴香水了!

從感官誘惑到精緻藝術,香水何以迷醉全世界?

科學驗證,在人類所有的官能中,嗅覺承載的情感強度是最大,但也最難以捉摸。嗅覺將我們所接收到的訊號直接傳導到大腦中的"邊緣系統"中,並由大腦賦予感官刺激和記憶。每天影響我們情緒的事物,75%來自味道。有數據表明,一年後人的記憶最深刻且有精確回憶的事物,65%來自對味道的記憶。

一個人在受到香氣吸引的同時,也受到那帶著香氣的人所吸引,通過香味製造的感覺在帶著氣味的人離去之後仍可久久不散。誘人的感覺無法言喻,理性思考會暫時中斷,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的導引。這種將瞬間化為永恆的魔力就是香水對其玩弄對象施展的把戲,讓他無法忘懷帶著氣味的那個人。

1985年,德國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出版的長篇小說《香水》就將香水的巨大魔力演繹到了極致。

從感官誘惑到精緻藝術,香水何以迷醉全世界?

小說《香水》

小說中,在18世紀世界上最臭的城市巴黎,誕生了一個天賦異稟的男孩格雷諾耶,他舉目無親,完全無法和人正常交流,但是他具有一種特異功能,那就是嗅覺特別靈敏,六歲起就能通過嗅覺識別世上的一切。他收集了十萬種氣味,接連殺害了二十六個帶有獨特體香的少女,萃取她們的香味,製成迷人的香水,供自己使用。對格雷諾耶來說,謀殺少女只是為了要永遠佔有他所愛的那種"香味"。

最後,當人們判處他死刑的時候,他僅用一小滴香水,竟使格拉斯刑場上的上萬名觀眾,包括行刑者和宣判者大為感動,將他視為救世主,拜倒在腳下,格雷諾耶得以死裡逃生。而長久以來得不到愛、仇視人類、夢想在氣味王國當人類主宰的格雷諾耶最終也選擇用一小滴香水讓自己被殘暴分食。

從感官誘惑到精緻藝術,香水何以迷醉全世界?

電影《香水》劇照

在書中,格雷諾耶利用神奇香水的"氣味"為自己塑造了"神"的身份,香水的"氣味"演變為格雷諾耶對人類的操控力。

而現實中,香水的力量是人類想象出來的,它的誘惑也是時間操縱的結果。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在書中寫到:"香水的目的是為了塑造一種令人神往陶醉的誘惑效果。"從這層意義來看,氣味可說是回憶與可能性的包裝材料,同時包住並美化人對過去的追憶與對未來的憧憬。

親密感的一種形式、情趣分享的一種途徑、迫使他人記得你的一種手段,以及對過去的追憶和對未來的憧憬,也許這些都是香水的魔力所在。

02 香水——法國人的驕傲

人類使用香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當時居住在今天法國南部洞窟中的克羅馬農人就已經懂得用薄荷和檸檬來擦拭自己的身體。.

到了中古時期,法國女性身上會佩戴"香氛珠寶",就是在一些以黃金或寶石打造的迷你容器裡裝上香精調製品。

從感官誘惑到精緻藝術,香水何以迷醉全世界?

十七世紀時,人們會在佩戴的假髮上撒上茉莉、玫瑰、風信子、黃水仙、橙花等花卉製成的香粉,有時還會用摻有糖或熱琥珀油的麝香帶出更濃烈的氣味。

而到了十八世紀,香水卻與惡臭聯繫在一起。當時的巴黎,是一個擁有6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當時死者的遺體只是埋入土中,任其自然腐敗,而墓場與居民區和市場相鄰,腐爛的屍體臭味使空氣中長久散發著陣陣惡臭。

伏爾泰在1756年曾寫了一本名為《美化巴黎》的小冊子,小冊子中寫道:"設在窄巷中的骯髒市場使人不敢駐足,到處散發著惡臭……街道昏暗、狹窄、醜陋不堪,似乎代表著一個最野蠻的時代。"

加之當時的人們認為洗澡是一種醫療手段,所以絕不輕易洗澡,就連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從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間也才洗過一次澡。因此,當時的巴黎社交界,氣味並沒有那麼高雅。

為了掩蓋空氣中的腐臭和體臭,香水便應運而生了。那時,最受歡迎的是龍涎香、麝香、麝貓香這些動物性香料。到18世紀中葉以後,動物性香料由於氣味過於嗆人而逐漸失去巴黎人的青睞,於是檸檬、桔子、玫瑰花等植物性香料被巴黎人制成香袋、香水。

在以後的幾百年中,法國人把香水昇華為一門精緻藝術,他們創作香氛的專業能力成為法國神秘魅力的一部分。許多香水創作師強調他們調製出來的香氛不是化學產物,而是可以與繪畫或詩歌相媲美的藝術作品。

從感官誘惑到精緻藝術,香水何以迷醉全世界?

電影《香水》劇照

到了十九世紀,法國人利用化學和科技製造出了現代香水。如今,法國香水、法國時裝和法國葡萄酒已經成為法國三大精品產業,成為法國人的驕傲。

要知道,嗅覺在法國的重要性也比在許多其他地方都要高,法國人從小就被訓練辨識氣味。法國全國平均每人,無論男女老少全部算進去,每年花在購買香水的費用超過四十美元,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而法國人對於香水的熱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國人際交往中人與人的接近。因為他們在生活中經常吻臉頰或者握手,相互靠近的機會和場合也非常多。他們在使用香水的時候,不會在身上噴太多,更偏愛表達細膩巧妙和神秘氣息,只要別人在準備親吻的那種近距離聞得到就夠了。

03 全世界最香的地方——格拉斯


從感官誘惑到精緻藝術,香水何以迷醉全世界?

小說《香水》中,主人公格雷諾耶為了掌握先進的香水製作技術,專門來到一個名為格拉斯的小鎮當一名製作香水的夥計,也是在那個香氣縈繞的鎮上,展開了他驚心動魄的人生。而隨著同名電影《香水》的熱映,格拉斯小鎮也隨之享譽世界,被稱為全世界最香的地方。

現實中,擁有格拉斯小鎮一直是法國的榮幸。如果要深入瞭解香水,就一定繞不開格拉斯。這個被稱為嗅覺的天堂的地方,擁有眾多的香水博物館、試驗室和生產工廠。

格拉斯位於法國藍色海岸的南部,緊鄰尼斯和戛納,最初以製革業聞名,十六世紀時,凱瑟琳·德·梅第奇掀起一股戴香水手套的熱潮,香水產業遂在格拉斯奠下基礎。後來由於意大利與西班牙皮革的激烈競爭,格拉斯逐漸放棄製革,轉而投入香氣植物生產及香精製造。充足的陽光,豐富的水源,發達的種植業,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加上工業革命後,生產技術的提高,格拉斯的香水製造業迅速發展,新產品層出不窮。19世紀40年代,當合成香料誕生在這裡的時候,格拉斯贏得了

"世界香水之都"的稱號。

時至今日,格拉斯依舊是一座封閉感強烈的小城。它的舊市區由迷宮般狹窄而彎曲的街道組成,街道兩旁坐落著數百年曆史的樓房,裡面還有隱秘的內院。雖然全球化及世界各地花農的競爭改變了格拉斯的產業生態,大部分的香水工業已經移到別處,當地剩下一百家左右的公司繼續營業,主要為世界各地的香水公司及調香專家提供天然素材製成的香水原料,但是當地的花農依然以相對非常小的規模栽種花卉,各大香水公司負責人依然對格拉斯感到無比驕傲,法國最優秀的調香師也都是在格拉斯學會香水調配的藝術。

04 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普魯斯特時刻"

不管你是否使用香水,你都有屬於自己的"普魯斯特時刻"。

從感官誘惑到精緻藝術,香水何以迷醉全世界?

在普魯斯特的短篇小說《另一種記憶》中,描述了一個奇特的場景:在一間曾經風光輝煌,但是現在已老舊破敗的旅館中,主人公正走過通道前往自己的房間,忽然聞到從一個房間裡飄散出一股攝人心魄的香氣,"那花香如此絕對、豐鬱,某個人一定摘光了大片大片原野的鮮花……只為萃取出那幾滴香氛。"那股香氣令他心蕩神馳,在那房間外徘徊不去。

偉大的香水家讓·保羅·嬌蘭有一次接受法國《快訊》週刊記者採訪時,提到他最早的嗅覺記憶可以追溯到他四歲時。那是他母親做的草莓塔的味道。他長大以後,草莓塔的氣息對他而言,一直是溫柔的同義詞。他說:"一聞到總是覺得心情激動。"

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些特殊的香味,盈滿我們的人生,在記憶裡久久揮之不去。那可能是媽媽衣服上的樟腦丸味道和經常擦拭的面霜味道,也可能是初戀女友喜歡使用的某種香水味道,還可能是孩子小時候身上特有的奶香。這些氣味,帶著媽媽的慈愛、愛情的甜蜜和孩子的純真,一起烙印在我們的記憶裡,成為專屬於我們的"普魯斯特時刻",每當我們聞到這些氣味,這些時刻就會重現在我們的腦海裡,成為我們生命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香水,就是“普魯斯特時刻”的精緻收藏與再生。

所以,香水之所以讓人們上癮,其實是保留了人與人之間的那些微妙情愫,那些愛與感動的記憶。

當香氣喚醒了人類的情感的那一刻,也就是香水令全世界迷醉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