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染病|比爾蓋茨最愛,豆瓣8.2分圖書說了些什麼

人們為了抵禦死亡,需要戰勝的敵人有很多,比如饑荒,比如戰爭、比如傳染病。在貼著“比爾蓋茨最愛的圖書”標籤的《當下的啟蒙》這本書裡,史迪芬·平克闡述了他對於傳染病的一些思考。

關於傳染病|比爾蓋茨最愛,豆瓣8.2分圖書說了些什麼


一、病毒面前,人人平等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傳染病是死神的最大武器,這是自然進化最令人討厭的一面。”

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難逃傳染病的攻擊。

在書中作者舉了多個美國領導人的例子:

1836年,世界首富內森.邁耶.羅斯柴爾德死於膿性皰疹;

1841年,美國總統威廉.亨利.哈里森死於肺炎;

1849年美國總統詹姆斯.波爾剋死於霍亂。

近日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傳染過程中並不為因為你身居要職就繞道而行。


關於傳染病|比爾蓋茨最愛,豆瓣8.2分圖書說了些什麼


二、疫苗與曙光

面對傳染病,人們用祈禱、獻祭、放血、拔罐等療法來對抗。但是真正的轉機出現在18世紀末。

疫苗的出現讓人們變得不再那麼被動、弱小和無助。

1955年4月12日,一個研究小組宣佈喬納斯,索爾克研製的脊髓灰質疫苗安全可靠的時候,理查德,卡特描述了人們聽到這一消息時的場景:那一天,“人們低聲祈禱、敲鐘、按響喇叭、吹響廠笛、燃放禮炮。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活,學校放假或者召開慶祝大會,人們舉杯相慶,擁抱孩子,走進教堂,衝陌生人微笑,與仇家和好”。

現在因為疫情被要求在家中隔離的我們,也會時不時去幻想疫情結束後的生活,豆瓣話題“冠狀疫情退去後的第一天你打算做什麼”八十多萬的閱讀量,上千位網友在話題下寫下自己的渴望。不少人所期待的,無非是平日裡的日常,在這樣特殊的境遇下,我們才瞭解那平凡有多可貴。

關於傳染病|比爾蓋茨最愛,豆瓣8.2分圖書說了些什麼


當工人可以復工,學生開始上學,人們不需要像脊髓疫苗被研製成功時那樣舉杯相慶,因為我們這背後有數不盡的痛苦與犧牲,知道我們還需要多場鏖戰,才能結束這戰爭。但是我們可以“衝陌生人微笑”,就算隔著口罩和護目鏡。

三、相信科學

在於傳染病的勝利戰爭中,最大的貢獻者是科學。

安格斯,迪頓說“知識才是關鍵”。在這場與病毒的鬥智鬥勇中,相信科學比平日裡更為重要。除去疫苗、驅蟲藥等科學醫藥產品,喝開水、勤洗手等科學習慣幫助不少人遠離病魔。希望現在不斷被重複提出的戴口罩、勤洗手也會寫入這代人的生活習性中,用良好喜歡去營造安心環境。

關於傳染病|比爾蓋茨最愛,豆瓣8.2分圖書說了些什麼


作者也提到“反過來,錯誤的思想可能會阻撓進步,比如美國的許多激進分子所傳播的謠言,認為疫苗會誘發自閉症”,也許科學發展過程中會有錯誤,但是絕對的否定是因噎廢食的行為,其重點,只會是更大範圍的損失和傷害。

四、不忘歷史

忘恩負義不屬於“七宗罪”之一,但根據但丁的說法,犯下此種罪行的人會被打入第九層地獄,這可能是20世紀60年代之後的文化階層的最終歸宿,因為他們徹底遺忘了戰勝疫病的英雄。

關於傳染病|比爾蓋茨最愛,豆瓣8.2分圖書說了些什麼


近日關於非典病人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如果不是這次疫情,還有幾人會在這個春天記得他們呢?那些在抗疫過程中離去和留下的人,都值得去關注,去記錄,如果讓受過傷害的人最大限度地恢復、擁有正常的生活,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努力的。


關於傳染病|比爾蓋茨最愛,豆瓣8.2分圖書說了些什麼


安格斯.迪頓在《逃離不平等》中寫道:“自啟蒙時代的人們開始反抗權威,並決定用理性之力爭取美好的生活,他們已經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毋庸置疑,他們也將繼續戰鬥,贏得抗戰死亡的勝利。”

這個春天,是讓人心痛的春天。也是這個春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善良和勇敢。

讓我們共同期待,疫情消失,人間回暖那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