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他是文物鉴定大师,做古瓷鉴定已70多年,被称为“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

他阅宝无数,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他从来不接私活搞鉴定,是中国收藏界一面旗帜。

如今98岁高龄,仍耳聪目明,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他就是耿宝昌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耿宝昌的火眼金睛是在文物店做了10年学徒练就的。他的老师就是人称“宣德大王”的孙瀛洲


孙先生是享誉20世纪中国博物馆界的著名瓷器专家,上世纪30年代开的敦华斋是京城极其有名气的文物店。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孙瀛洲


15岁时,耿宝昌在初次来到敦华斋时,觉得文物店的工作看起来很干净,便留下来做了学徒,从此跟随老师练古瓷鉴定的童子功。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耿宝昌在孙瀛洲先生像前


10年后,耿宝昌在北京琉璃厂开古玩铺“振华斋”。虽然他年纪轻,但是在圈内名气很大,那时他只看最美、最珍贵的东西。按照行内的规矩,作瓷器鉴定绝对不能把眼睛看穷了


1956年,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广泛招募文物行业人才,老师孙瀛洲被请到故宫,他还向院长吴仲超举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34岁的耿宝昌。


耿宝昌从此进入故宫工作。故宫藏有36万件瓷器,几乎都经过他的眼和手。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在他的鉴定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一次,就是1994年耿先生从香港的拍卖会上以110万人民币买回的成化罐。


历史上明代成化宪宗皇帝非常喜欢小器物,那个年代最常见的官窑瓷器都是碗、盘等小件,故有“成化无大器”之说。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明成化 青花高士图狮钮荷叶盖罐


而这个通高31厘米,口径17厘米的成化罐则是现存少有的大件器物,目前全世界也只有4只。


同时,这件青花罐还是唯一一件带盖的完整成化罐。如今它的身价已经难以估量。


时光行至2007年底,中国水下考古“南海1号”打捞工程完工,沉睡在海底800余年的宋代古船历经20个年头,终于陈列在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为“南海1号”量身打造的博物馆


“南海1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耿宝昌正是这项震惊国内外考古界工程的幕后推动者。


耿宝昌,文博界名副其实的大家。他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及论著,特别是《明清瓷器鉴定》一书,资料翔实,观点独到,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成为学习古陶鉴定必读的权威著作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2014年6月,耿宝昌被英国东方陶瓷学会授予“希尔金奖”。这个奖项的获得者均为世界上研究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艺术的重要人物。


身为文物鉴定大师,耿宝昌却谦虚得像个小学生。他的家里没摆一件藏品,到处堆着一米多高的书籍,只留下走路的一条窄道儿。他博学多闻,50多年前发生在收藏界或博物界的一些趣闻轶事,仍能娓娓道来。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2019年,参观福建将乐窑文物展览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天的人们,会更多地从经济角度看待一件文物,但回首70多年的文物生涯,耿宝昌感叹自己开古玩店的生涯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享受”,不论金钱和价值,只看艺术和历史。


正如在所有的中国瓷器中,虽然近年有元青花和明斗彩的火爆,但耿宝昌言谈最喜欢的是宋代的素色瓷。那是一种文人的审美情趣,“比如钧窑,非常地雅致”。


98岁的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鉴宝60年,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2019年,耿宝昌为浙江省博物馆题词


据说,故宫养心殿之名取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耿宝昌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于无欲中有所追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半个多世纪里,他阅宝无数,曾把自己数十件瓷品、铜器捐给故宫,人称“中国文博收藏界的楷模”。而这也正是耿宝昌的成功之路、长寿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