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家銀行對比金融科技投入,哪個“掏錢”更狠?


幾乎所有銀行業內都在討論金融科技,在尚看不到顯著的財務回報的情況下,哪家更捨得“掏錢”投入?

記者根據各家銀行財報梳理,四大行對金融科技投入力度最大,建行、工行投入信息科技研發的金額分別為176億元、163億元,分別佔該集團或該行營業收入的2.50%、2.20%。而從投入金額佔總收入的比重看,招商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最大,達3.72%。

不僅如此,這些年,在多家銀行員工不斷減少的情況下,科技類員工數量反而大增。甚至有的銀行表示科技投入“不設上限”。從可見的數據看,例如,中信銀行科技人員3182人,同比增長56.2%;交行境內行金融科技人員3460人 ,同比增加59.15%。

當前,金融科技投入後的“出口”,除各家正在搭建的核心繫統外,APP等智慧零售仍是核心,特別是每月活躍用戶數(MAU)是各家銀行轉向線上化運營的核心。

九家銀行對比金融科技投入,哪個“掏錢”更狠?

一、哪家投入力度最大

從投入金額看,四大行對金融科技投入力度最大,建行、工行投入金額超過160億。

建設銀行集團2019年金融科技投入176.33億元,佔該集團營業收入的2.50%。該行將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作為“三大戰略”,作為新金融商業模式創新的“第二發展曲線”。

工商銀行2019年金融科技投入163.74億元,佔該銀行營業收入的2.20%。工行表示,已構建“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總行金融科技部、業務研發中心、數據中心、軟件開發中心、工銀科技有限公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科技新佈局;發佈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ECOS通過1000多個服務和產品做成標準化接口API。

中國銀行在2019年信息科技投入116.54億元,同比增長15.15%,佔該行營業收入的2.62%。農業銀行2019年信息科技資金投入總額127.9億元,佔該行營業收入的2.16%。郵儲銀行信息科技投入從上年的 71.97 億元,提升至81.80 億元, 佔營業收入比例為 2.96%。

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還在年報中表示,將每年拿出營業收入的3%左右投入到信息科技領域,同時加快科技人才引進,到2023年底實現全行科技隊伍翻兩番。

從投入金額佔總收入的比重看,招商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最大,是唯一投入信息科技金額佔比超過3%的銀行。

2019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93.61億元,同比增長43.97%,是該行營業收入的3.72%。該筆信息科技投入包括了該行金融科技創新基金的實際投入金額。

今年3月18日,招行公告,今年將繼續加大對金融科技創新基金的投入,投入比例將從上年度營業收入的1%提升至1.5%。這也意味著,今年招商銀行將在金融科技創新基金投入超過40億元。截至2019年末,招行累計申報金融科技創新項目2260個,累計立項1611個,其中957個項目已投產上線。

若從人力資本投入佔員工數量之比來看,工商銀行、中信銀行的科技人員佔比最高。

2019年,工行金融科技人員數量3.48萬人,佔全行員工的7.82%。建行科技人員也超萬人,佔集團人數的2.75%。

中信銀行科技人員3182人,同比增長56.2%,佔集團員工數量的5.94%。此外,平安銀行2019年科技人員(含外包)超過7500人,較上年末增長超過34%;IT資本性支出及費用投入同比增長35.8%, 其中用於創新性研究與應用的科技投入10.91億元。

“2019年是我們在金融科技上謀篇佈局最大的一年,能力提升最大的一年,科技變現最多的一年。”中信銀行方合英行長在該行業績會上表示:“我行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今年投入預算為66億元,科技投入在營收佔比將突破3.5%,而且不設上限。今年將繼續增加科技人員,基本形成與金融科技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相適應的人才梯隊和結構。”

人力投入方面,招行研發人員佔全行員工的3.96%。交通銀行研發人員佔比也超4%。該行2019年金融科技投入50.45億元 ,同比增長22.94%,是營業收入的2.57%。總體而言,境內銀行金融科技人員3460人 ,同比增加59.15%,金融科技人員佔比4.05%,同比提升1.33個百分點 。

與研發員工大幅增長的同時,各家銀行的總體員工數量有所減少。其中,六大國有銀行2019年總計減少1.15萬人,工行、農行2019年員工數量下降4190人、9680人,但建行、郵儲銀行反而增加1185人、3597人。

二、重心仍是APP

研發投入力度如此之大,銀行期待回報如何?

一位銀行金融科技戰略規劃部門人士表示,金融科技投入也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投入100個項目,哪怕只剩有幾個項目成功,也有可能拿回回報。”

作為對標,根據埃森哲數據,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投資下降了92%,降至19億美元,最大的一筆是一家科技初創公司的1.45億美元融資。3月31日,京東數科召開線上發佈會正式宣佈,併購金融科技公司海益科技。

綜合各家銀行科技投入情況,金融科技投入的重要“出口”——仍是APP以及API。

“在科技方面的努力推動了工行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手機銀行這樣的重點領域。”工商銀行行長谷澍說,手機銀行客戶去年3.61億戶,淨增4700多萬戶,增量創近3年新高,客戶規模、客戶活躍度、客戶黏性均居市場首位。跨界服務的能力持續增強,通過開放平臺API和金融生態雲,將1000多項金融服務開放給2500多個合作伙伴,引入不同行業2萬家合作伙伴。

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也在業績會上表示,該行個人業務中,“買單吧”APP上線了三個多月,月活用戶2558萬戶。在大數據應用方面,運用智能外呼,大數據運用模型等,長尾客戶提升為財富管理或私銀客戶數的同比增長了15%,這些提升了客戶的AUM規模達2360億元。

股份制銀行中,招行的“招商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大APP的月活躍用戶(MAU)達1.02億戶,較上年末增長25.58%。而平安口袋銀行3292.3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23.5%。中信銀行手機銀行和動卡空間兩大APP月活客戶均突破1000萬。光大銀行手機銀行、 陽光惠生活、 雲繳費三大APP月活用戶2155萬戶,開放的API接口數超700個。

在開放平臺方面,谷澍說,工行目前90%以上的業務都部署在開放平臺,更能適應開放化、生態化、業務量激增的業務發展趨勢。

“這次疫情也是對我行金融科技戰略和數字化經營能力的一次全方位壓力測試。”至於在目前疫情的影響下各大銀行對金融科技的佈局所顯的成效上,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3月20日在業績發佈會上所言頗具代表性。在這次疫情期間,建設銀行依託金融科技系統和手段的支撐,員工居家可遠程受理業務,授信審批,保障了日常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