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国家公园--珍稀物种频现,你可能都没见过

仙居国家公园位于皤滩乡、淡竹乡、白塔镇和田市镇4个乡镇的平原丘陵山区,在册人口约2.7万人,规划总面积为302平方公里,包括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居国家森林公园、仙居神仙居国家地质公园和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仙居国家公园--珍稀物种频现,你可能都没见过

在仙居国家公园,境内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那里人迹罕至,是浙江省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先后发现了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

中华斑羚


仙居国家公园--珍稀物种频现,你可能都没见过

中华斑羚,又称华南山羚,灰斑羚,原是作为原斑羚或长尾斑羚的亚种,相比于北部的长尾斑羚,中华斑羚主要生活在中国南方,在缅甸,越南,泰国乃至老挝等中南半岛国家亦有分布。虽然分布海拔较低,但中华斑羚拥有不输给赤斑羚的攀登能力,中华斑羚的体毛很少呈现出明显的棕色,而是以青灰色为主色调的。

鸳鸯


仙居国家公园--珍稀物种频现,你可能都没见过

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

蛇雕


仙居国家公园--珍稀物种频现,你可能都没见过

蛇雕,大中型鹰类。头顶具黑色杂白的圆形羽冠,覆盖后头。上体暗褐色,下体土黄色,颏、喉具暗褐色细横纹,腹部有黑白两色虫眼斑。飞羽暗褐色,羽端具白色羽缘;尾黑色,中间有一条宽的淡褐色带斑:尾下覆羽白色。喙灰绿色,蜡膜黄色。跗蹠及趾黄色,爪黑色。


领角鸮


仙居国家公园--珍稀物种频现,你可能都没见过

领角鸮,小型鸮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外形和红角鸮非常相似,但它后颈基部有一显著的翎领。上体通常为灰褐色或沙褐色,并杂有暗色虫蠹状斑和黑色羽干纹;下体白色或皮黄色,缀有淡褐色波状横斑和黑色羽干纹,前额和眉纹皮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的亚种跗蹠被羽到趾,有的趾裸出。


黄麂


仙居国家公园--珍稀物种频现,你可能都没见过


它的脸部较为狭长,额腺较长而最后交叉在一起成v形。四肢细长。雄兽有角,单叉型,角短而直向后伸展,角基长、角尖向内弯,二尖相对。雌兽无角,但其额顶与雄兽生角相应部位微有突起,且着生特殊成束的黑毛,如同角茸。


虎纹蛙


仙居国家公园--珍稀物种频现,你可能都没见过

俗称水鸡、田鸡、青鸡、泥蛙、虾蟆等,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叉舌蛙科虎纹蛙属。虎纹蛙属约有4个亚种,中国和泰国各有1种,即中国虎纹蛙和泰国虎纹蛙。


1989年,虎纹蛙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同时也是唯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蛙类;1996年,虎纹蛙被列入中国红皮书等级;1997年,虎纹蛙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2003年,虎纹蛙又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珍稀濒危物种名录中;2004年,虎纹蛙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等级。

白鹇


仙居国家公园--珍稀物种频现,你可能都没见过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大型鸡类。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跗蹠裸出,雄性具距,但有时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后趾位置较高于他趾。雌雄异色;雄鸟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脸裸露,赤红色;尾长、白色,两翅亦为白色。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 羽冠近黑色。


来源:仙居发布、无限台州APP、仙居国家公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