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白眼狼”的孩子

“白眼狼”的意思


就是忘恩負義。由來: 故曾有“自壽詞”句雲;“一生不戴烏紗帽,半路常逢白眼狼”,實非虛語,狼以生性兇狠著稱,而在狼中尤以長著“吊白眼”的狼最兇狠。吊白眼:指外眼角上吊,眼球黑少白多,望之兇光炯炯。白眼狼:形容人無情無義,心地兇狠。狼一直被作為兇殘冷血的象徵,也就是不通人性。白眼,是說沒眼珠看不到眼前的東西,瞎眼,把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是說瞎眼睛的,沒人性的意思。
“白眼狼”是指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的那些人。得了別人的恩惠或者說受益於別人卻反過來還要恩將仇報的人!
現在人們形容一個孩子沒有良心,總說他是“白眼狼”。其實,“白眼狼”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太多父母,孩子一做有愛的事情就打擊孩子,孩子愛貓不讓,愛狗不讓,給乞丐錢不讓,給同學送禮不讓,孩子就如小狗做了對的事情不但沒有被表揚還被懲罰一樣,長大以後愛的肌肉就完全沒有發育,父母自然就感覺孩子是白眼狼了。
白眼狼的孩子基本上是在沒有尊嚴沒有被尊重的家庭裡面長大的。想養白眼狼孩子可以這樣做:嫌孩子菜買貴了,衣服買錯了,洗碗不乾淨,咖啡糖放多了,洗衣服浪費水了,做飯廚房搞亂了,幫助同學是愚蠢,養流浪貓狗是同情心太多。經常這樣。一定會養出白眼狼孩子。因為愛的行為也需要鼓勵,需要反覆做,做成習慣就不容易改了。愛的行為被鼓勵,就如小狗做對事情給獎點牛肉乾小狗才學什麼都快。

話說“白眼狼”的孩子

比起有白眼狼孩子的父母,白眼狼孩子更可憐。等於一棵好樹苗長歪了,養孩子的人錯誤更多。


“白眼狼”的養成

一、對孩子沒有底線

很多父母為了給家庭更好的物質條件,在孩子出生以後,就會讓老人照顧,老人對待子孫,本就隔代親,所以事事會滿足孩子的需求,依著孩子的性子來,而且,只要孩子出現哭鬧,老人絕對會沒有底線的滿足孩子。很多父母忙工作,週末難得回家一次,所以,在孩子提出條件的時候也是絕對的服從,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內心的愧疚感,然而,這種對孩子沒有底線的滿足,助長了孩子的脾氣,很容易讓孩子形成“窩裡橫”的性格。

二、物質獎勵

現在有一種“懶”教育法在家庭中很流行,那就是物質獎勵,比如:讓孩子考試得一百分、或者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後,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然而這個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


1、孩子為了獎勵而做事

很多父母看孩子做事情沒有積極性,或者最近成績差,就給孩子約定,如果做好了,就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很積極的去做,但時間一長,很多父母會發現,此方法對孩子產生的效應越來越低,而且,孩子還會討價了,甚至,有的孩子還會根據獎勵得大小,決定自己想不想做這件事了,這就會讓孩子出現目標錯位,對孩子的性格發展也不是一件好事。


2、不滿足現狀

當孩子一次一次得到滿足之後,就會覺得這些獎勵變得極其容易,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會要求父母加大物質獎勵,才肯繼續做事,不然就選擇放棄。
孩子成年後,父母已經沒有了撫養義務,壓根不必探討窮養、富養的話題。可現實情況是,不少人結了婚,還讓爸媽背房貸。

話說“白眼狼”的孩子

“白眼狼”的表現

不懂感恩的孩子,把父母當做提款機,不懂感恩的孩子,長大後比狼還可怕;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只會索取,而且沒有滿足的時候,時間一長,別人就會與他疏遠,使他成為孤家寡人。
這樣的人不要說事業有成,就連真心的朋友也不會擁有。

某天在電視上有一個發人醒省的例子:
一個小夥子20多歲,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畢業的時候招聘會的採訪視頻在電視上播出來了。

記者問他應聘的這份工作工資多少錢?
他說:“我剛剛應聘的這份工作,實習5000,轉正的話稅後1萬多吧”!

接下來的對話很長,所以這裡概括一下:

小夥子說自己考上大學,都是憑藉個人努力,他說初中高中時,同學的父母都會給自己孩子報輔導班補習功課,自己父母並沒有給自己很好的教育資源,也沒有幫什麼忙,只是給他交了學費。


他身材高於父母,父母也沒有給他吃特別有營養的飯菜,他長得比較高是因為自己喜歡打籃球,跟父母沒有什麼關係。自己找到了體面的工作,會給在農村務農的父母帶來“榮耀”,父母應該感恩生了他這樣的兒子。
但是未來還是希望父母能幫助自己買房子,娶媳婦,畢竟這麼多年來父母沒有幫助他太多,他覺得以後可以給父母一個彌補他的機會。

真想替那個記者回這個男生一句:呵呵,彌補你個鬼!一邊對父母居高臨下地嫌棄著,一邊又“理所應當”地依靠著。
在他的眼裡,父母把他樣的那麼大好像還欠他的一樣!
雖然每個父母都好像是自願的付出,但是為人子女難道不應該感恩父母嗎?這位小夥子,有本事等你當了老子,你去感恩你兒子!
如果你出身於平凡的家庭,那麼你應該很清楚,父母掙來的每一分錢,都很不容易。當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滿頭大汗地從事體力勞作時,當父母在小小格子間裡腰痠背痛地從事腦力勞動時,你一頓大餐就消費掉他們一天的薪水,真的不會有一絲絲愧疚嗎?
當父母被領導大呼小叫的時候,當父母被客戶呼來喝去的時候,你卻在呼朋引伴、瀟灑度日,真的不會於心不忍嗎?


當你穿著一身說得出名字的品牌,一雙鞋就要幾千塊的時候,父母卻在穿著被你淘汰的舊鞋,他們不懂你說的品牌,你還笑他們落伍;當你覺得你的知識、素養、視野都遠超父母,因此嫌棄父母“沒見過世面”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其實,正是父母託舉著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機會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你活得青春無敵、你過得光鮮亮麗,卻看不見你身後,默默供養著你的父母,為了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在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
別在缺錢的時候才想起父母,他們不是ATM,他們胸膛上有溫度,他們心跳裡有感情,爸媽愛你,愛得絕對不容易。

話說“白眼狼”的孩子


如果不想讓孩子變白眼狼,就得讓孩子愛上你

對所愛的人 ,孩子當然就想要付出愛。
想讓孩子愛,必須父母有值得尊重的地方。
如果父母總強調孝,告訴孩子以後靠你養老,孩子會感覺有壓力,會感覺父母付出是應該,孩子就不感覺父母值得尊重和愛了。

如果父母專治霸道,孩子等於奴隸一樣長大,不感謝父母很正常,殺死父母都不奇怪,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白眼狼孩子經常是做父母失敗的結果,問題經常在父母讓孩子感覺父母辛苦需要給孩子機會去體會這個辛苦。

父母病了可以故意要孩子給熬一次稀飯,孩子會知道做飯辛苦。
讓孩子搞衛生,孩子也就知道搞衛生很辛苦。
別不捨得用孩子,也別過度用孩子。
平時多求助孩子,給孩子倒三次水,可以要求孩子幫助倒一次水,對孩子的有愛的行為要經常表揚。
哪怕誇張點。哪怕遞個桔子都要表示感謝,感謝讓孩子有成就感才會下次繼續幹,孩子給父母買禮物要珍惜,認真用,認真誇,哪怕誇張點。作了事情有成就感孩子下次才願意再做。

話說“白眼狼”的孩子

曾經在書上看到一段很感動的答案

生孩子只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為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遭,讓我有機會與他(她)同行一段。

關於對子女的教育,心理學家海因茨·科胡特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如何愛你?用不含誘惑的深情;如何拒絕你?用沒有敵意的堅決。”


愛孩子,是無條件的愛,不會讓孩子產生一個“讓你需要我,信賴我,離開我就活不了”的想法。
拒絕孩子,你的態度堅決但毫無敵意,不會批評他、指責他甚至羞辱他,讓他感覺自己毫無價值。

~度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