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預告裡的“祕密”&選擇它的2個原因(無劇透)


《我和我的祖國》預告裡的“秘密”&選擇它的2個原因(無劇透)



上週六下午,本著對國慶檔的支持,我和女朋友決定去看點映的國慶檔點映。


其實,三部熱門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都選擇了28日下午電影,而我和女友只有看一部的時間,選擇哪個我們發生了分歧。《攀登者》之前看過了。


我要看《中國機長》,女友要看《我和我的祖國》,而我們的理由也一樣,都認為自己選的那個是爛片風險最小的那個。


我:“《我和我的祖國》是部獻禮片,請參考建國、建軍、建黨,三部大業偉業,《決勝時刻》還沒下映呢。這裡還有管虎和甯浩,感覺像走錯了片場。”


她:“不要歧視主旋律電影嘛,獻禮片往往不計成本大製作,之前的《風聲》、《湄公河行動》不都不錯嘛。相反,我到覺得獻禮反而是《中國機長》的關隘,空難題材要拍的好看,要點不在於空難本身,而在於空難之外,而《中國機長》不叫《傳健機長》,你懂的,註定不能深挖(劉傳健原型機長本名),事件的調查報告貌似現在還沒出來吧。而單一一個空難事件,你拍恐怖片、驚悚片可以,劇情片劇情不夠演啊,不出意外,我覺得這是這三部裡墊底的那個。”


我:“那主旋律就算了,可是總導演是陳凱歌,那可是陳凱歌啊,你還敢看。”


她:“陳凱歌啊,‘陳凱歌做導演可以,千萬不能讓他碰劇本。’這是大編劇蘆葦說的哦。而另外兩部導演,劉偉強和李仁港,感覺夠嗆哦”


我:“蘆葦,我知道,《活著》和《霸王別姬》的編劇,可是……”


還沒等我說完,女友就搶過我的手機,一邊買票一邊說:“還有一點很重要,其實,《我和我的祖國》有8個導演哦,這是我從宣傳片裡發現的秘密哦。


我眼看她買完了票,覺得8個導演的說法,我也只能無奈的同意:“那就看《我和我的祖國》吧。”


不得不說女友沒有看走眼,我們倆都哭了好幾次。


散場後,


她:“怎麼樣,不錯吧。”


我:“雖然,7個片子質量良莠不齊,但是夠本了,我最喜歡管虎的《前夜》,你喜歡哪個?”


她:“我喜歡徐崢的《奪冠》,還有陳凱歌《白夜流星》那副在大漠上縱馬馳騁的畫面,彷彿流星一樣,太美了,但是這個劇情還是陳凱歌的短板啊,他那個短片裡歷史事件與個體事件的融合完全就是莫名其妙。”

《我和我的祖國》預告裡的“秘密”&選擇它的2個原因(無劇透)

沒找到飛奔的圖,這個湊活吧


我:“是啊,讓人摸不到到頭腦,不過《奪冠》裡的主角作為個體也完全是個旁觀者吧。”


她:“這恰恰正是我喜歡《奪冠》的原因,它是這七個短片裡歷史元敘事與個體小敘事分離最大的一個,同年的主角根本不能理解女排奪冠有多好看,還被這個女排奪冠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而你喜歡的《前夜》正是歷史元敘事與個體小敘事結合的最緊密的那個,主角林致遠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電動升旗的使命裡。”


我:“什麼敘事?”


她:“用個你熟悉的例子,麥基在《故事》這本書裡把故事分為4個類型:大情節、小情節、反情節和非情節,元敘事就類似於大情節、小敘事就類似於小情節。所有古老的神話傳說都是元敘事,所有的只關注與個體感受的都是小敘事。《三國演義》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典型的元敘事,那些禁片很多都是小敘事,比如張藝謀的《活著》甯浩的《無人區》。


我:“這麼說,真的是這樣,我們倆喜歡的這兩個故事正是相反的。”


她:當不掌握權力的個體沉浸於自我不切實際的宏大敘事裡就算中二,嗯,這很符合你的性格。


我:“那你是說黃渤飾演的林致遠是中二咯,切。”


她對我白眼相加:“我說的是你,可不是林致遠,劇中的林致遠負責新中國歷史上首個電動升旗裝置的設計施工,別看現在這個不起眼,那個年代他決定是精英中的精英,而精英就是權力階層,林致遠掌握權力,他可不是中二哦。”


我:“中二也挺好啊,做箇中二的堂吉訶德總比不中二的西西弗斯、不中二的哈姆雷特要好吧,人總要中二一點才有生氣。”


她:“你知道,為什麼這次這個主旋律電影,要明顯比之前的那些大業、偉業好很多嘛,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算,那些大業偉業都沉浸在宏大的歷史元敘事裡,而《我和我的祖國》則關注那些不為人在意的個體小敘事。”


我:“主旋律嘛,當然要關注那些歷史的進程了,那些宏觀的故事啊。”


她:“沒錯,國家註定是元敘事的,一個只關注於個體小敘事的民族就像吳京《攀登者》預告裡說的那樣“幾億人只想著吃飯那點問題,我們這個民族又有什麼希望!”,但個體也同樣重要……”


我打斷她:“我知道你要說什麼,歷史的元敘事和個體的小敘事很多時候往往是矛盾的,比如《護航》中宋佳飾演的女飛行員,明明是最優秀的卻要當備份,比如《相遇》中任素汐飾演的方敏,為了祖國的原子彈犧牲了自己的愛情。”


她:“還是恩格斯說的好

‘文明時代的全部發展都是在經常的矛盾中進行的。生產的每一進步,同時也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況的一個退步。’新中國70年來的輝煌成績某種程度上,就是全民都沉浸在宏大的歷史元敘事之中所推動的,說好聽了叫做奉獻,說難聽了叫沒有人權,就像《美國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和美國工人。而現在這個平權的時代,權威正在消解,元敘事正在被懷疑。六學的興起,王菊的大火,這些惡搞、結構正是小敘事在興起。”


我:“對對對,電影裡也有這個變化的體現,第一個故事《前夜》裡林致遠就是全身投入升旗任務的,任何困難都要上,《北京,你好》裡的葛優就有滑頭、市井的一面了,到了最後《護航》主角成為飛行員的主要原因就很多是個人愛好了。”


她:“當個體完全把自己的命運融入到國家的宏大敘事裡就是感人肺腑的、震撼的,就如同《前夜》裡的林致遠,

“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一塊紅布嗎!?二十八年革命,兩千萬人犧牲,換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沒有這些英雄烈士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當個體完全的投入到對自我的追求裡,就可以是文藝的、深刻的,但個體小敘事是不能跟歷史元敘事分離的,沒有國家的強大,個體就無從實現自我,而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又要跟元敘事產生矛盾,能體合理的表現出這個矛盾,還能打動人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我:“對了,你之前說的8個導演是怎麼回事?”


她:“最近這倆個月看電影,總能看見《我和我的祖國》的廣告,你沒發現問題嘛?”



《我和我的祖國》預告裡的“秘密”&選擇它的2個原因(無劇透)

《我和我的祖國》預告裡的“秘密”&選擇它的2個原因(無劇透)



我:“嗯?”


她:“宣傳片裡的7個導演,沒有徐崢。”


我趕緊掏出手機,在豆瓣上找了預告片:“臥C,還是真的。”


我又看了一遍:“那多出來的這個是誰?”


她:“大導演黃建新啊。”


我:“他就是黃建新啊,他不就是《決勝時刻》《建黨偉業》《建國大業》的導演嘛,爛片導演。”


她:“你可別小看它哦,他出道的時候可是不折不扣的時代先鋒,處女作《黑炮事件》到現在看,仍然是不過時的優秀諷刺喜劇,當然,放今天根本過不了審。只不過後來他轉型到體制內了,不能拍先鋒電影了,但倒是可以監製了一些好片,《湄公河行動》就是他監製的。”


我:“原來《黑炮事件》(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去B站找下5分鐘看電影之類的,絕對震撼。)是他的片,這誰能想得到啊,《建黨偉業》《建國大業》和《黑炮事件》居然是同一個導演。”

她:“黃建新資歷夠老,藝術水準也夠高,只不過進入了體制,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他個人的小敘事向元敘事的轉型吧,而徐崢作為導演的身份能拿得出的作品好像只有泰囧了,所以在以不同時代導演為主題的宣傳上他代替了徐崢的位置。”

我:“原來是這樣。”


她:“所以啊,我之前選《我和我的祖國》的兩個原因,一是它聚焦個體小敘事,二是黃建新監製。”


她:“如果說還有第三點的話,那陳凱歌不碰劇本也是不小的。”


- end -


< 長按二維碼關注 >



《我和我的祖國》預告裡的“秘密”&選擇它的2個原因(無劇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