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軍”當道,“鴿派”滅頂,兩岸激化無人“踩剎車”

民進黨當局從4月1日宣佈第一波“口罩外交”開始,積極打出“國際杯”,WHO、新加坡、“華航”改名等事件,綠營都整個撲上去,激化兩岸對立,趁機強化“去中國化”,民進黨當局內兩岸緩和聲音幾乎已經滅頂。

“綠軍”當道,“鴿派”滅頂,兩岸激化無人“踩剎車”

臺灣“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等綠營“鴿派”人士日前出面,希望蔡英文應該要緩和兩岸關係,首先就從改口“武漢肺炎”做起,但民進黨當局從蔡英文本人到“綠委”幾乎還是維持“武漢肺炎”稱呼,並未改口稱新冠肺炎。

從新冠肺炎開始,兩岸關係只有退步沒有進步,從包機開始、滯留武漢的臺人回臺、WHO秘書長譚德塞事件、口罩“援外”、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的發言風波等,臺灣網友紛紛跑到別人版面上留言,且不管事情背後的事實是什麼,所有事件網友都劍指中國大陸。甚至批評譚德塞的網友也被民進黨當局指控是中國大陸的網軍,把大陸當成“提款機”,兩岸發展更加險峻。

兩岸“鴿派”現在看起來在民進黨內似乎是少數,甚至國民黨立場也跟民進黨越來越相似,臺灣內部呈現“反中”情緒激昂,“鴿派”聲音幾乎被滅頂。

蔡英文在“反中”激昂的情緒中,敢邁出步伐讓兩岸關係往中間走嗎?回顧陳水扁第二任期內,積極碰觸“臺獨”議題,讓美國差點翻臉,美國後來在扁出訪過境美國做了許多技術性杯葛。

但現在整個臺灣氛圍非常詭異,例如美國態度是推著臺灣往前走,讓臺灣走在美國前面去試水溫。兩岸激化幾無人踩煞車,美國總統特朗普根本幫臺灣加油門,不像扁時代是踩煞車。而臺灣內部氣氛“反中”情緒高漲,“在野黨”也不敢發出對中國大陸比較友善的聲音,怕會貼上標籤更不利重返“執政”。

520將屆,蔡英文的連任就職演說,在這樣詭譎氛圍下,似乎難以期待蔡會提出兩岸和緩的論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