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的暑假,過成了“煉獄”!家長,別再瘋狂了

好端端的暑假,過成了“煉獄”!家長,別再瘋狂了

好端端的暑假,過成了“煉獄”!家長,別再瘋狂了

一年一度的史詩級災難大片《暑假》又要上演了。

作為90後,記憶裡小時候的暑假是在農村奶奶家度過,白天和小夥伴瘋跑玩耍曬得黝黑,晚上在小院兒納涼,習習夏風穿堂,從井水裡吊出來涼透心扉的西瓜、漫天的繁星、幾畝方塘裡的荷香與蛙鳴,是關於暑假的美好記憶。

但帶有這樣愉悅味道的暑假恐怕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就此封存。

如今,從“月入3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到“甭說3萬,8萬都撐不起!”種種新聞,更像是一場散播焦慮的媒體與一心斂財的培訓遊學機構的精心合謀。

家長們拿著鈔票迫切入網,孩子們麻木被動地接受一切安排。

結果,很多錢都白花了,稀裡糊塗就做了精明商家們的“韭菜”。

一個好端端的暑假,硬生生過出了“煉獄”的感覺。

01

瘋狂的暑期培訓班

暑假上補習班,幾乎是所有孩子逃不掉的命運。

假期還沒正兒八經的開始,各大培訓機構就已經摩拳擦掌,早早站在校門口爭C位,發傳單,提前捕捉獵物。

在培訓機構眼裡,一箇中產家庭有近一半的收入都要花在子女教育上,這筆錢肯定是要花掉的,問題是誰能掙到它。

於是,個個家長都是待宰的羔羊。

普通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目標班,保過班……劃分如此之細,總有一款適合你家的娃。

什麼,不想上?那怎麼行?

“你看,那誰誰誰家孩子才上初三,高三的課都學完了。”“那誰誰誰家孩子,成績那麼好,還在上提優班。”“那誰誰誰家孩子,上奧數課,可以保送清華!”

你想做個佛系的家長,在大環境裡呆久了,總會被拖下水。

02

課外補習班這塊肉有多肥?

數據顯示,中國校外培訓行業所得收入,從2012年的2281億元增至2017年的3930億元,預計到2020年人均花費在6862.63元左右,培訓市場總規模將超500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在100萬家以上。

對於暑假補習班,很多家長的態度是:有問題要上,沒問題創造問題也要上。

畢竟自家閨女不補課,開學了成績很有可能會被隔壁老王家兒子超過去。

上補習班,那還得上好的。

尤其是“名師補習班”,花錢如流水,還不能喊一句心疼,不然在其他家長眼裡就是矯情。

家長的錢包被透支得乾乾淨淨,而“名師”們一個暑假就賺到了一套房。

《瘋狂的黃莊》一文,曾描述了北京海淀黃莊的瘋狂補課情形。很多媽媽放棄工作,一門心思陪太子讀書,她們瘋狂追逐名師,並且私下找名師“攢課”。

通常,一個數學名師的課時費大約是3小時8000元,一年收入個幾百萬的,並不稀奇。

教育機構的高薪,吸引了一大批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前來應聘,不少清華北大的學子畢業後也進入了課外培訓機構,成了個培訓師。

風水輪流轉,為了考名校去機構瘋狂補課,考上名校又回到機構,成為為下一代人瘋狂補課的培訓師,真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循環。

好端端的暑假,過成了“煉獄”!家長,別再瘋狂了

好端端的暑假,過成了“煉獄”!家長,別再瘋狂了

03

“暑期遊學”收割中產錢包

只賺補課的錢,那怎麼行?

在有心人眼裡,焦慮的家長們是一波養得太肥的韭菜,收割他們,比收割幣圈、股市的韭菜要簡單太多了。

這不,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遊學風”開始刮進了家長們的心窩裡。

某機構發佈的遊學報告顯示,2017年參與國際遊學的人數達86萬人,2018年達到105萬人,而且人數還將繼續增多,年市場規模或達200億元。

七八月放暑假了,攻佔全球的不是中國大媽,而是這些祖國的花骨朵兒們。

哈佛的臺階上,坐滿了中國孩子;劍橋的林蔭小道上,一大群中國娃娃嘰嘰喳喳;加州硅谷的谷歌Facebook門前,中國孩子們在比V拍照......

這股海外遊學風,一年勝一年。

“不管怎麼著,先把家長們整暈了再說。”為了“整暈”家長,遊學機構的“花樣兒”可真不少。

家長要求參觀國外的博物館、圖書館,可以,反正這些地方基本都是免費開放,租個車拉過去就行;

家長要求和外國的孩子們一起上課,可以,找個大教室,再花錢找個外教,幾個外國孩子,大家一起搞個聯誼,就算上課了;

要體會外國原汁原味的文化?可以,租個民宿,讓孩子睡睡老外家的上下鋪,還比住酒店更省錢呢,何樂而不為?

這些五花八門的,都算在收費項目裡了。要讓自家孩子有豐富的體驗,也可以,先掏錢吧。

某遊學平臺的工作人員曾透露,2019年暑假,在他們平臺報名海外遊學的人數,比2018年增長了將近50%,人均團費近3萬。而便宜點兒的東南亞遊學和國內親子游的報名人數增長了兩倍以上,人均消費在4000元左右。

去趟歐美,一般都是2萬起步,比貧困地區一個家庭的年收入都高。富裕的家庭趨之若鶩,普通家庭瑟瑟發抖。

傳統的歐美遊真心去不起,那也行,遊學機構賊精明,轉眼就推出新馬泰遊學,走遍東南亞,咬咬牙總能去的起了吧。

工薪家庭的家長們,還是沒能找到不掏錢的理由。

這不,近年來,東南亞暑期遊學人數蹭蹭上漲,就是鐵證。

相比歐美,新馬泰的確便宜。例如,一個去泰國曼谷的為期10天的英語遊學營,不含機票價格在6000元左右。

可是,慢著,為什麼學英語非要要去泰國學?10天能學出個什麼名堂?還是東南亞的高溫有助於孩子迅速吸收知識?

這一類遊學的水份有多少,咱也不敢問。只不過,“曼谷遊學營”可能改名成“曼谷旅遊團”比較符合本質。

事事精明的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往往就昏了頭。

04

月薪3萬真的撐不起一個暑假嗎?

在家長圈裡,也有一條暑期“鄙視鏈”。

第一級是“放養型”,孩子啥班都不用上,在家吹空調看電視吃西瓜,完成學校的暑假作業就可以了,相應的也就沒什麼支出。

第二級是隻上語數外的補習班,一個暑假下來的花費在2000-3000元左右。

第三級是補習班+興趣班,在一個二線城市,像舞蹈班或者繪畫班,一節課收費在百元左右,算下來,總支出在5000-6000元。

第四級是補習班+興趣班+國內夏令營,總消費在萬元左右。

而在鄙視鏈頂端的,則是在這些基礎上,還要來一個親子國外遊,一個暑假,3萬打底。

這種“贏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文化,已經深度綁架了家長的人生,從有了孩子以後,就放棄了為自己而活。

更可怕的,是經濟實力和教育追求上的絕對“錯位”。

月薪五千,非要省吃儉用,砸鍋賣鐵,讓孩子過月消費2萬的生活。換來自己一腔怨言,孩子也不會心存感激。

換句話說,“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的抱怨根本就不應該存在,這更像是炫富,撐不起就不撐唄,就非得出國遊學?

在這一場漫長的教育競爭中,家長和孩子“損傷慘重”,只有這場活動的組織者,教育培訓機構和各種遊學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一個多麼完美的財富轉移過程啊。

當然,也有另類的“硬核”家長。

認識一個廣東商人,兩個兒子一個考上二本,一個只上了大專。

他說,自己很支持孩子讀書,但不強求,孩子們小時候沒補過什麼課,也從不逼著他們補課。雖然孩子們成績一般,但都懂事孝順,小兒子雖然只上了大專,但腦袋瓜靈活,一點就通,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對於那些對孩子教育瘋狂砸錢的家長,這位“硬核”老爸留下了三句“靈魂拷問”:

“本來就不擅長應試教育的孩子,補完課就能突飛猛進了嗎?”

“砸鍋賣鐵逼著孩子上課,幹嘛不拿這個錢給孩子買個房當投資?”

“從清華北大畢業了,他們也依然有可能買不起學區房,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