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四月中旬,友人特意週末從南方飛到洛陽賞牡丹、拍牡丹,當時在朋友圈看到,心中暗暗一驚。沒想到牡丹仍有這麼大的魅力,而我這個在牡丹之鄉長大的人十幾年已未見過牡丹了。看著友人分享的照片,一陣恍惚,這是我熟悉的故鄉麼?這是我從小看到大已失去興趣的花中之王麼?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羅隱《牡丹花》

本文圖片,均為友人亞亞的攝影作品

一時間有了寫寫牡丹的衝動,於是私下向友人討來所有攝影作品,誰知提起筆卻不知從何說起。原以為自己對牡丹的感情是淺薄寡淡的,並無喜愛亦不懂欣賞,可是細細回想,才發現我和它的羈絆千絲萬縷,如同對故鄉的感情,如同對兒時的回憶。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三月牡丹呈豔態,壯觀人間春世界。——杜安世《玉樓春》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小時候一點也不理解這句話,在我眼中,牡丹不過是四月時路邊隨處可見的花,除了花朵大顏色豔麗,並沒看出有何動人之處。人人嚮往的牡丹花會,對當地人來說就是遊客多生意好,擠在嘈雜的人群裡賞花,並無樂趣。在洛陽畫牡丹國畫的人很多,小學時也學過一段時間,父母本希望我能堅持畫下去,無奈我堅決不從,一方面是那時痴迷於漫畫,另一方面是不欣賞色彩過於濃郁略顯豔俗的畫風。

世人說起牡丹往往想到的是富貴祥瑞、華麗美豔,卻忽略了雍容二字,國畫大多也偏重於表現“富”與“豔”,呈現出來的畫面少了些端莊典雅的氣質。時間久了,對牡丹產生了小小情緒,想到它眼前盡是浮華、喧鬧、擁擠,沒有美感,沒有愛戀。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賞牡丹》

這些年,父母告訴我洛陽新建了幾座牡丹園、植物園,牡丹品種也增加了,說是賞花環境比以前好了許多,可自己未曾春季回去過,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好。友人開心地講“洛陽不止有牡丹,還有海棠花,芍藥,梅花,夏天還有荷花,四季都美極了”。聽聞此話,心中很是羞愧,牡丹之美,故鄉之美,我竟不得而知也不曾想念。若不是朋友發來真切的讚歎,我還意識不到自己一直陷在對過往的執念中。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翻看著朋友拍的牡丹,重新端詳曾經看厭了的花朵,這應該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認認真真觀察它。學國畫的時候老師也曾把牡丹的花蕊、花萼、花瓣、枝葉一一講解,我卻心煩意亂覺得枯燥至極,對著牡丹本物,也完全看不到其中的奧妙,動筆時腦袋空空如也。這大概就是悟性不足吧。

對美的開悟太晚,以至於對牡丹產生了誤解,一直到今天才明白老師的話,懂得去欣賞牡丹。還好,悟性雖姍姍來遲並沒有永久缺席,否則還不知這一生要因愚鈍錯過多少丟掉多少美好呢?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找來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細細品讀,又將與牡丹相關的詩詞摘抄一遍,彷彿找回因誤會而走散的故友,有歉意有欣喜有慶幸。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異者而志之。姚黃、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紅,以州著;細葉、粗葉、壽安、潛溪緋,以地著;一擫紅、鶴翎紅、珠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以色著;獻來紅、添色紅、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一百五、葉底紫,皆志其異者。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藥載《本草》。然於花中不為高第,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與荊棘無異。土人皆取以為薪。自唐則天已後,洛陽牡丹始盛,然未聞有以名著者。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詠花草,計有若今之異者,彼必形於篇詠,而寂無傳焉。唯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詩》,但云“一藂千萬朵”而已,亦不雲其美且異也。謝靈運言“永嘉竹間水際多牡丹”,今越花不及洛陽甚遠,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蔣勳說“人對物無情,常常也就是對人無情的開始”,我想對人無情後就是對世界對人生無情吧。在外多年,曾自認為“無情”是好事,無牽無掛,冷靜理性,不會被傷害。於是不戀故鄉不念過往,覺得似浮萍一般漂泊最是自在。後來發現這種“無情”其實只是自我麻木與逃避,時間久了人會浮躁且沒有溫度,什麼都不重要,什麼都可放下。

幾番思考和自我審視之後,開始慢慢撿回被丟棄的情感與覺察力,慢慢培養對人、對物、對故土、對回憶的“情”,慢慢恢復感性認知。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鳥聲鳴春春漸融,千花萬草爭春工。紛紛桃李自繚亂,牡丹得體能從容。琱欄玉砌昇曉日,輕煙薄霧初冥濛。深紅淺紫忽爛熳,如以蜀錦羅庭中。姚黃貴極未易睹,綠葉遮護藏深叢。露華膏沐披正色,肯事夭冶分纖穠。從來品目壓天下,百卉羞澀莫敢同。清浄老禪根道妙,即此幻色談真空。——釋道潛《僧首然師院北軒觀牡丹》
年少不懂牡丹美,看懂已是異鄉人

為牡丹寫下這篇文字,

致我與它錯過的那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