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88》: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2015年有一段時間一部韓劇風靡了中國一大段時間,豆瓣評分9.7分。沒錯,就是《請回答1988》,再看一遍,依舊是一部後勁很足的韓劇。

《請回答1988》: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在雙門洞對一個衚衕裡發生的親情,友情,愛情。是如此的真實又是如此的引人深思。

我想用這部劇裡面所感受到的愛情來表達出最好的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


1


我用我生命裡除了下棋的所有時間來愛你

劇中另一個喜歡德善的就是阿澤,在生活沒有自理能力,除了下棋什麼也不會的人,卻在18歲被人問到時就堅定的說了

我喜歡她,不是作為朋友,而是作為女人

在18歲時的德善,作為家庭裡上有姐姐下有弟弟的二女兒,得到的關愛是較少的,因此她缺愛,渴望得到愛,然而阿澤的奮不顧身早就暗示了他們之間的緣分。

阿澤在自己感受到累的時候撒嬌般的倒在德善的肩膀上充電;

也會在下棋結束後累到不行時只對她一個人笑;

在聽說餐廳裡有暴露狂出沒時,德善去衛生間偷偷跟著她去;

也會在德善積食時主動的去拿藥給她;

知道她是一個好勝心強的女生,所以每次都給她臺階下。

德善感受到了被疼愛被珍惜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也正是缺愛的所有女性需要的安全感。


《請回答1988》: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在一段感情裡,作為女性的一方,往往更缺乏安全感,而這個安全感不是嘴上說著我愛你,而是在你難過時我能夠一眼的看穿,給你一個擁抱,在對你說一句我愛你。

所有的行為都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給對方猜測,顧慮,多疑。而是把你所想所思都表達出來。

因此在德善和阿澤23歲相遇在一起時,阿澤看到來正在跳舞可愛的德善也會生氣的走開,不想讓德善在別人面前展現這一面。

而德善也會因為阿澤每次輕易相信別人而借錢給別人時怒斥阿澤。

是你讓我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和德善在一起的阿澤也戒掉了安眠藥,和阿澤在一起的德善也變得越來越溫柔。

在他們在一起的那一刻,瞬間生根發芽長也開花綻放,也彼此牽掛著。


2


女性大多是缺乏安全感,是希望被堅定選擇,而不是想觸碰又想縮回的手。

在最後末尾兩集的時候,正煥徹底失去了愛德善德機會時雨中的獨白,自我剖析對悔恨,也使我陷入了很長的一段深思。

但是緣分,還有時機,不是自動找上門的偶然,是帶著懇切的盼望做出的無數選擇,創造的奇蹟般的瞬間,毫不遲疑的放棄和當機立斷弄出了時機

正煥所做的所有的一切到最後只是自我感動,因此到最後他給了自己一個交代,用開玩笑的口吻和自己的青春暗戀做了一個告白,畫上了句號。

“你知道我因為你都做到了什麼程度嗎,為了和你一起上學,每天早上在大門前等了你一個多小時,從你去圖書室到回家為止,我因為擔心,一刻也睡不著,我整個神經都在你身上了,在公車上偶然遇到的時候,一起去看演唱會的時候,還有我生日到時候,收到你的禮物,我真的,喜歡你喜歡的快要瘋掉了,每天想你十次,見到你覺得很開心,好久以前就想告訴你了,我是真的喜歡你”

或許大多數的人都心疼正煥的這一場暗戀,但是我們是以上帝視角觀看到了這一切,而被喜歡著的德善感受到的卻是你忽冷忽熱的態度,時常無情的嘲諷。


《請回答1988》: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她看不到你在轉過身去寵溺的微笑,也看不到你因為收到了她的禮物而興奮的睡不著,更看不到你每一次的猶豫。

而他們兩個人之間的緣分,就在你一次次的猶豫當中慢慢的累積從而完全消失。

被喜歡著的德善聽到了正煥的表白,淡淡的笑了一下,這個笑容或許是對當時正值青春懵懂的她不確定是否被喜歡著的時候的一個交代。

但是錯過的愛情,就算你盡全力的狂奔,路上也會有無數個紅綠燈阻攔著你們的相見。


3


青春是當年的18歲,23歲的故事,和18歲時不同了,23歲的德善與重逢的阿澤在一起是必然的,23歲的阿澤依舊是盡全力奔赴到愛的人身邊。

如果正值18歲的你們還經歷著與正煥相似的暗戀,那麼請不要在彆扭的掩飾。

青春的我們可能充滿了自卑和幻想,但是也正是青春的我們對愛情的認知是不夠完善的,對方不能夠透過對方看到你的心,也不能明白你那一大段的內心獨白。

可能這是在無形當中用愛的名義去傷害了你愛的人,愛情是會離開的,千萬不要以感動的名義,到最後只感動了自己。演了一段遺憾的獨角戲。

錯過的,終究會錯過。


《請回答1988》: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或許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一個像阿澤一樣奮不顧身的人,但是這部劇教會我們的是要勇敢的去抓住自己愛的人,而不是唯唯諾諾,觸碰而又收回。


只有你盡力了,當你回想起來的時候,就算是遍體凌傷,才不會後悔。

人生不會因為一次的互動和溝通就能諒解釋然,也不會因為一次的忽視和傷害就去懷恨終生。

有一位作家當筆下的人物即將逝去,作家心痛不已,有人不解,為什麼不能讓他活呢?畢竟是自己筆下的人物

作家回答:他就是這樣的人,我不能左右他的命運。

有些故事的結局,生活的結果都是我們的性格,行為使然,現實有溫度的相愛,才是大多數人需要的。

作者簡介:Yvonne /女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喜歡用語言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