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艾德·培根提出愛有8種習慣,並非是心靈雞湯描繪出一個完美的烏托邦,談著浪漫的色彩,而是通過富於啟發性的故事和寶貴建議,向我們展示出:通過培養慷慨、靜默、求真、坦誠、遊戲、寬恕、慈悲和社群等簡單卻意義深遠的愛的習慣,我們就能創造完滿而有意義的生活。

一、怎樣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柏拉圖說:哲學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然而,“更好的人”卻很難定義,非常寬泛,即使是孔夫子與佛陀,對此的定義也都不甚相同。現實中,我們可能需要一個更加便於操作的、跟我們生活接近的定義。《愛有8種習慣》告訴我們,只要你願意愛與被愛,養成這八種習慣,你就會是一個有愛的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二、愛有8種習慣

1.慷慨的習慣

約旦河孕育了兩大水域:加利利海和死海。加利利海生機盎然,而死海則名副其實。原因很簡單: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後又流出了,而流入死海的水則停留在那裡。

人的精神就如同大海,流出決定流入。

  • 開放而慷慨的心靈

作者艾德·培根講到自己的一段經歷。在離開原本的宗教團體時,艾德·培根感到非常痛苦,這種痛苦來自於擔心父親會反對他。被這種痛苦折磨許久之後,在父親去世的前幾個月的某一天,他鼓起勇氣詢問父親是否對他很失望,父親積攢起人生最後的力氣告訴他:“孩子,去吧。”他用人生最後的慷慨表達了真心的寬容,永遠地改變了作者的人生。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親情的傳遞

與淋巴癌抗爭了三年之後,麗薩的姐姐還是離開了人世。在她的葬禮上,她事業有成的妹妹麗薩顯得有些害怕,她的追憶剛開始了幾秒鐘,就哽咽難言。這時候,她們八十二歲的老母親站起來,神態自若地走向她現在唯一的女兒,什麼話都沒有說,只是微微觸碰到她的後背。於是,麗薩用從容流暢的悼詞見證了已故姐姐的美麗人生。

要知道,白髮人送黑髮人可謂人生極苦。然而這位母親只是接納了它,並慷慨地將自身的能量給予了另外那個僅存的女兒。

可見,當一個長輩慷慨對待晚輩時,慷慨尤其富有力量。

  • 匱乏的神話——慷慨不僅是慈善

奧爾頓是個大富翁,有一天,他從銀行賬戶裡面取了500美元現金,每張都是10美元,然後拿著這一沓錢,到公園裡給每個“窮人”發了10美元。他驕傲地向人們訴說自己的善舉,認為自己已足夠慷慨。但是,這種捐贈的行為讓施捨者凌駕於他人之上的慈善行為,並不是慷慨。

他擁有大量財富,卻忍受著精神上的貧窮,他覺得自己需要更多東西——金錢、讚譽、關注,還有更多的愛。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如何踐行慷慨

①列出你今天需要感恩的五件事情。

②列出讓你感到害怕的人際關係,拜訪他,並祝福他,向他傳遞宇宙的仁慈。

③與朋友共進晚餐時,讓每個人都表達他們的感激和遺憾。

④想想目前可以捐贈多少錢,增加捐款比例,並留心這種捐贈對你的恐懼指數的影響。

⑤勿以善小而不為。

⑥心懷感恩之心。

2.靜默的習慣

我們的大腦、心靈和靈魂就像一盆渾水。攪拌時,水會變渾濁,遮蔽我們的視野。但是,當水被靜置時,淤泥會沉到底部,水又迴歸澄澈。我們得以更清楚地洞察自己的生活和我們與其他人的互動。

當我們因為勞累或忙亂而無法停下來修習靜默時,我們其實在傷害自己。恐懼常常以忙亂和疲勞為食。

  • 讓你的“圖圖”發揮力量

傑茜卡在聽了大主教德斯蒙德·圖圖的講道之後,找到了自己修習靜默的獨特習慣——將自己關在辦公室裡直至讓她的“圖圖”發力為止。作者認為,靜默應該而且必須因人而異,以便適應每個獨特的個體。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修習靜默的方式。

1931年10月7日生於南非德蘭士瓦省克萊克斯多普一個黑人教師家庭。他曾在南非比勒陀利亞班圖中學和班圖師範學院學習,1954年至1975年先後任教員、講師和牧師等職,1977年至1978年曾在萊索托王國任主教,1979年被任命為南非基督教會理事會秘書長。他曾先後獲得美英著名大學的神學碩士、法學博士、民法博士等名譽學位。他一貫反對南非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為黑人的解放進行勇敢的鬥爭。1984年,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金。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找到節奏

靜默是一種很獨特的體驗,關鍵是要找到節奏。

一個內向的人,在收到某種程度的刺激以後,能級會直線下降,因此需要大量的獨處時間來獲得靜默。而有的人非常外向,在熙熙攘攘的咖啡館中寫博客時,就可以獲得了靜默。另外一些人會在割草或剪枝等戶外勞動中獲得了靜默。

  • 成為學習者

修習靜默需要敞開我們的大腦,讓它發生變化。如果我們以受害者身份介紹自己,會覺得要捍衛或者復仇,而英雄者身份會讓我們理直氣壯。只有保持學習者的心態,我們才會尋求啟示和指點,並糾正自我的錯誤。

  • 如何修習靜默

①反覆嘗試,找到自己體驗靜默的方式。

②回想那些讓你內心感受到最深的寧靜的場景。

③每天至少給自己十分鐘來摸索。

④試著在不同的時刻練習。

⑤如何知道自己何時進入了靜默呢?耶穌說,根據它結的果實就知道了。

3.求真的習慣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尋找我們內在的道德指南針

“到底要不要讓一個不想受洗的猶太教徒成為我們教會的成員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必須追隨真理,而不是讓它追隨我們。真理並不是靜態的,它體現了我們對自身與世界不斷髮展的思想和見解。

  • 真理是被焚燒掉的錯誤

馬克·吐溫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探討了關於真理的話題。在那個奴隸被認為是個人財產的年代,哈克幫助奴隸吉姆逃跑了。被種族歧視扭曲的良知“折磨”著他。在他決定寫信告發吉姆以平息自己內心的風暴時,他的良知危機出現逆轉。他將信紙撕碎,並決定“好吧,那就讓我去地獄吧!”這樣的瞬間告訴我們:求真的習慣讓我們把恐懼轉變成愛。

  • 行動的勇氣

在作者意識到自己不是真的熱愛律師這個職業時,他從考了一半的考試場上逃跑了。在認清自己的道路之後,複雜的問題變得明朗起來。儘管這樣的選擇讓其他人和作者都感到不適應,但還不至於招架不住。

  • 你的真理VS我的真理

真理是個觀點問題,而不是事實問題。所以,不必堅持讓其他人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回答所有問題。謬誤不會因為千百遍地傳播就變成真理,同樣,真理也不會因為無人知曉就變成謬誤。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如何實踐真理

①我們之所以不能永遠佔有真理,是因為在真理顯現之前,它並不存在。

②堅持修習靜默。

③靜默時,詢問自己思考的主題。

④結交類似的人,聆聽他們的故事並從中獲益。

⑤暫時拋棄具有破壞性的人際交往模式。

4.坦誠的習慣

坦誠的習慣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終點。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說出心裡話

我們會告訴鬥毆的孩子:“君子動口不動手!”但是,成年人卻未必能遵守這些教導。我們總是如履薄冰,結果要麼導致僵局,要麼導致積壓在心頭的憤怒和不滿越來越多。

  • 坦誠需要勇氣

即使坦誠的動機是積極的,人們也往往對它表現出強烈的戒備心理。坦率其實是非常勇敢的舉動,因為坦率可能讓目前的情況更糟糕。但是,坦誠的習慣會讓溝通更加富有建設性、富有成果、最終充滿愛。

  • 當坦誠事與願違

即使我們做出敏銳的、充滿愛意的選擇,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很多時候我們竭盡全力也未必會取得突破性進展。這種情況下,懷著愛真誠地踐行坦誠的習慣,本身已經足夠了。

  • “真實”是複雜的

真實可以掩蓋各種各樣的罪惡。一個拼命想要駕馭自己兒子的父親,會將他推得越來越遠。——當坦誠源於恐懼時,它可能具有破壞性並造成傷害,而不是給予力量。

  • 當我們的存在遭到質疑

對我們行為的批評和對我們人格的批評往往會被混淆起來,我們會墮入人身攻擊當中,無法滿懷信心地推動坦誠對話。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如何實踐坦誠

①首先問自己“哪種人際關係讓我感到如履薄冰”。

②以自己獨特的形式來修習靜默。

③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動機。

④找出他人存在和行為中的可取之處。

⑤當你不執著於結果時,坦誠才充滿了愛意。

⑥謹慎奠定溝通的基礎。

⑦要做到坦誠相待,需要耐心並且堅持不懈。

⑧給對方留出時間。

⑨充滿自信並保持靜默。

5.遊戲的習慣

耶穌說:“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把自己太當回事,就會無法從創造性的角度看待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一位舞蹈老師曾經告訴學生:“舞者們,我想要你們跳舞,但不是在恐懼的驅使下跳舞。”跳舞就是開心地跳舞。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將繩子放鬆

善於釣魚的人總是確保釣魚線留有“餘頭”。如果線太緊了,就很難判斷是否有魚咬鉤。對於我們來說,充滿恐懼的自我讓我們對周圍的人感覺遲鈍;在不知不覺中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 當遊戲融入我們的所有活動中

在工作中推動創造力和想象力,往往是取得商業成功的關鍵所在。谷歌的辦公區設有乒乓球桌,甲骨文公司常常舉行沙灘排球賽,在線零售商Zappos公司鼓勵員工在公司總部舉辦化裝舞會和遊行。遊戲的習慣體現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人性和創造性。

  • 擺脫恐懼和疾病的羈絆

我們的車行駛夠一定的里程就要去保養,但我們對自己卻不這樣。遊戲的習慣能夠讓我們通過無數深刻的方式迴歸自我。

  • 如何實踐遊戲

①以學習者的心態來面對生活。

②留意並尊重身體所傳達的訊息。

③感到緊張時,融入遊戲的元素,讓自己放鬆。

④練習遊戲的精神。

⑤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⑥在犯錯誤的時候,幽默地承認它。

⑦想想通過哪些方式將遊戲引入工作之中。

⑧有意識地多花時間和詼諧的朋友共處。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6.寬恕的習慣

一個母親,將殺死自己所有家人的肇事者當成他的兒子,將她剩餘的愛傾注到他身上——這是難以想象的寬恕。

當我們真正敞開心扉去寬恕時,我們就變得自由了。無論一個人曾經受過哪些侵犯,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是繼續停留在過去,還是利用寬恕的力量來繼續生活。

寬恕他人更多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而與被寬恕的人無關。我們自身是實現寬恕的最大障礙——結論就是:我們能夠真正控制的事物,只有我們自身。

  • 願望本身讓我們自由

有時候,儘管我們可能無法寬恕,但我們願意選擇寬恕,至愛者的巨大力量將滿足你的願望,幫你踏上治癒之旅。也許你還沒有真的能夠寬恕對方,但是你已經走在寬恕的路上。

  • 要學會寬恕自己

一個家庭中,父親長期家暴女兒。最終女孩的母親提出離婚,她自責自己竟然如此軟弱,長久地容忍家暴行為。這位母親首先要擺脫受害者心態,原諒自己作為母親的缺陷,才能繼續生活,成為更好的母親。寬恕自己,和自己講和,是更好的愛其他人的首要條件。

  • 寬恕治癒他人

911時候,一位懷疑自己妹妹在雙子塔內的人,拿著獵槍進入三個便利店和加油站,襲擊了了三名位阿拉伯人,造成兩人死亡,那位倖存者右眼失明,30多粒彈片仍在他臉上。但這位倖存者體現驚人的寬恕能力,他說:“我要讓他知道真正的穆斯林的樣子。”因此,他不知疲倦地想要阻止對罪犯行刑,儘管最後殺手仍被槍決,但是罪犯說:“我對所有人都充滿了愛和理解,感謝寬恕者的愛,這帶給我很大的力量。”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如何實踐寬恕

①列出寬恕清單。

②制定一份寬恕聲明,再三念給自己聽。

③不必努力和這些人建立新的人際關係。

④依然有人會繼續傷害你,要讓愛的力量戰勝恐懼的力量。

7.慈悲的習慣

什麼叫慈悲呢?佛教的慈悲是指:“上乘佛法曰慈,下度眾生曰悲。”寬恕時原諒他們,而慈悲則會幫助他人變得更好。

  • 重要的原則:無條件的愛

慈悲就是透過行為的表象看到人們的本質,不管我們覺得他們做了多大的惡事,都能做到無條件的愛。就如同古語所云“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才是天地之德。

  • 免於恐懼

慈悲是治療恐懼最好的良藥。孔夫子雲:“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曾經有一個韓國的女孩子收養了中國幾百個腦癱兒童,樊登老師採訪時她並沒有聲淚俱下,而是非常快樂。她總是和那些孩子們一起來克服困難,也就是以學習者的心態面對生活。

所以慈悲,能夠讓你變得更加勇敢和幸福。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如何實踐慈悲

①多花時間靜默,會意你接受他人慈悲的時刻。

②參加能夠導致自我祝福的活動。

③慈悲地對待自我,以及那些我們認為不配、殘忍或很壞的人。

④始終相信每個人都對自己的人生、家庭充滿了希望和夢想。

8.社群的習慣

直接影響一個人的事物,會間接地影響所有人。

我們不能獨自渡過難關,也不想獨自體驗美好的時光。與他人分享我們的痛苦和喜悅有助於我們遠離恐懼本性中的黑暗。社交有助於我們敞開心靈。

孔夫子講“仁者愛人”,就意味著只有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才能夠感受到有別人。

社群與人數無關,關鍵在於:不要將自己隔絕起來。

在恐怖的時候,恐懼會驅使我們將自己隔絕起來。傾聽是創建群裡的開端,會逐漸消除消極情緒。

好的社群是鼓勵人們獨立思考的,並且是尊重差異化,減少分別心。

愛有8種習慣(破解人生重重迷題,幫你重操生活掌控權消)


  • 如何實踐社群的習慣

①自覺選擇與那些充滿愛和正能量的人共處。

②真誠地尋找社群成員。

③害羞的人可以練習靜默。

④詢問自己,這個社群的能量和狀態是否具有包容性或非排他性。

結 語

希望愛的8種習慣能幫助你告別索然乏味的生活,放下積怨,放下對自己和他人的責備。

所有的陳年舊怨、徒然尋求完美的願望以及重溫舊夢的奢望----都將成為過去,隨風而逝。

事實上,為了我們自己以及整個世界,我們也必須——相信:愛比恐懼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