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美斯乐,是隐藏在泰国北部与缅甸交界深山密林中的小山村,一个华人聚居的村落。有人说它是泰国的“云南村”,也有人说它是泰国的“小中国”。不管是何种称谓,都赋予了美斯乐一种中国渊源。正是它那特有的历史渊源,美斯乐才格外受到中国人的注目。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在芭堤雅有一座仿建的“泰北民族村”,泰国人把位于900公里之外的美斯乐的文史馆、“金三角”的鸦片博物馆和清迈的93师博物馆的馆藏内容揉合在一起,供游客参观了解。馆前墙壁上“还我国藉”4个大字,反映了当年这支军队官兵和他们的后代,因得不到泰国、台湾地区和中国政府的承认,而成为无国籍难民的往事。斩不断的中国结,理不清的台湾情,流露出这群游子对失去祖国的悲愤和流落他乡的无奈。 ​​​​看到门楼墙壁上的“还我国藉”4个大字时,心情变得十分沉重。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美斯乐声名远播,是因为那里聚居着原国民党九十三师的后裔,他们大多祖籍云南昆明、保山一带。随着岁月的流逝,那段充满悲酸的历史已经沉淀为一份沉甸甸的记忆,成为今日美斯乐向游人述说的一个故事。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1950年至1991年,93师靠着枪杆子为争取生存而战,并于1961年在美斯乐建立起大本营。1992年以后,93师放下枪杆子,拿起锄把子,完成了军人向平民的过渡。下面的宣传栏为美斯乐40多年的变化图。1980年上任的93师最后一任指挥官雷雨田将军,他现仍在美斯乐。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文史部分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93师(孤军)历代指挥官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五十多年前,也就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末期,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从云南败退缅甸边境、流离失所,几经辗转落脚泰北,困居高山密林中。美斯乐就是他们的一个安身处,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93师(孤军)使用的武器装备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他们逐步弃武务农,开荒种茶。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挖宝石,加工出来的宝石。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美斯乐是隐藏在泰国北部与缅甸交界深山密林中的小山村,不仅是吒咤金三角的93师后期的指挥中心和训练基地,也是现在93师老军人及其后裔栖居的“中国村”。历时50余年繁衍生息,世代交替,子子孙孙,孤军后裔已达50多万人。主要散居在泰北山区,形成近百个“中国村”,其中仅美斯乐村就达13000余人。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由于金三角地区过度贫穷,根本无法种植粮食,加上当地缺医少药,93师与当地人不得已种植罂粟为生,大毒贩坤沙和毒品的崛起也就从此开始。后来93师残部及其后裔大都成为瘾君子,其生活充满艰辛。直到今天许多人甚至连国籍都没有,只有难民证,永远不能离开金三角地区。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在民族村,听了讲解员的介绍,观看了反映93师的电影纪录片,参观了文史馆、武器馆和鸦片博物馆,特别是看到他们刷在茅屋墙壁上的“还我国藉”4个大字时,心情变得十分沉重。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这些字,既反映了他们对失去祖国的悲愤和流落异国他乡的无奈,也反映出作为炎黄子孙,他们有一颗执着的中国心。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民族村出口处坐着两位美丽的长颈族姑娘。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长颈族,是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喀伦族的一支巴东族所组成的,只能在湄宏顺镇看的到。实际上,“长颈女”的颈部长度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两样,而是她们的锁骨和肩骨因铜圈的压迫而下陷。按照他们的风俗女孩在5岁的时候就要在颈及四肢套上铜圈带上1公斤的铜环,十岁开始便每年在颈上多加一个,一直至到二十五岁为止。长颈族觉得女子颈越长便越美,所以她们由五岁开始,这些环只能往上添,不能往下拿,终生都要佩戴。晚上睡觉的时候只取下后面的竖环,而其它环也不取下来,几天洗一次澡,几个人互相帮助,用布在环和脖子间搓洗。

美斯乐,一个流落他乡的华人聚居村落

他们虽已身入泰籍,但心依然是中国心。诚如歌里唱的:“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他们说的是中国话,吃的是大米饭,过的是中国传统节,唱的是中国歌,就是死了,墓碑也是朝向北方。

在遥远的中南半岛

有几个小小的村落

有一群中国人在那里生活

流落的中华儿女

在别人的土地上日子难过

饱受战争的折磨

关心她 美斯乐

看我们该做些什么

帮助他 美斯乐

看我们能做些什么

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