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上市公司回購 等於給投資者發一張A股“消費券”

【證券日報】

上市公司回購 等於給投資者發一張A股“消費券”

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今年已有241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涉及公司累計回購總金額約466億元;另有24家公司作為“新生力量”已發佈回購預案。此外,去年由乳業龍頭呈現的57.93億元“史上最壕回購”紀錄,近期已被金融業領軍企業刷新。

筆者認為,如果以投資的視角來看待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其行為其實與投資者“買入並推薦”十分類似。簡單來說,回購實際上是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發出的“價值告白”和“跟進召喚”:一方面以“行勝於言”的方式展示業績和估值自信,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市場多維度活躍度的提升。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 二季度落地可期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按照以往慣例,國資委或於近期召開央企2020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事實上,自去年11月份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抓緊研究制定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下稱“三年行動方案”)後,國資委召開的每場新聞發佈會都少不了與三年行動方案有關的信息。

今年年初,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曾透露,新時代的國企改革會更加註重加強頂層設計,同時,藉助三年行動方案,更好地推動相關政策落實落地,按照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更好地推動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整體上看,三年行動方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的落實到位。

金科股份控制權之爭落幕 融創中國浮盈或超過70億元

4月14日晚間,金科股份公告,紅星傢俱集團控股子公司廣東弘敏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公司股東天津聚金所持公司5.87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1%,按照8元/股的交易對價計算,總價達46.99億元。

本次權益變動後,天津聚金及其一致行動人天津潤澤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潤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仍合計持有金科股份約9.80億股,合計佔比18.35%;廣東弘敏及紅星傢俱集團合計持有公司11.04%股份。該項轉讓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變化。

【中國證券報】

小食品人氣旺 A股湧現“舌尖上”的投資機會

3月份以來,場內資金開始抱團大消費板塊,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主角並不是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電股,而是一些必選消費或者叫“草根消費”,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領域。

15日,鹽津鋪子、安井食品、三隻松鼠等大眾消費股創出歷史新高,漲幅分別為10%、5.01%、3.58%。

在市場人士看來,投資者追逐大眾消費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期間,大眾消費品需求不受影響,不少大眾消費股預告一季報業績有望大幅增長。如鹽津鋪子預計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5000萬-6000萬元,同比增長75%-110%。

78家公司市值超淨資產10倍 115家公司“破淨”

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收盤,1135家A股公司披露了2019年年報。按照4月15日收盤價,這些上市公司市淨率PB值平均值為3.96。其中,120家公司的PB值小於1,扣除PB為負值的5家*ST公司,115家公司“破淨”。此外,78家公司PB值大於10。1025家公司每股淨資產同比提升。

在上述120家PB值小於1的公司中,*ST盈方、*ST華塑、*ST夏利、*ST秋林、退市保千5家公司報告期內淨資產為負值,導致PB值為負。這些公司面臨退市風險。有的公司年報披露後,交易所第一時間就決定其暫停上市。

服務產業套保交易 大商所推出套期保值優惠措施

保證金制度是期貨市場重要的基礎制度之一,體現著期貨的槓桿效應,其水平高低關乎市場風險防控,同樣也關乎市場主體交易成本、產業企業風險對沖成本和市場效率。長期以來,國內期貨市場基礎制度等設計均從嚴考慮,保證金制度和標準也一直從嚴設計和執行,套期保值和投機持倉保證金收取水平不作區別對待。

這一思路及相關制度設計對規範市場和嚴防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當前我國期貨市場發展已步入多元開放新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制度,進行精細化管理,使風險防控和市場效率在更高水平上保持平衡,促進市場高質量發展。因此,大商所在對保證金制度全面評估的基礎上,推出了套期保值和投機持倉保證金差異化管理措施,對套期保值保證金進行優惠。

【證券時報】

外資活躍度提高 21股獲QFII北上資金同時加倉

4月14日北上資金淨流入142.29億元,創下年內次新高;4月15日淨流入33.55億元。證券時報路數據寶通過對歷史數據覆盤發現,北上資金大手筆淨流入可視為積極信號,通常在此之後,大盤短期累計收益為正數。

數據寶統計顯示,自2018年以來,北上資金共有11次單日淨流入金額超過百億元。以淨流入超百億元的交易日(T)為基準日,其中基準日至T+1日、T+3日上漲概率達到70%,基準日至T+10日上漲概率達到90%。

39家基金公司業績曝光 平均淨利潤4.17億

隨著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年報,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2019年經營情況得以曝光。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目前已經有39家基金公司去年經營情況浮出水面,去年平均淨利潤4.17億元。

日前披露的東方證券年報顯示,東方基金去年淨利潤達到2680.3萬元,一改2018年虧損的窘境。

西部證券年報顯示,去年西部利得基金完善產品策略及佈局,基金管理規模持續增長,業務轉型初見成效。報告期內,西部利得基金實現營業收入2.47億元,同比增幅48.43%;利潤總額1236.53萬元,同比增幅145.58%。

藥企一季度業績喜憂參半 30家公司預告首虧

春節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停工停產全力抵抗疫情,各行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目前從醫藥生物企業已經發布的一季度業績預告觀察,生產與疫情防控相關的檢測試劑盒、呼吸機、監控儀、防護耗材等產品的企業業績表現均較為亮眼,而其他業務領域的企業由於受到普通門診暫停等影響,一季度業績同比有所下降,行業內業績分化較為明顯。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晚,申萬醫藥生物行業已有140家公司發佈一季度業績預告,另有5家已披露一季報。預告顯示,有83家企業預計一季度利潤下滑,其中38家企業出現虧損,30家更是首虧。

【上海證券報】

險企復工成效漸顯 3月銀保渠道保費回暖

“3月復工以來,我們銷售的保險產品明顯多起來。”某國有大行深圳地區一支行行長告訴上證報,疫情發生後,消費者的保障意識明顯增強了,很多客戶主動購買保險產品。

的確,隨著險企和銀行不斷復工,保險公司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已有明顯反彈跡象。業內交流數據顯示,3月份,人身險公司銀保渠道新單規模保費達到1137億元,環比提升115%,同比增長22%。

業內人士分析稱,環比增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受春節假期及疫情的影響,2月份銀保渠道新單保費過低,僅為528.49億元,環比下降81%,同比下降近69%。

“拼團存款”是營銷噱頭 還是攬儲大戰?

“三人成團還能談條件”“好利率要靠‘拼’出來”“家人拼、朋友拼,愛拼才會贏”……你以為說的是網購“拼團”?不,這其實是銀行的營銷新策略。

出門打車可以拼車,外賣訂餐可以拼單,網上購物可以拼團……這些互聯網零售營銷策略近期也被銀行業金融機構借鑑。除了“拼團貸款”“拼團理財”,今年一季度以來不少銀行流行起“拼團存款”,期待能夠在社交網絡進行拓客。

減持計劃披露後“利好”不斷 寶萊特1個月三度遭問詢

先是披露海外訂單合同,後又宣佈即將搭乘5G“快車”,寶萊特接連遭到深交所問詢,被指“是否存在利用熱點炒作公司股價”“配合股東減持”等情況。過去1個多月裡,寶萊特三度被問詢,而其回覆均對之予以否認。

4月9日晚,寶萊特公告稱,公司與FourcardinalTanacsadoKft。簽署了交易金額摺合人民幣約8111.60萬元的《購買合同》,合同標的為病人監護儀。

FourcardinalTanacsadoKft。的註冊資本摺合人民幣約為6.36萬元。對此,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寶萊特核實交易對手是否存在履行合同的資金實力,並補充披露交易對手的成立時間等信息。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