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後浪將至”市場定價結構或悄然改變

劉柯

本欄剛發文指出,證監會在“五一”前發佈《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是為了吸引具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在同行業競爭中處於比較優勢地位的中小市值創新型科技紅籌公司。隨著紅籌股的迴歸,或將引發A股重新定價。

5月5日晚間,一則比較重磅的消息傳來,中芯國際擬於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其中募資的40%將投資12英寸芯片SN1項目,約20%用作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中芯國際也成為上述公告發布以來,第一家率先響應的中小市值創新型科技紅籌公司。今年一季度,中芯國際在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已經排名第五,雖然其目前佔總市場份額不過4.5%,芯片技術也比臺積電等落後,但最關鍵的是,其是自主可控進口替代的核心企業,也是為什麼華為要與其大力合作的真正原因。中芯國際更是“一企帶百企”的典範,甚至整個中國半導體的產業鏈都可以在中芯國際的帶動下實現內循環式發展。

中芯國際的快速回歸,不僅可以堅定更多創新型科技紅籌企業加速回歸的決心,而且這些企業將給A股目前的定價機制帶來深刻的改變,這是大趨勢。

改變目前A股整體定價結構雖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勢必會發生改變。長期以來,A股的第一梯隊主要由銀行、石油石化和部分傳統制造業、大消費企業佔據,前十大市值公司中鮮見科技型企業。這是重工業時代的典型特徵,石油石化、傳統制造業和大消費代表了過去十多二十年中國經濟補短板和不斷追趕的時代,它們曾經輝煌一時,但在中國從重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的過程中,這些傳統產業面臨的是行業天花板。中國經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是“新基建”,是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星鏈互聯網,這些是什麼?是充滿前景的未來!股價反應什麼?未來的預期!

現在雖然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但至少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A股必須順應這種改變,特別是機構抱團取暖的傳統產業與大消費,隨著環境的改變,需要思考自己怎麼求變。傳統的汽車製造業公司如上汽集團,已經被特斯拉逼到了牆角;傳統的空調製造業公司如格力,一季度業績下降7成;傳統的機構“最愛”大消費典範貴州茅臺,一季度業績也不過增長16%……它們在很長一段時間依舊可能是各地經濟總量的大頭,但畢竟是產業的前浪,雖不至於死在沙灘上,但資本市場更關注的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後浪。

長江後浪推前浪,趨勢總是不可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