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以創新加速度邁向區域科創中心

2020年,在廈門即將迎來經濟特區設立40週年之際,創新已成為這座東南沿海城市的新標籤。

廈門的創新能力在過去一年中顯著提高。官方數據顯示,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4%,佔規上工業增加值67.1%。淨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左右,累計超過1900家。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先進製造業規模壯大,生物醫藥、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廈門的營商環境及政策支持,為企業創新提供發展躍進的沃土,創新驅動效應得以積極釋放。”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行賢表示。

“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經濟蓬勃發展,吸引大量外資企業投資建廠。30年前,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廈門火炬高新區設立;廈門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城市、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綠色產業公佈的《2019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指數報告》前十強。”ABB中國高級副總裁趙永佔評價認為,“這充分說明,廈門不僅在經濟基礎與科技進步方面有著優勢,同時在自然資源、環境效率及政策等方面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28年前,ABB首家在華合資企業亦是在廈門誕生。

今年1月6日,廈門市市長莊稼漢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持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廈門將繼續以創新引領發展,抓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打造新經濟發展高地,並加快“三高”企業倍增發展。

營造良好環境支持企業創新

2006年,全球光電解決方案領導廠商友達光電在廈門建廠。談及廈門的優勢,李行賢表示,廈門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優質高效區域性海、陸、空樞紐港及郵輪母港,廈門也是中國液晶顯示產業發展較為迅速的城市之一,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六。經過多年發展,廈門的平板顯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兩大產業鏈(群)基本完整。

廈門以創新加速度邁向區域科創中心

花園式廠區 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一隅

廈門營商環境以及政策支持為企業創新提供了發展沃土。李行賢認為,廈門友達所處的火炬高新區,為企業智能製造升級的全週期提供全方位服務,例如提供“問診”諮詢服務;幫助企業尋找合作伙伴,做好供需對接;具體方案實施環節,通過“智能製造十條”對企業進行資金補助。此外,還舉辦供應鏈平臺專題等多種針對企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服務活動,為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

“去年3月,友達的新事業——達智匯,也通過了廈門智能製造發展促進會主辦的2019智能·智造論壇進行展示,分享友達製造領域的智能化升級和應用平臺,將好的產品傳遞到有需要的企業,促進合作。”李行賢說。

同時,廈門市近幾年來一直大力推行技術改造專項行動計劃,支持企業自動化、智能化等升級改造項目,以機器換工、裝備提升為重點,推動工業企業生產整體效能提升。這對於友達近年來的工業智能化改造起到很大的推動,有助於公司轉型升級,降本增效。

李行賢表示,目前,廈門正加快構建高能級的新經濟產業生態,這也堅定了他們繼續創新發展的信心。廈門友達近年來正逐步將工廠升級為集自動化物流、自動化檢測、自動化組裝為一體的柔性生產智能工廠,通過機器換人,精簡人力,保持競爭力。公司於2019年成立系統暨解決方案事業總部,以優質強大的面板技術和產品為後盾,直接對接終端應用,實現加值成果。

“今年,廈門友達將結合智能製造最新技術,打造車用整機面板線,而這條車載線也是公司的示範線,預計9月量產。此外,友達籌備將自身幾十年的智能製造經驗以及健康、環保技術對外輸出,計劃為大中小型企業提供綠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整體解決方案。廈門的企業就是我們首選的服務對象。”李行賢說。

此外,廈門亦在全力推動外資企業創新落地。ABB廈門工業中心項目,投資20億元並於2018年投入運營,該工業園整合了ABB從研發、製造、工程到銷售和服務的全產業鏈業務,目前是ABB全球最大的產業基地。“ABB從進入中國市場到現在,已全面實現了中國本土自主研發、設計為一體的業務模式,以中國創造推動技術和經濟發展。”趙永佔表示。

廈門以創新加速度邁向區域科創中心

ABB廈門工業中心全景圖

例如,ABB數字化樓宇對講系統,由位於廈門的全球智能樓宇對講系統研發中心主導開發,由ABB位於廈門的工廠進行製造,並出口到全球多個國家。

目前,ABB在廈門擁有8家本地企業,是全球最大的低壓與中壓開關研發和製造基地,趙永佔介紹,今年3月,ABB完成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方案供應商上海聯樁新能源科技的收購,今後ABB將擴大其在電動交通領域的業務範圍,通過為本地需求和服務定製開發的硬軟件,緊密配合廈門工廠生產,形成從配電到充電的完整解決方案的閉環。此外,ABB智能應急疏散系統生產研發也由澳大利亞遷往廈門。

“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對針對中國的投資規劃。而廈門作為ABB在中國最重要的產業基地,這一核心地位不會改變。”趙永佔表示。

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廈門加快構建高能級的新經濟產業生態,力爭到2025年,引進和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超過200家。

關於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今年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三方面建設,強化人才支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具體來看,抓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發揮高新區、雙創示範基地帶動作用,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眾創空間;打造新經濟發展高地,全力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和5G通信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高標準規劃建設環東海域新經濟產業園,持續壯大新材料、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三高”企業倍增發展,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全週期梯次培育體系,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淨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等。

而在此前,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曾在2019年11月底召開的廈門新經濟發展大會表示,“我們正在打造數字經濟引領區,積極培育新業態、探索新模式,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我們正在打造平臺經濟集聚區,夯實公共服務、共享服務、創新創業服務等基礎性平臺,大力發展產業性平臺。我們正在打造智能經濟先行區,提高人工智能研發能力,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

火炬高新區,是廈門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區。時任廈門火炬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曉舟去年1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加快構建區域科創中心核心區,加快打造現代化、國際化高新園區。

廈門火炬高新區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高新區先後出臺“支持眾創空間孵化培育高企”“支持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支持瞪羚企業發展”“支持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和智能化改造”“支持企業改制上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從小微創新創業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到龍頭企業的創新型企業集群。

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創新孵化體系進一步完善,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區資格有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達915家,較2018年淨增140家,佔全市國家級高企總數近五成,新型研發機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創新平臺加速聚集。

此外,“火炬創新券”“創新新四條”等政策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在全市率先推出高新技術企業獎勵、研發機構獎勵等6項“免企業申報”政策條款,通過強化人才供給、優化駐區服務等舉措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據瞭解,火炬高新區將以“三高”企業培育計劃為抓手,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已遴選1000餘家“三高”企業,通過加大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供給,著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實力強、技術新、市場佔有率高、成長性好的新經濟企業。

在強化區域性科創中心、激活發展新動能方面,廈門市發改委提出,將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將構建以廈門為中心的區域產學研和科技開發聯合體,發揮廈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科技創新帶動作用,通過合作在閩西南區域建立科技園區或成果轉化基地等形式,共享技術創新優勢和技術轉讓成果。同時,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功能,推動廈門企業對周邊地區企業的兼併收購、推動品牌輸出,以及建設飛地園區,推動區域產業能級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