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總量達近五年新高“四大板塊”用地佔比近七成

日前,長春市土地儲備出讓工作領導小組發佈了《長春市二〇二〇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公告》。

2020年,長春市計劃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633公頃,較去年增加21%,較近五年平均計劃供應量增加14%,為近五年最高。其中,經營性用地1293公頃,佔比36%;工業用地1067公頃,佔比29%;棚戶區項目用地456公頃,佔比13%;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29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09公頃;保障性住房38公頃;特殊用地52公頃;科研教育用地102公頃;養老服務用地6公頃;社會停車場用地15公頃。雙陽區和九臺區將按照縣級管理權限,自行制定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近日,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從長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瞭解到,長春市2020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重心向“四大板塊”集聚

在供地計劃編制過程中,緊緊圍繞長春經濟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戰略規劃,積極推動長春國際汽車城、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長春國際影都和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今年將全力保障“四大板塊”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用地,尤其是保證一汽等重點產業用地,進一步助力重點區域率先發展、優先發展、加快發展,打造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在供地計劃中,“四大板塊”區域計劃供地2436公頃,佔全市總量將近七成,其中,長春國際汽車城板塊計劃供地578公頃,佔總量的16%;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板塊計劃供地946公頃,佔總量的26%;長春國際影都板塊計劃供地591公頃,佔總量的16.2%;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板塊計劃供地321公頃,佔總量的8.8%。長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市土地市場運行情況來看,截至4月30日,淨月區已累計出讓經營性用地264.56公頃,佔全市已出讓經營性用地的80%;汽開區、長春新區、朝陽區(朝陽經濟開發區)三個區域已累計出讓工業用地共計328.01公頃,佔全市已出讓工業用地的92%。”由此可見,長春市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佈局正逐步落實。

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項目

為保障和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合理調整了供地結構,加大了工業用地供應量,引導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計劃供應工業用地1067公頃,佔總量的29%,較去年增加了52%。將大力支持汽車產業、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產業、IT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和影視文創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同時,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同步採取了系列舉措,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對符合條件的行政審批事項,實施網上預約、“不見面”“不跑腿”審批,對因疫情影響無法提供有關法定前置要件的項目實施“容缺辦理+承諾制”審批模式,由企業出具承諾,疫情結束後補齊相關手續即可;在全市域範圍內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實現在拿地的同時,一次性辦理完成全部建設開工手續,推動企業儘快形成有效產能;中小企業工業項目辦理不動產登記,可提前電話預約辦理時間,隨到隨辦,辦理不動產房地一體、純土地抵押登記,辦理時限壓縮為“立等可取”,辦理在建工程抵押登記,辦理時限由2個工作日壓縮為1個工作日。

助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2020年,長春市居住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居住用地69宗1105公頃,佔到總計劃的三分之一。棚戶區項目用地供應增幅明顯,達到了456公頃,較去年相比翻了一番,佔今年全部住宅用地的29%。2020年長春市房地產調控力度不減,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全面落實“一城一策”試點和租賃住房試點,加快建立多元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堅持以居住為主、以居民消費為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支持發展普通商品住房,通過採取“限自持、競地價”等方式,多渠道拓寬租賃住房來源,保障租賃住房有效供應,滿足居民多層次居住需求。另外,長春市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較2019年增加48%,繼續加大補短板惠民生力度,加強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公共資源向薄弱片區傾斜,持續提升教育、醫療、文體、養老、公共安全等公共管理與服務設施水平,落實省人民醫院救治基地、天然氣管道工程、長春國際影都影視基地、軌道交通5號線等項目用地,助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城市更新土地供應,根據城市更新項目推進和土地收儲進展情況,建立存量土地和增量土地供應市場的聯動機制,持續保持城市更新建設用地供應力度,確保重大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工程用地供應,切實提升城市綜合服務水平。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彭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