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都美食圈|相忘於江湖,那些逝去的小店

搬離麗都已經6個月零16天20個小時48分鐘了

百度地圖預設的回家路線還是麗都,忘了換

偶爾還會把快遞寄回麗都的原住處

雖然搬家了,但是有些記憶還是搬不走

09年年初一直到17年的6月份

工作在麗都,住在麗都,吃在麗都

從單身到成家立業。

麗都美食圈|相忘於江湖,那些逝去的小店

來自網絡

小麗都以麗都飯店為中心,覆蓋周邊幾個街區。

大麗都以京順路麗都路口開始,沿著將臺路往東,途徑酒仙橋,一路到達駝房營。

以麗都飯店為起點,以頤堤港為中點,以798為終點。

但麗都之於我,不是一個簡單的區域劃分,而是一種生活習慣。

住在麗都,上下班時將臺路的每一個路口都能讓你堵到懷疑人生

住在麗都,吃飯時可能遇見伊能靜,買杯咖啡可能會遇見劉儀偉,

住在麗都,上班坐電梯時可能遇見李亞鵬,健個身還可能遇見徐崢。

你不住麗都,你不會知道,798裡的鐵道曾經穿過南門一直延續到現在的萬紅路上

你不住麗都,你不會知道,大山子橋紅綠燈一共有5個方向的道路

你不住麗都,你不會知道,麗都的“四得公園”竟然是4A級的公園

這就是我的“麗都”。

麗都美食圈|相忘於江湖,那些逝去的小店

來自網絡

八年來,麗都也一直跟緊了帝都城市建設的節奏

麗都維景的翻新,新建了麗都皇冠酒店

燕翔飯店的整體拆除,變成了現在的諾金酒店

頤堤港,撥地而起,從無到有

798,不再只是一個文藝之地,周遭多了360、58同城,成了新互聯網創業之地

拆拆拆,拆了舊房,也拆走了不少小店。

回憶也許會隨著時間逝去,這些小店也只能相忘於江湖。


一、娘惹廚房

原址開在高家園小區裡(麗都飯店對面),高家園中學大門旁。

14年因學校安全原因,所有門面不讓經營了。

其實娘惹廚房的水準和服務不知什麼原因,直至拆遷時一路下跌。

初次嘗試時: 冬天裡來一杯馬來拉茶,濃郁而溫暖。

招牌雞翅,外皮酥脆,而雞肉鮮嫩。最後再來一碗摩摩喳喳。

據說現在別處有分店,但已不會特意去嘗試了。

麗都美食圈|相忘於江湖,那些逝去的小店

二、雅舍麗園

其實就在娘惹廚房的邊上,臺灣菜。

特別溫馨的小店,簡樸的佈置,像極了臺灣民宿的感覺。

善良的老闆娘,雖然身有些許殘疾,但是一個非常樂觀健談的人。

當時剛入職場不久,有一次獨自前往,竟看出我煩惱於工作的困惑,雖然沒有深聊,但也感到些許溫暖。感恩。

家常的臺灣菜,沙茶牛肉、大腸米線、排骨湯,作為一個福建人,我能吃出家鄉味。

而現在有太多的臺灣菜館子只有快餐味。

拆遷後,曾經想再找尋。無果,遺憾。

麗都美食圈|相忘於江湖,那些逝去的小店

三、軍三烤翅

軍三烤翅就位於將臺路首信大廈的對面,目前頤堤港往東待拆的那片平房裡。

當時的將臺路沒有那麼多精緻的燒烤店,當時的兆維門口可能還沒有飯店。

當時沒有限制戶外燒烤,當時沒有那麼多的城管。

軍三在當時絕對是將臺路燒烤的扛把子,在夏天的夜裡絕對是最火的一家。

經常和同事下班後來這聚聚,肉筋、肉串加啤酒,剩下的就是青春。

四、滇香八斗

798往東五環方向,路過現在的58同城,跨過環鐵北橋

有一片平房,藏著不少藝術家的工作室,有不少畫室,還有廢品收購站。

這裡還藏著一家雲南菜小館。

只不過2017年,拆遷了,藝術家和拆遷者動手了。最後,館子沒了。

小店藏在二樓,一樓只有一個玻璃門,路邊只能壓著馬路牙子停車。

小店雖小,菜品卻豐富而驚豔,店裡還售賣不少雲南特產。

菌菇王湯,滿滿一鍋菌菇,鮮香可口。

涼拌米線,Q彈爽滑,酸辣爽口。

其他的常規雲南菜也值得推薦。

就是來自雲南的風花雪月啤酒太淡了,怎能那麼清醒。

現在在望京開了新店,還未探過,看樣子店大了,不知道還有沒有原來的味道。

麗都美食圈|相忘於江湖,那些逝去的小店


回憶,就像王家衛的水果罐頭,會有保質期

而生活要繼續

麗都,還有太多的美食,值得分享。

下一篇,我們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