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居家孩子們的學習“祕笈”

受疫情影響,今年寒假居家時間可謂超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雖然不能外出活動,但老家的弟弟妹妹、侄子乃至孫子輩兒的孩子們一如既往地喜歡找我聊天,談疫情、理想、考試、升學等五花八門,其中聊得最多、也與他們聯繫最緊密的話題就是“學習方法”。

英語怎麼記?數學怎麼學?……


送給居家孩子們的學習“秘笈”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與他們交談頻率最多是以下幾點,算是所謂學習“秘笈”的基本框架吧!


首先,要認識自己。


送給居家孩子們的學習“秘笈”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言:“know yourself!”

在這裡,要認識自己想做什麼、會幹什麼,以及在當前社會條件下,自己又能夠幹什麼。最佳的狀態就是你做著這幾項的交集,也就是你做著自己喜歡做的、會做的以及這個社會需要你做的事情。此時,你就會感覺自己活的很充實、生活很美好。

生活中不少的煩惱就是源於這幾個圈交集很小、甚至沒有交集。

要做這個需要理性的思考。不妨花一天、一週哪怕是一個月的時間搞清楚這些東西,因為只有正確清醒的認識自己,才能正確的認識他人、周邊及社會。

對於學習而言,要堅持揚長補短,而非揚長避短。很多學生犯這種錯誤,越是成績差的科目越是討厭學,成績好的科目反而投入的越多。

在此要記住一個東西,叫“木桶原理”!


送給居家孩子們的學習“秘笈”

一隻木桶裝水的數量,取決於其中最短的那隻木板

不妨多做一些自問:哪些是強項,哪些是弱勢?成績退步是心理素質不好,還是平時不夠踏實認真,還是學習策略不奏效?成績進步是靠運氣還是實力?自己有哪些感覺彆扭、“不舒服”的學習習慣?自己是早晨適合背誦,還是睡覺前?到底哪個時間段做什麼作業效率最高啊?自己的性格是內向靦腆還是開朗外向?又需要做出什麼樣的調整和完善啊?

通過自問諸多問題,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從而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學習套路來。

比如講,有些人在教室混亂、注意力不易集中時,喜歡朗讀一些東西,因為他無法靜心思考;而有些人正好相反,喜歡此時做數學題來使自己注意力集中。這說明,到底什麼時候適合幹什麼,並非“硬性規定”、一成不變,而是需要靠自我認知來判斷,什麼時候、幹什麼是最適合的和最佳的。這些東西需要自我摸索,可以先試一試做這個,如果效果不佳,就換做另個試試。


其次,堅持理性當頭。


送給居家孩子們的學習“秘笈”

人都是感性與理性的混合物,但我們要理性當頭,尤其是在學習中。

學習過程中要保持頭腦清醒,問一下自己在幹什麼?幹完需要多長時間?下一步又應該幹什麼?

對待考試成績,要保持 “好不驕、壞不卑。”

要學會給自己理性的心理暗示,得意時不要忘了過去,失意時切莫忘了還有將來。

年輕人,有雙手和頭腦,有時間和精力,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常言道:沒有常勝將軍。智者千慮,還必有一失呢……一時成與敗,不叫成與敗,那叫家常便飯。

當今社會色彩斑斕,誘惑很多。我們要培養辨別正道與歧途的能力,搞清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不超前也不遲滯。

該等待,就不要心急;該出手,更不要遲緩。


再次,抓好業餘時間。


送給居家孩子們的學習“秘笈”

人的差距是產生在業餘時間的。

上課時大家都在認真聽講,所以這裡面同學間的差距很小。而真正產生差距的恰恰是業餘時間。

正所謂:“閒暇定終身”。有的人用週末、寒暑假度假、打遊戲,有的人則把它看成是學習查缺補漏、捷足先登的大好時機。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業餘時間都要用在學習上,該休息的時候還得休息。這就體現在抓好業餘時間的“好”字上。

基於自我認識及摸索,自己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或預習課本、鞏固所學;或讀本好書、文明精神;或習得書法、寫一手好字;亦或強身健骨、野蠻體魄……

該如何把業餘時間抓好、用到刀刃上,則要自己根據實際之需要,認真把握。


最後,不放棄、不懈氣、長志氣。


送給居家孩子們的學習“秘笈”

很多人問我學習上進的動力在哪兒,我習慣性回答: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學會銘記恥辱、忘記榮譽,而在生活中,人們常常做著相反的事情。

所以我們應記住自己曾犯的錯,放下虛榮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只有過程低調,結果才能高調的起來。

不放棄自己的理想,不動搖自己的目標,不懈怠自己的努力!

在不忘記腳踏的是什麼的同時,眼睛要往上看,要走上坡路。

不妨搞一個“一日一省”,這樣堅持下來,不到兩年,其結果會令自己大吃一驚!



當然,還是那句話——

如果不努力拼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送給居家孩子們的學習“秘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