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媽媽,別讓消極抱怨在孩子心裡種下灰色的種子!

最近一位媽媽們向我說起孩子的事情,兒子變得內向偏激,每次作文都悲觀消極,從不肯讚美別人,亦缺乏寬容之心。之前以為是青春期在作怪,過了這陣子自然會好。現在想來,他是真的不快樂。

孩子為什麼不快樂?在與孩子的交談中,我問起:”想要的幸福,是什麼樣子的?“他的答案居然是:“ 可以像丁俊暉,不必唸書,天天玩檯球;可以像某歌星,一夜成名,有萬千粉絲追捧;可以買兩元錢彩票,中兩千萬大獎,媽媽從此不必辛苦勞碌。”

親愛的媽媽,別讓消極抱怨在孩子心裡種下灰色的種子!

我在想,他想要的幸福,大約只有上帝才能成全得了。什麼原因造成孩子這樣的想法?

一位婚姻不幸的女孩,曾這樣給我留言:

“我離婚兩次,婚姻一直不幸福,覺得男人就是廢物。他們最後離開我,都說我太愛指責和抱怨了。這或許和我的童年有關。我媽媽就特別愛抱怨,我爸爸不反抗,但我記得媽媽控訴過的每句難聽話。不知不覺中,我也學會了用它們攻擊別人……”

一個在婚姻中迷茫的男人,曾這樣給我說:

“我之所以不願和妻子溝通,是一開口說話,她就開始不停地抱怨,根本沒法談。我最討厭女人抱怨不停了。我媽就是一個特別愛抱怨的人,我爸後來喜歡上別的女人,和她離了婚,她變得更愛抱怨了。我不想離婚,不想重蹈父母的覆轍,所以乾脆不面對妻子……”

正是這些活生生的例子,讓我陷入了深思:

親愛的媽媽,別讓消極抱怨在孩子心裡種下灰色的種子!

一個沒有幸福感的母親,怎麼會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許多父母尤其是母親經常抱怨事業的不如意,孩子的不努力,生活的不幸福,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怨婦”。

抱怨的媽媽,不僅在製造事端,還在遺傳不幸。

在她的不停抱怨中,兒女要麼不自覺中變得和她一樣牢騷滿腹,要麼變得和被她抱怨的丈夫一樣逃避懦弱。

要知道,抱怨成癮的人,總是將自己最弱最醜的一面展示給家人,進而將他們一一感染。

親愛的媽媽,別讓消極抱怨在孩子心裡種下灰色的種子!

也許她們自己都未曾意識,就是這麼一些在你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舉動,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孩子。

心理學中,有這麼一個名詞,叫“心理投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或願望放到別人身上,以己度人。

我們經常能聽到媽媽們對孩子抱怨:

“你必須好好學習才對得起我”,“我付出這麼多都是為了你,你必須聽話。”

親愛的媽媽,別讓消極抱怨在孩子心裡種下灰色的種子!

而遭受這樣“心理投射”的孩子,會因為內疚而強迫自己積極做事從而討好媽媽。

這在心理學上,又稱為“內疚感控制”。

一個總是抱怨焦慮的母親,孩子也會跟著自責悲觀。

這些消極的情緒也慢慢地複製進入他們的生活習性當中,從此孩子變得跟你一樣消極,情緒陰晴不定。

擁有一個怨婦型媽媽,孩子們聽的是怨,看的是怨,學到的也只能是怨。

親愛的媽媽,別讓消極抱怨在孩子心裡種下灰色的種子!

心理學家們曾歸納整理過十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

位於榜首的,就是有個過度抱怨的媽媽。

究其原因,是所有外露情緒中,抱怨最具有惡性的特點:它從一句句指責開始,讓一個家陰霾不斷,恐懼蔓延,乃至代代相傳。

就如一切心理疾病的治療一樣,讓抱怨停止,讓平和到來,讓溫煦流淌,讓家庭和睦的,唯有一個字:愛。

爸爸體諒而長情地愛著媽媽,媽媽寬容而堅韌地愛著孩子,孩子懂事而舒展地不斷長大。

親愛的媽媽,別讓消極抱怨在孩子心裡種下灰色的種子!

做個不抱怨的父母,將心理疾病終結在父母這一代。

抱怨永遠都解決不了問題本身。父母不把抱怨掛在嘴邊,孩子也知道如何善意地對待這個世界,也才能夠在安全、穩定的氛圍當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