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華基金劉輝: 紮根產業 挖掘持續穩定投資機會


中國證券報張凌之


銀華基金劉輝: 紮根產業 挖掘持續穩定投資機會


如果一個做投資的人說他大部分時間並不是在關注市場,你會不會大吃一驚?

劉輝就是這樣的基金經理。“我現在最主要的工作是研究產業在中國發展、演進和變化的方向,以及可能出現的狀態,然後與做實業的人進行交流,通過交流,理解他們的人和他們做的事,以便獲得對未來的預判能力。”劉輝說,這項工作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

正是紮根產業的深入研究,讓劉輝較早就做出了2019年是“農業大年、科技元年”的判斷,這一判斷也得到了市場驗證。2019年,劉輝管理的銀華內需精選單年收益翻倍,在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一。

但劉輝並不特別在意短期業績。在他看來,專業投資人最重要的素質就是眼光和心性。沒有眼光看不明白看不長遠,沒有心性則無法在長期的顛簸起落中維護自己的內心併成功實踐投資思路,而這兩點都需要長期甚至一生的積累和修行。


迴歸投資本源

劉輝將自己的投資理念簡單地概括為:立足產業、價值為本、長期投資。在整個採訪過程中,他近五十次提到了“產業”二字。

“現在研究產業和與做實業的人交流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劉輝說,“市場的漲跌,在我看來沒有太大影響。立足於實業,不斷和真正做實業的人、能把事做好的人在一起,對做好投資更有幫助。”

在劉輝看來,投資一定要做減法,要返璞歸真,回到那些驅動投資的最本質因素上。他不僅這樣要求自己,對團隊的要求同樣如此。“市場起起落落,像一個繁華的名利場,充滿誘惑和得失心。但在市場裡,交易不是投資的本源。要回到真實世界,和真實的產業在一起,和因為真實的產業發展演進而喜怒哀樂的人在一起。因此,立足產業,實際上是強調了產業的真實性和實業特性。”

產業動態變化的狀態同樣重要。“既然是產業,就有上游、中游和下游,整個鏈條具有動態變化特徵。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內外環境變化,相互關係、盈利等在各環節的分配會發生動態變遷。”劉輝說,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觀察、理解他們,然後從中找到相對持續和穩定的投資機會。

對產業的深入研究最終都外化為選股標準。能進入劉輝股票池的公司都具有以下三條標準:第一,在產業裡有具有成功者要素的公司,這些公司裡有一批想把事做成、做好的人,並且公司基本的文化氛圍有可能讓他們把事做好,而不是市場關心什麼,什麼熱鬧就去做什麼;第二,公司所具有的基礎條件,包括技術條件使它能夠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在動態變化的產業結構裡處在一個不被出局的狀態;第三,在整個產業中,公司所處的環節是動態調整的,且談判能力不處在過於弱勢的狀態。在此基礎上,還要考慮公司中期、長期的盈利前景。

在立足產業的基礎上,價值為本也是劉輝堅持的理念。“海外投資大師中,有兩位對我有很大影響,巴菲特是其中之一。他對我的影響主要在於,我賺的錢源於公司價值的增長,而不是自己的博弈能力。”劉輝說,“如何評估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是個技術活,也是個經驗活。股票的買入和賣出都是建立在內在價值的發現、認識和評估基礎上。”

“長期投資的標準基本上能讓我和各種偏離基本面過遠的熱點或主題保持足夠的距離。”劉輝表示,“我選擇行業和選擇公司一般都會基於產業和公司未來數年可能出現的真實變化,並以長期持有作為基本的操作模式和選擇標準。那些我不敢連續12個月不做任何買賣交易的股票,不是我的投資目標。”


投資是孤獨的修行

對劉輝影響較大的另一位投資大師是索羅斯。“索羅斯認為,重大投資機會的實現往往都是孤獨的。當多數人都和你站在一起的時候,你要考慮的可能是離開。”劉輝說。

立足於對產業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劉輝判斷2019年是“農業大年”,並進行了反轉投資,在2018年一季度雞產業處於基本面底部時,銀華內需精選基金即開始佈局禽養殖產業,重倉買入益生股份、聖農發展等優質個股,後逐步加倉,農林牧漁成為銀華內需精選第一大重倉行業。2018年三季度,劉輝對於2019年是“科技元年”的基本戰略方向的判斷逐漸清晰和堅定,因此從2018年三季度起,銀華內需精選開始前瞻性佈局5G產業鏈優質個股。

得益於對產業的準確判斷和前瞻佈局,銀華內需精選2019年單年度產品收益率達到100.36%,同類排名居首。也正是對研究的這份自信,銀華內需精選一直維持高倉位運作。在劉輝的投資體系裡,倉位的大幅度變動,只對應大的系統風險。“在逐季度評估內外投資環境沒有大的系統風險的情況下,我一般會放棄倉位選擇,而專注於產業研究和公司研究。銀華內需精選在過去六個季度裡對市場投資環境的評估都是震盪市,這就意味市場沒有大的系統風險,可以專注於選擇中長期能夠站得住的行業和公司。”劉輝表示,“從我較長的投資實踐和眾多投資人的成長經歷來看,把較多精力放在倉位選擇上,是很難持續獲得高勝率的,也很難在長期中立得住。能在長期中能立得住的,往往都是在行業和個股上有深入研究和前瞻的人。”

高倉位運作在震盪市能否經得住考驗?一組數據給出了答案。1月13日至3月13日,市場經歷了一波震盪調整,滬深300指數同期下跌6.43%,而銀華內需精選上漲9.93%。劉輝是如何做到的?他說:“首先,不走極端,無論對某些方向如何看好,也絕不把其配置到一戰決定組合成敗的地步。任何一個方向都不可能在我們的組合中超過一半,必須配置多個方向;其次,儘可能尋找基本面特徵具有互補性、價格運動節奏不一樣的方向進行組合搭配;第三,嚴格的基本面定價驅動的長期主義投資。對投資情緒保持警惕,儘可能不參與群體階段性投資情緒推動的股價變化。實際上,很多的波動都來源於市場投資情緒從高度樂觀向高度悲觀的轉化。對於一個基本面研究驅動的長期主義者而言,情緒是很有害的東西,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參與慾望,也是在控制波動。”


震盪不改A股向上趨勢

談及這輪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劉輝認為,這對於中國和歐美的意義是不同的。對於歐美尤其是美國,其背後深層次的經濟結構問題以及債務結構問題持續累積,自2019年下半年就已經通過長期債券收益率表現出來。疫情只是一個導火索,推動了資本市場沿著它該去的方向而去。

對於中國,劉輝認為,此次震盪可能只是大的運行週期中的一次中型震盪。上下逐漸凝聚共識推動資本市場發展、推動直接融資、推動產業升級,會讓市場在震盪餘波過去後繼續其該有的路程。在劉輝看來,全球資源正在重新配置中,其背後是全球經濟影響力的重新組合,而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是這個進程中的一環。當發達經濟體陸續進入零利率時代以後,中國資產的吸引力會繼續上升。“所以,我大致認可二季度市場會企穩反彈。一個大型市場,外來衝擊一般改變不了內生動力的方向。但情緒的動盪和恐慌的消退,需要一些時間。”劉輝說。

春節以來,科技股走出了一波靚麗行情,隨後進入深度調整。“科技股的劇烈震盪基本在我們的推演中。”劉輝說,後續市場可能對科技公司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尤其是對於成長型的公司如何進行合理定價,市場需要通過震盪形成共識。這樣的震盪有利於未來科技股的縱深發展。過於急躁的投資不會長久,市場更理性和冷靜,對長期的發展更有利。

但劉輝依然看好科技股的投資,不是作為股票交易的看好,而是作為對公司未來發展和演進的看好。劉輝表示:“中期維度上,科技股的亮點,我認為數據中心、光通訊、雲計算、存儲都是比較好的方向。這部分其實已經啟動了,只是途中遇到了大的震盪。更長時間段上,我認為半導體產業鏈是最值得深入理解和持續思考的方向。半導體產業鏈在2019年8月初啟動,目前已走過了第一個階段,後面會面臨時間不短的分化和震盪。我們的關注點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思考的是分化和震盪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

劉輝判斷2019年是農業大年,但農業股的高點出現在去年4月,此後接近12個月多數農業公司都沒有繼續上漲,而是反覆震盪,部分農業公司甚至下跌幅度較大。但劉輝仍然認為,今年是去年農業大年的延續,是進一步的深化,是農業大機會的真正實現。所以,從6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維度上看,今年農業的投資機會是比較好的。

“農業裡除了養殖,種植方向也具有相當的投資機會,比如轉基因的放開,比如國內育種行業長期行業低谷出清以後的龍頭公司恢復。對於養殖方向,養豬在今年是利潤兌現大年,非洲豬瘟推動的龍頭公司市場佔有率快速提升在實實在在地落地生根。養殖行業的格局正發生深刻的變化,市場會看得到這些,也會在恰當時機給出中長期的合理定價。”劉輝說。

總體而言,從中期角度,劉輝最看好農業的投資機會。他認為,從一個數年大週期來看,農業具有重大的投資機會,但市場之前是把它當作一般性機會來對待了。此外,劉輝比較看好科技、醫藥、新能源行業。因為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中比重上升的行業就是它們。“當然,你需要有眼光在這些行業中去找到並兌現那些真正能長大的公司的價值。”




我國基金運作時間短,不能反映股市債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盈利及最低收益,其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的保證。基金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完整業績見產品詳情頁。基金有收益波動風險,投資人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確認已知曉並理解產品特徵和相關風險,具備相應風險承受能力。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