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中國非遺拼圖,

是我們發起的一項合夥人招募計劃。

既是非遺消費的精準拼接,

又是非遺傳承的戮力拼博


成為項目合夥人,

您將獲得價值10000元的旅遊基金,

獲邀每年參加名村古鎮股東大會,

更可以獲贈本項目0.5%的永久分紅。


配齊99,

我們一起盤非遺。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01.我的故事

我是白墨,一個80前,創業兩年多,是三個孩子的爹,四個員工的老闆。

在陝南農村的童年時代,物質貧瘠,精神上卻無比充盈。最美好的記憶莫過於過年時凌晨三點興高采烈的去妝社火、大年初五走村竄寨的掃五窮、正月十五舞獅子耍龍燈……

在千年俠客儒生夢的荷爾蒙旺盛時代,雖然睡著通鋪,吃著忽硬忽軟的蒸飯,卻還是忍不住“竊”取鄰居家的果木,曬乾後在課堂上孜孜不卷的自學篆刻;在作業本上零基礎的臨貼二聖的草書。之後憑藉自我炒作的篆刻和“白氏刀刷體”的海報,竟也在大學的學生會混得風聲水起,即便是四年社會學的專業也只學得了“社會”二字。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我的青年時代

伴隨著紙媒的黃金時代,記不得鄉音也顧不上遠方,我在從社會人向職業人的進化中,升職,加薪,迎來了自己春華秋實的四季。

然而,風總是要停的。2012年,35歲,帶著麻木的靈魂和程序化的大腦,辭職、離家,拖著行李箱去尋找丟失了的自己。

“不受煙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四年的深夜靜思,三個行業的融匯貫通,雖然還不明確接下來要做什麼,但我知道我得出發了。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在尋找非遺的路上

2016年5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貴州當地朋友的帶領下,走進了一個叫控拜的苗族村寨。

這裡有著延續幾百年的制銀傳統,是遠近聞名的“銀匠村”。距離著名的西江千戶苗寨只有半小時車程,卻很少有遊客到訪。在旅遊經濟的衝擊下,工匠們紛紛外出闖蕩,或則改行謀生。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控拜的銀匠

龍太陽,是村子裡“最後一個留守的銀匠”。幾乎憑藉一己之力,保留著銀匠村的傳承不斷。

在他的工作坊裡,龍師傅給我講述了苗人與銀飾的故事;分享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描繪那些飛入窗門的蜻蜓、遊戲花間的蝴蝶,如何在他手中變成閃閃發光的銀飾。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龍師傅和他的作品

但最讓我驚喜的是,觀看制銀技藝後,自己還能親自動手,在大師的指導下完成一件小小的銀飾。

聽著田野山間叮叮噹噹的打銀聲,看著自己的手藝作品,我第一次覺得,非遺文化竟然可以離普通人那麼近。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親手製作的銀飾


旅途中讓我驚喜的經歷不止這一次,像銀飾一樣可以體驗的非遺還有很多。但如何讓更多外面的人體會非遺之美,成了我旅行歸來思考最多的問題。

2016年8月,將近不惑之年的我成立了新公司,帶著4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頭扎進了貴州的茫茫大山中,我們要致力於發掘非遺文化體驗,搭建起非遺文化和愛好者之間的橋樑。

讓人進去,物出來,根留住。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我們的體驗師隊伍

貴州山區地勢陡峭,許多苗侗村落與世隔絕,在那裡,非遺文化並不只塵封的記憶,它們依然鮮活的存在於當地人的生活中。

我們深入鄉野,走進那些快被時光湮沒的村落;四處拜訪傳承人,發掘適合體驗的民俗和技藝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來自大山裡的手藝

丹寨石橋的崖壁下,虔誠的苗人一遍遍重複古老的撈紙技藝,延續著從唐代傳承至今的造紙術,2000多年,從未斷絕。整套工序與《天工開物》中的記載相差無幾,置身於其中,彷彿穿越。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丹寨石橋撈紙現場

高山上的遺落之境,月光柔美,鼓樓篝火熊熊,侗家兒女一齊唱響侗族大歌,用清澈如泉的天籟之音,傾訴這個古老民族的喜怒與哀樂,白天夜晚,聲聲不息。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聆聽侗族大歌

在傳說中的後裔部落,革家人獨有的“勸飯”傳統,猶如他們的笑容一般親切、純粹、不加修飾,融化著每一個遠道而來,被都市生活麻痺的心。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感受革家勸飯習俗

還有“活化石”般的馬尾繡、場面壯麗的長桌宴、古老悠揚的琵琶歌、古樸美麗的黃平泥哨…在快節奏的鋼筋水泥世界裡,我們錯過了太多這樣美好而珍貴的畫面...

從手工技藝到民俗活動,從當地物產到特色美食,我們盡力挖掘原生態的文化風俗,把真實的非遺與每一個人相連。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苗族繡娘講解刺繡


有時為了確認好一個細節,同一個村寨需要往返好多次;有時歷經千辛尋到的手藝,發現並不適合體驗,幾天的付出化作一場空。痛並快樂的付出背後,收穫也是巨大的。

看著那些曾經只在紀錄片裡出現的名字,轉化為了一個個真實的體驗產品,那份滿足,難以言表。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體驗用戶反饋照片

體驗過的用戶說,這樣的經歷,像是一場與古人的對話。裡面有美學,有匠心,還有沉澱千年的生活智慧。

也有人說,做一天“匠人”,像是一次修行。讓他們在物慾橫流的當下,摒棄浮躁,心手合一,學會專注,學會以沉靜之心看世界。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感受手藝之美

當我們的非遺體驗在第三方渠道接到訂單越來越多,當我們非遺研學的老客戶評價越來越好,當“故宮·上新了”在年輕人中收視率越來越高時,我知道,再不改變思路就再也趕不上風口了。

孩子可以慢慢養,但好項目卻是時光一去難再返。一箇中年男人,既不可能充血於“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口號,更不可能用“詩和遠方”去收割“智商稅”。


尋找一群有情有義的人,

一起做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這,就是“中國非遺拼圖”的願景。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02.項目介紹

“中國非遺拼圖1+99”計劃

中國非遺拼圖,既是非遺消費的精準拼接,又是非遺傳承的戮力拼博。這兩年,我們走訪了近百位非遺傳承人,陸續上線了五十多個非遺體驗產品,招募了二十多場非遺活動。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合作的部分非遺傳承人

接下來,我們將加快腳步,計劃在三年內發掘中國56個民族1000項非遺體驗,形成“線下千間坊,線上一張網”的立體式“中國非遺拼圖”。而這一次,我們想要召集99位志同道合的項目合夥人,拼人,拼物,拼心,一起來挑戰這件有趣又有益的事。

共同構建中國非遺社交第一平臺,通過產品化的非遺手工藝體驗,在愛好者、目的地、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手工藝品之間建立精準、高效、深度和低成本的鏈接。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跟傳承人學習嘉絨刺繡

|| 非遺文化體驗

線下非遺手工藝體驗,一般為半天至一天時間。用戶只需要抽出旅途中的碎片化空閒時間,即可前往村寨拜師學藝,親自感受非遺之美。

和手藝人一起喝茶聊天,聆聽文化背後的起源變遷;小試牛刀,感受歲月淘洗的神通技藝;享受一頓地道的美食,和紀錄片裡的大師把酒言歡。

學藝已然是收穫,而與人與人交流的溫度,則會是更大的驚喜。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親手製作苗族蠟染


|| 非遺手工藝品

在現代流水線產品的衝擊下,用手工藝品賺錢,其實很難。我們也將為手藝人提供一個公平交易的平臺。讓每一件有故事的作品遇見自己的主人,讓有想法的用戶通過平臺和手藝人直接溝通,定製獨一無二的美。

我們相信,好的東西,一定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貴州黃平泥哨


|| 非遺社交空間

外來的體驗者,又將給老手藝帶來什麼樣新的生機?我們也試圖在這場相遇中,尋找答案。

在平臺上,愛好者不僅可以與傳承人互動交流,更可以招募同行的朋友,分享非遺生活點滴,挑戰自己的56個民族非遺拼圖。因為傳承,從來不是閉門造車,讓老手藝與現代想法相互交織,傳承也許將變得更加有跡可循…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白族扎染創新作品



03.為何發起

目前,我國已收錄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總量87萬項,單國家級非遺項目就有一千多項。他們如秘境瑰寶一般,散落在中華大地。

雖然我們在不斷挖掘,但一些非遺文化正在飛速消亡,這也成為了我們越來越擔心的問題。與其只憑情懷呼籲,我們更願意用商業思維,為非遺傳承提供一點實實在在的幫助。

我們也希望更多的非遺愛好者能夠參與進來,挽留那些正在歲月中模糊的文明。也許因為你的參與,明年,一項已經快要消失的非遺就會重獲新生,一群離鄉背井的手藝人就可以重返家園。

共同的使命感和願景讓我們聚集,這件事和項目本身一樣讓人歡欣鼓舞!

人到中年,不能拼爹不敢拼命,能和你們拼圖嗎?


如果你也熱愛非遺,

如果你也認同我們正在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