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價角度判斷主力建倉波段,學會這一招,讓你從理論邁向實踐

前段時間我們跟大家分享了很多關於主力建倉重要性的文章和視頻,也有很多朋友問關於主力建倉的問題。看來大家對於主力建倉這個問題還是不夠清晰。


下面我們從量價、週期、籌碼三個角度分成三篇文章來幫大家認識如何判斷分析主力的建倉行為。首先我們先從量價角度去研究主力建倉行為。

從量價角度判斷主力建倉波段,學會這一招,讓你從理論邁向實踐


主力要拉昇股價,先要拿到籌碼,要想拿大量籌碼就必須先有量。因此有了“量在價先”一說。


如何理解這個“量在價先”這一量價關係,我們通過下面的對比圖來了解一下。如下圖

從量價角度判斷主力建倉波段,學會這一招,讓你從理論邁向實踐

單純的K線形態和機構上去劃分是否有主力建倉是很難的,但如果我們加上成交量做對比可能就很清晰了。

如下圖

從量價角度判斷主力建倉波段,學會這一招,讓你從理論邁向實踐

從上面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個股B紅色框中呈現的“量增價漲”是一種常見的建倉形態;


而個股A中突破的時候突然的放量,你搞不清楚主力是建倉還是對倒;


個股A中綠色框中放量的地方,陰線量比陽線的量還大,有可能主力衝高則出貨。


可見從量價的角度去分析,應該是量增價增,量縮價跌,這是一種鎖定籌碼的建倉過程。


但有一個問題,無論是洗盤還是真正下跌,往往都是“量縮價跌”的狀態,如何區分?


先來看看下面這個案例,如下圖案例三

從量價角度判斷主力建倉波段,學會這一招,讓你從理論邁向實踐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個股的量價形態非常標準,持續的放量上漲,調整的時候縮量。


我們說凡事需要確認,當你發現一隻個股出現如此漂亮的量價形態的時候,你不要急於衝動買入,而是確認它是否真的是建倉。


判斷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股票突破四步分析法》,根據建倉同源法則,判斷其突破來確認它屬於建倉量。另外一種就是在後面的調整中,確認它是真的有主力建倉,能夠控制股價不長時間跌破主力的建倉成本。


如下圖,我們看看前面案例三的後面走勢

從量價角度判斷主力建倉波段,學會這一招,讓你從理論邁向實踐

如果前面真的是主力建倉,它為什麼這麼輕易的跌穿這個位置,主力一點也不防守?這不合乎常理。因此前面的大量不屬於建倉


如下圖,案例四直接突破突破來確認

從量價角度判斷主力建倉波段,學會這一招,讓你從理論邁向實踐

主力建倉完畢後,個股在一根K線的實體範圍內窄幅震盪,隨後進一步突破。來由此一步確認前面持續放量的位置屬於主力建倉。


這裡我們看到“量”和“價”必須是相互去比對來看,才能有效的判斷主力的建倉。


那有沒有特別的呢?


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案例五

從量價角度判斷主力建倉波段,學會這一招,讓你從理論邁向實踐

我們看到這隻股票有持續的放量,但股價一直在低位震盪,到底是不是主力建倉?


看來我們需要從更多個角度來判斷,這裡涉及到什麼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我們下一篇文章會從週期角度來探討主力建倉的問題,敬請期待!!!


從量價角度判斷主力建倉波段,學會這一招,讓你從理論邁向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