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低頭族,擡起頭來,與周圍的人打聲招呼、說句“你好”吧

有沒有如下類似的經歷:

你和另一個人在電梯裡,為避免這無聲尷尬,你拿出了手機;

你在排隊的長龍里,百無聊賴,於是拿出了手機;

幾個小時的火車上,全程你專注於自己的手機或是電腦。

……

電子產品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便利,縮短了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的空間上的距離。可是,也漸漸造成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時彼此低頭看“機”的常態,大家稱之為“低頭族”。

別做低頭族,抬起頭來,與周圍的人打聲招呼、說句“你好”吧

不說與親人朋友相聚時應該放下手機,就是在我們與一個相熟之人、相識之人、陌生人同處一個狹小的空間內,是不是也可以試著放下手機,做一個眼神的交流、來一段簡短的對話?

我曾在公交車上遇到以前的同事,不是同一個部門,但也彼此有工作交流的那種。打了聲招呼後,便各自埋頭於手機。但我心裡其實是有兩個小人在打架:

“哎呀,要不要再說點什麼?”

“沒看到人家都在看手機了嗎?要是打擾到人家多不好。”

“還是要說點什麼吧,感覺她也是在拿手機刷熱點。”

“你拉倒吧,萬一人家不搭理你呢?”

“不可能啊,看好剛才笑得多親切,還是應該再說說話。對,問問人家的新工作……”

後面我開了頭,兩人便一路聊到了下車站。併為彼此後來更深一步的友誼作了鋪墊。兩人都很熟時,有次我說到當時在車上相遇裡的情況,她回憶說她自己當時也在拼命想著是不是找個話題聊下,看手機純粹是為了掩飾。

有時只需要我們主動放下手機,便會發現另一個也正尋找機會與你相識的靈魂。

別做低頭族,抬起頭來,與周圍的人打聲招呼、說句“你好”吧

公司在17樓,經常會在電梯裡碰以同一樓層的人。有時就兩三個人,從1樓到17樓,全程各自低頭看手機。

後面公司來了個新同事,陽光熱情,笑起來像早晨的太陽,溫暖卻不灼人。幾次在電梯裡碰到,發現他在電梯裡都不會看手機,而是笑容滿面地與電梯裡最前面的人點頭打招呼,有時電梯裡就兩三個人時,他還會主動開起一段對話。

有次開玩笑問他,是習慣了嗎?他說“也不光是習慣這樣,雖然只是很短的時間,但真心覺得笑著和人說句早上好或是問幾句日常性的問話,會讓人覺得有人在關心、讓人有存在感,不光自己這段時間不會無聊,也會讓別人受益,何樂而不為呢。”

別做低頭族,抬起頭來,與周圍的人打聲招呼、說句“你好”吧

想著他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人生本來就可以算作是一段段時間的組成,每一段都是自己人生的經歷,也會成為別人人生的章節,如果只是很多段時間都是沉浸在手機上,勢必會讓人生的一部分主角是手機或是手機里人、物,而非我們自己。

人生匆匆數十載,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將注意力放在周圍的人與事上,而埋頭於手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