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大家好,我是寻踪壮游!

今天,是中国航海日,1405年7月11日,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航海日”,在今年的航海日到来时,我再次走进了位于昆明晋宁的郑和公园——郑和的出生地,缅怀、致敬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先驱。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郑和像

达伽马眼中“流动的国家”

十分有趣的是,葡萄牙大航海家达伽马曾留下如是记录:

抵达印度古里后得知,一支拥有800艘船的中国船队,早在70年前就到达过这个地方。

船队里人数众多,船队本身的人口比中印之间任何一个城市多得多,也比印度的任何城市的人口还要多,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国家。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郑和船队

达伽马所说的这个“流动的国家”,指的就是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与当时西方航海广受疾病肆虐的情况对比,郑和船队800多艘船两万余人却很少受到坏血病侵扰。

究其原因,主要是强大的国力和远洋船队人员的配备上,以及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喝茶,茶叶作为远航中维生素的提供者,也保障着全体船员的安全。

世界航海史上最庞大的海上医疗体系

据《郑和家谱》记载,郑和船队的官员阵容如下:

钦差正使太监7员,副使监丞10员,少监10员,内监53员,都指挥2员,指挥93员,千户104员,百户103员,舍人2名,户部郎中1员,鸿胪寺序班2员,阴阳官1员,阴阳生4名,医官医士180员,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民稍、买办、书手共26803名,以上共27411名。

以上名单中,四、五品以上的官员人数不少,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郑和使用的医务人员

据考,郑和船队的180名医生,按照出洋官兵计,每150名船员即配备一名医务人员,这无疑是15、16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最庞大的海上医疗体系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郑和船队

郑和船队的医官、医士,有的选自国家最高医疗机构——太医院,有的本身就是“御医”。

有历史记载的名医就有太医院医生陈以诚,常熟县惠民药局医生匡愚,另有彭正、陈常等著名医道大家。

郑和船队的医疗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中国船员成功逃脱“航海病”的凶猛追杀,没有出现西方航海船队中因传染病、坏血病、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而大量减员的医难。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郑和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

同时,郑和船队的医生,又与海外各国进行医学、药学交流,在药品的进出口方面,作出前所未有的独特贡献。

在今日的江苏太仓,存留“李时珍登陆处”,是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慕名带着弟子专门来考察郑和下西洋带回国内的药草,以备著《本草纲目》之用。

东西方最初航海实力之比较

说了这么多关于东西方大航海时代的趣事,我们现在就来实际对比一下东西方的航海实力

1、中国郑和船队

中国郑和的船队据史料记载,有主要船只(宝船)63艘,辅助船只达到200艘。最大号的宝船,又叫帅船,“有九道桅,能张十二帆”“长四十四丈四尺,宽18丈”。

宝船材料精良,龙骨用松木,船壳用杉木,浸于海中的船底用樟木,都是既坚固又耐浸泡的上好材料。

宝船上最独特的是有60多个横隔舱,纵向每隔1.5-2米有纵向隔舱,以形成蜂房式空间船体。这样,船就不会在海浪中一损俱损,一漏皆漏,可堪一击、两击、再击…船体一旦进水,也不会顷刻沉没。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郑和宝船

意大利人艾利略曾在明熹宗天气三年做过记载,转述如下:

“最后一层”,500多吨沙石压载,以保证宝船“不倾侧震荡”,这显然是安全措施。

二层、三层,装的主要是食品及淡水。此层各长80米,宽36米,高2米。一天1000人正常用水大致不少于2吨,一年用水则为730吨左右。郑和船队在实践中掌握了水的保鲜技术,也属了不起之事,惜无法考证具体细节。不过我们知道,流水才不腐,吃“腐水”一定会生病。郑和船队不因“腐水”致病,船员减员少,已是事实。

“其上近地平板一层”,则为“装细软、切用等物”,或居“中下人”,包括士兵及下级官员。

“甲板为一层”,供作“扬帆、习武、游戏、作剧之地”,甲板上必然装有火炮,操帆绞盘等。

“宝船前舱一层”,有上百位航海的专业技术人员:班碇手、铁锚工、水手、民稍等居留。

“船后舵楼四层”,甲板层为舵房。医官、医士也住在此舵楼,药材也放置于此。舵楼二层为官厅,下西洋正使郑和、王景弘居此。另设有颁诏书、接待外国使团、高层议事、做礼拜场等场所。舵楼三层设有神堂。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郑和宝船

在《云帆万里照重洋》一书中,也著录了郑和船队宝船的情况。

大号宝船3艘,载人3000;中号宝船40艘之座船、马船、粮水船40艘,载人22000;中号宝船之战船20艘,载人2000人。合计则63艘宝船,载人27000余人。

2、西方航海家船队

我们再看看西方航海家的航海业绩。

西班牙人哥伦布于1492年率领航海船队横渡大西洋达到美洲,共有3艘船只,分别是60吨、90吨、1300吨位,共有人员88人。

葡萄牙人达伽马船队于1497年,经非洲南端到达印度,其旗舰120吨,全长25米,船只共4艘(其中一艘吨位为50吨),人员170人(亦有说为160人者)。

西班牙人麦哲伦于1519-1522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船只5艘,吨位分别是120吨、110吨、90吨、85吨、75吨,共有265名水手。

以上3人的航海时间分别比郑和短87年、92年、114年。

从上述这些资料看,西方航海家的船舰数量、吨位、规模、人员配置均无法与郑和舟师相比。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昆明晋宁郑和像

更重要的是,郑和的船队虽然拥有强大的航海实力、军事实力,却以睦邻友好为使命,没在任何国家留下驻兵,也没有掠占任何国家一寸土地,“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法国学者让—皮埃尔认为,郑和船队远航行动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海上活动,显示当时中国在航运方面领先于欧洲。

实际上,中国的航运优势,主要是来自造船技术的进步。在15世纪,航海用具如海图、罗盘、罗经、测定时间和方位的仪器等,中西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当欧洲还在使用速度缓慢的单桅帆船,或者速度快但不坚固的大帆船时,中国人使用的帆船,已经震惊到了像马可 波罗这样的外国航海者。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昆明郑和公园内“海神碑”

结语

1890年马汉在西方提出以征服为主题的海权论,强盛了西方。但郑和践行的是另一种海权论,是一种以和平为主体,以人类命运为共同体的海洋文明,精髓在于睦邻友好,反映了中国文化非侵略的特点。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到来,郑和的航海壮举及他对海洋的探索,成为我们亲近中国蓝色文明,加强“蓝色国土”教育的范例。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郑和公园三宝楼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在郑和对当代海洋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确立了国家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首个航海日,这是海洋意识的标尺,也是海洋地位的象征。

今天在第15个航海日到来的时候,缅怀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有助于我们拥抱大海,踏海前行!

航海日寻访郑和故乡,细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实力差距,踏海前行

昆明郑和公园内“三宝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