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丨身邊的英雄主義

身邊的英雄主義

——從《烈火英雄》,看中國式英雄主義

文/俄鳴遠

近年來,各種英雄主義類題材電影風頭正盛。尤其是國外英雄主義題材電影在中國著實分了一大杯羹,但中國式英雄主義題材電影並沒有呈現四面楚歌之勢,相反,如《戰狼》系列、《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接二連三呈現出票房黑馬之態勢。英雄主義這個經久不衰的題材,雖然目前在國內還是比較小眾,但是國家不遺餘力地扶持,中國式英雄主義電影勢必成為中國電影投資市場的一大熱門。

感悟丨身邊的英雄主義

近期上映的電影《烈火英雄》,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國式英雄主義電影。該片根據鮑爾吉·原野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最深的水是淚水》改編,故事源於“大連7·16大火”真實事件,講述了沿海油罐區發生火災,消防隊伍上下團結一致,誓死抵抗,以生命維護國家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故事。與西方的孤膽英雄,以突顯個人式英雄主義不同的是,中國式的英雄主義更多為集體式英雄主義。舍小我而取大義、犧牲小我服從大局的觀念,也使得中國式英雄主義承載了民族的希望。

這部電影雖說是集體式英雄主義的電影,但做到了人物特徵鮮明,情節緊湊,催人淚下。電影開頭的火鍋店爆炸,就使觀眾的情緒到達了極點。黃曉明飾演的消防隊長江立偉,因為戰友犧牲,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杜江飾演的馬衛國接替了他的位置,兩人在進出辦公室交替時候,黃曉明把一箇中年人的失意、落寞刻畫得入木三分。

感悟丨身邊的英雄主義

經歷了大起大落後,江立偉的生活歸於平靜。在兒子的運動會上,兒子被同學指責,說父親害死過人。從而導致了全片重要的一個矛盾點,也是江立偉之後為第二次救火挺身而出的一個重要導火索。戰友的犧牲,兒子的不理解,還有自己內心深處的自責,以及隊員的情緒化,讓江立偉這個角色成為了一個矛盾體。而之後的重大事故當中,這一矛盾體,被逐漸地剝開。當他赤手空拳,面對被火焰烤得炙熱的石油氣罐閥門時,他徒手旋轉整整八千轉,終於把閥門給關上!而身邊就是一條條兇殘的火龍。在背景的處理和人物的對比當中,那個間接害死戰友,不被兒子理解,甚至失意的中年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為大義而獻身的消防隊隊長,一個英雄!而這個英雄,在生活中就是很普通的人,他就是基層的消防指戰員。

感悟丨身邊的英雄主義

影片中杜江飾演的馬衛國,是影片中第二個重要矛盾體,父親眼中是個恨鐵不成鋼的兒子,開始一直都是江立偉的副手,直到江立偉被降職他才有機會當上隊長,他一直想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他與江立偉互相較勁卻又惺惺相惜。終於又在這次重大事故里再次相遇,並肩作戰,此時的江立偉也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兩人義無反顧地投入火海。

感悟丨身邊的英雄主義

在大火即將蔓延到化學罐區前,張哲瀚飾演的鄭志,捨命救下了火海里的隊友,在影片開頭他還是個即將退伍的小兵,也正是這樣一個角色再一次把整個故事推向高潮。他在犧牲前把自己的頭盔扔向隊友,整個場面極其悲壯。馬衛國接過他的頭盔後,他用手機錄下了每一個隊員對家人說的話,然後把手機扔出牆外,這也是鄭志的犧牲讓他們堅定了信念,毅然撲向火海。

感悟丨身邊的英雄主義

影片中還有許許多多形象鮮明的人物,如楊紫飾演的王璐,歐豪飾演的徐小斌,印小天飾演的技術員魏雷等。他們也會害怕,也會貪財,也會因家庭瑣事吵架拌嘴,但是危急關頭,每個不一樣的人物,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這也正是7·16那場大火中所有英雄的縮影。

在這部消防題材的中國式英雄主義電影中,劉偉強導演把這種集體式英雄主義詮釋得很到位。通過電影也可以看出中國式的英雄,是集體主義的,是超脫於世人之上的聖人式的英雄。

在三伏天,被電影裡的烈火蒸騰,從頭到尾是燃盡我每一個細胞。消防官兵的一條條水槍,彷彿一條條水龍扼住那烈火的咽喉,當一切從猛烈又歸於平靜時,唯有敬佩久在心頭。

感悟丨身邊的英雄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