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名字聽起來平平無奇中帶點文藝,它卻是19年戛納電影節唯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連昆汀·塔倫蒂諾都說:“這是我今年來看過最美的電影”。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逃犯的故事,由胡歌扮演的通緝犯在逃亡保命的同時,還懷著一個夢想:將警方懸賞的30萬留給自己多年未見的妻兒。

在這個局中,陪泳女劉愛愛是最關鍵的人物,成為最終幫他完成遺願的陌生人。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暴力美學,像極了我們對生活的態度


為什麼說它美呢?在一部充滿著暴力、逃亡的場景中,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殘酷的畫面和接地氣的喧囂:一路逃亡、猛烈追趕、激烈反抗...確實,這些在影片中都出現了,是用光影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比直面這份殘酷稍微含蓄一點、文藝一點的表達方式。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更通俗一點的解釋就是暴力美學,如果暴力是不可避免的,那麼何不讓它美一點,有節奏、有光影效果、有留白~

有沒有發現?暴力像極了我們的生活,而美學則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去面對那些讓人煩心的人和事,也不是所有人都對我們施以友善,既然不可避免,那我們至少可以選擇開心地去面對。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那一個會先到來,可以確定的是,日子每過一天就少一天,開心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我願意開心的過,你呢?


活明白了,就知道最重要的是家人


雖然5年未見,雖然命懸一線,通緝犯周澤農依舊想要拿到懸賞金給妻兒,這是人性使然,無論身在何處,無論過去多久,隨著接觸的人越發多了,我們會漸漸發現:家人,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人。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他的那些有著過命交情的兄弟們,面對著懸賞和種種誘惑,每個人都心懷鬼胎,他們很本能地去完成他們認為對的事情,這是人性使然;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久未見面的妻子,知道警方要蒐集線索,她本能的選擇了不配合,這是人性使然;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陌生的陪泳女,為了遵守一份承諾,被玷汙、被恐嚇、被懷疑,最後當她義無反顧把錢交給他的妻子時,銀幕上打出一句話:“第二天,她被警方帶走調查”。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周澤農顯然是活明白了,拼盡全力一死坐實了這份舉報,也要全了他對妻女的這份愛。


越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說是罪案片,不如說是一部武俠片,演繹了社會邊緣小人物的大江湖,這份俠氣在陪泳女身上表現得尤為真實。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湖上泛舟,一夜春宵,真心交付,她便願意幫助他;他能逃走,但是他選擇留下承擔,但他也要用盡最後的籌碼讓家人無憂;借用導演刁亦男的原話:“文明世界裡往往是複雜的計算,他們雖然是邊緣的小人物,但是有著非常強的道德判斷,非常簡單,但非常珍貴和高貴”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最打動人心的也正是他們內心的江湖,我們也不過是千百萬人中平平凡凡的那一個,可即便是邊緣的、弱小的人,都有著強大的夢想,亦因為這夢想讓他們非同尋常起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說放棄呢?


看見,是一份很可貴的品質,我們都需要以平常心去看見這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看見他們身上的光,那是指引我們內心前行的光。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電影很多碎片化的留白,故事說完整又似乎不完整,所以看不懂也不那麼重要,當片尾曲響起的時候,你或許依舊不禁流下眼淚~


《南方車站的聚會》之於我,是人性的力量,是生命之光,就像維娜一心之於你們一樣,最後附上曼德爾施塔姆的詩,也是這部劇的座右銘。


"

什麼也無需訴說,

什麼也不應該教別人,

這顆黑色的,野獸的心

多麼憂鬱,多麼美好

什麼都不想教別人,

根本就不會說話

在世界灰色的深淵中遨遊

像一隻年輕的海豚

"


越是黑暗魍魎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