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現在的觀眾一聽到該電影/電視劇是翻拍,都會下意識給該片

降低心理預判分。沒看過原片的觀眾們還好,可以帶著未知去欣賞一部“新片”,看過原片的觀眾,很難不帶著評判標準去衡量翻拍片有沒有值回票價
剝去了故事懸念這一因素,衡量翻拍電影的標準自然從“好不好看”變成了“拍得好不好”,為了讓觀眾物有所值,翻拍者們要使盡渾身解數來討好觀眾們日益挑剔的胃口。有經典在前,翻拍的電影要如何才能吸引觀眾買票觀看呢?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


要知道,能夠被拿來翻拍的大多都是經典電影,而翻拍的結果,雖然偶有叫好叫座之作,但大多數都因難以超越經典而撲街,成了可有可無的甲乙丙丁。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新龍門客棧》1992


上週上映的犯罪懸疑片《誤殺》,是本月最大的一批黑馬,整部影片最具流量關注的也就是監製陳思誠和筷子兄弟的肖央,但該片卻憑藉超強口碑,在12月殺出一條血路。電影由陳思誠監製,是新人導演柯汶利的長片處女作,由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等人領銜主演。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誤殺》2019

翻拍自2015年的印度神作《誤殺瞞天記》。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誤殺瞞天記》2015

印度這部電影2015年在印度上映,在

IMDB超過5萬人打出8.2分,豆瓣超過4萬人打出8.5分,足見劇本過硬。它也突破了印度歌舞,利用凝重、反覆強調的歌詞,將重點聚焦在了犯罪、懸疑上,成為難得沒有歌舞的印度佳作。票房上的成就也很可觀,預算成本62億盧比,在印度收穫93.85億盧比(約1.4億美元)的佳績,全球更是達到了共111.05億盧比(約1.7億美元)的票房。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如此經典,竟然被三位“新人”翻拍成功了!

第一次做電影監製的陳思誠,第一次做長片導演的柯汶利和第一次做院線電影總製片人的馬雪,在短短十個月內打造出了上映7天,累計3.5億的票房小奇蹟。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誤殺》導演&監製


《誤殺》翻拍的成功背後藏匿著老練,監製對影片主旨及商業性的把控,製片人的規劃和統籌能力,以及導演專注細節的創作、高效的執行力。

這個項目嚴格按照時間表倒推執行,檔期一開始就很明確、沒有超期、沒有超預算、演員配合度極高、製片人和監製互相信任,又都把注意力傾注在了協助導演的創作上,三者的節奏都卡在了位置上。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與之相比,故事跨國界翻拍往往更有難度,改編者不僅要考慮諸如文化、經濟、政治、宗教、主流價值觀等很多宏觀因素,還要考慮一些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的微觀因素,稍有不慎就會讓翻拍作品步入水土不服的尷尬境地,但如果翻拍得好,就會出現值得玩味的文化碰撞現象。

《誤殺》背景則設置在一個虛擬的東南亞國家,避免了上述的各種因素,不過觀眾們從電影中的諸多象徵性的地標以及語言,可以知道是在泰國取景拍攝。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有的創作者目的不在於超越原作,而是選取一個新的切入點,讓作品獲得新生,和原作有了不同角度的審美價值。故事原本講的是一對來到泰國打拼的夫婦,其大女兒被督察長兒子強暴,他們因反抗而誤殺對方,然後運用時間與空間的錯位來掩蓋失誤,保護家人的故事。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陳思誠認為,這個“誤殺”可以延伸到不明真相的“烏合之眾”被錯誤信息誤導,最終做出“暴亂”行為上,可以反映某種社會現實。於是,團隊摘取《聖經》中的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烏合之眾)作為影片新的英文片名取代原來的Visual(詭計),並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請當紅明星、老戲骨們來參與翻拍,已經成為增加翻拍影片關注度、提振流量的一種好方法。《誤殺》對於演員方面來說,並沒有選取流量明星,而是根據劇本人物選擇

最適合的演員。選角期間,男主由肖央擔任,肖央和監製陳思誠合作多次且與總製片人馬雪也是多年好友,他的人物塑造能力觀眾也有目共睹。而男主妻子及警察局局長拉韞這兩個重要角色經過了多次試鏡不成功,最後機緣巧合下定下了實力派女演員譚卓和陳冰,而陳沖的女兒也在片中出演了大女兒一角。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執導一部類型片,要求導演有大量經驗,能夠提前把握每場戲的節奏並進行設計,對第一次執導院線長片的柯汶利來說,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然而柯汶利卻享受其中。每一個鏡頭要說什麼?每一場戲的寓意是什麼?導演都在思考這些問題,就連場景裡的一張海報或者一個杯子,都是因為有特殊意義而存在的。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導演柯汶利

近年來翻拍電影的大量產出,和翻拍電影風險小,經典自帶流量,投入產出快等因素不無關係,人們不願意花心思去琢磨一個新劇本,而是選擇“來錢快”的翻拍路。而事實上,挑戰經典,註定要面對觀眾們苛刻的眼光,青出於藍勝於藍的例子並不多。

翻拍片《誤殺》的成功,是否偶然?


翻拍片並沒有捷徑可走,和原創電影一樣,都需要滿足電影類型符合當下市場環境、影片情感能夠引起大眾共鳴、情節落地化符合觀眾習慣、演員表演到位等等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