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松野丰:日本企业真的会放弃“中国事业”吗?

美日两国发布的疫情政策、号召“本国企业撤出中国”,引发中国各界广泛关注。我们特别邀请中日经济、产业专家松野丰先生撰稿,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事件,为中国的企业家、投资人提供新的决策参考。

日本企业真的会放弃“中国事业”吗?

原创:松野丰(Matsuno Hiroshi)

翻译:咫尺研学 谢文博

编辑:咫尺研学 维度君

独家 | 松野丰:日本企业真的会放弃“中国事业”吗?

松野丰(Matsuno Hiroshi)

松野丰(Matsuno Hiroshi)

日中产业研究院 院长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 特邀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客座研究员

原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原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 理事、副主任

独家 | 松野丰:日本企业真的会放弃“中国事业”吗?

1 日本发出 “紧急事态宣言”


日本的新冠疫情不断扩大,终于在4月7日,基于修订过的《新型流感等对策特别措施法》,日本政府发出“紧急事态宣言”,宣布日本进入新冠防疫紧急状态。


紧急状态期间为4月7日至5月6日,实施区域为埼玉县、千叶县、东京都、神奈川县、大阪府、兵库县及福冈县等7个日本的省级行政区。


根据“紧急状态”的要求,各个地方政府对市民的外出、人群密集的商业及店铺的营业发出“自肃要请(呼吁自我约束)”。与此同时,为了对受到此措施影响造成收入损失的企业及个人进行补偿,日本政府提出了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约7.02万亿人民币)的“新冠感染症紧急经济对策”。


在这个“经济对策”中,除了提出防止感染扩大、保护就业、维持企业经营等措施外,也包含了疫情后对恢复经济活动的支援措施、企业供应链改革措施、企业海外发展支援措施、企业及学校的数字化、远程化转型支援措施等等。


独家 | 松野丰:日本企业真的会放弃“中国事业”吗?

(▲日中产业研究院院长 松野丰)


2 对“企业供应链改革支援”的表述如何理解?


在“企业供应链改革支援”中,包括了以下内容,这也是引起中国政府及企业界广泛关注的原因。内容摘要如下:


“对单一国家依赖度高的产品、部件、原材料,对其生产据点的回迁等情况进行补助;同时,对口罩、呼吸机等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产品在国内建设生产据点的,提高对其的补助率;对在国内建设医药品、医药原材料的生产据点也进行支援。另外,对于向我国供应的产品、部件、原材料高度依赖单一国家的情况,支援其向ASEAN各国(东盟国家)开展生产设备的多元化。”(笔者摘要)


可以看到,无论是“生产据点的回迁”还是“向ASEAN各国进行生产设备的转移”,其前提是“对单一国家高度依赖度的产品”。因此,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这个表述本来就是制定企业战略时司空见惯的“常识”。所以,虽然日本国内对高达108万亿日元的经济政策的规模和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众多的讨论,但对“供应链改革的支援”却几乎没有任何讨论。


虽然中国比世界各国更早的实现了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日本国内现在却正是防控的关键时期。可以说,目前,从日本政府到日本企业,都还没有腾出手来思考疫情后该怎么做。


独家 | 松野丰:日本企业真的会放弃“中国事业”吗?

(▲松野丰老师接受访问)


3 日本对中国及ASEAN的投资平衡


但是,毫无疑问,本次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让日本企业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风险”。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中国的邻国,过去很长时间以来与中国之间多次发生政治上、经济上的摩擦和危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日韩两国其实对如何应对“中国风险”有相对较多的经验和准备。然而,这次新冠疫情引发的各种紧急情况还是给日本企业带来了超出预想的“精神上的打击”。


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论上述日本政府的政策如何实施,都应该充分预估今后日本企业对在华业务的思考和行动,对于可能影响自己企业的情况,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采取相应措施。


下图是过去10多年,日本制造业企业对中国的出口额以及中国国内法人的销售额、利润率的图表。作为对比,也加入了日本企业对于ASEAN各国的数据。


日本制造业对中国大陆及ASEAN各国的出口额及当地投资企业销售额/利润率

独家 | 松野丰:日本企业真的会放弃“中国事业”吗?

▲图表出处: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

经济产业省《海外事业活动基础调查》


从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出,日本企业通过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在中国进行投资并开展生产,实现企业的增长。换句话说,在近十年,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比较顺利。


如果对上述数据进一步细分的话,可以发现日本企业对华出口额的60%~70%是出口给自己公司的在华企业。也就是说,日本企业将零部件出口给本公司的在华企业,在中国进行产品的组装生产,再将成品卖向中国、美国等市场,这样的商业模式是目前日本企业的主流。


但是,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对于ASEAN各国也是同样的趋势。一桥大学的伊丹敬之名誉教授认为,自从2008年次贷金融危机之后,日本企业已经找到了在中国和ASEAN各国之间的互补关系。换句话说,近年日本企业虽然持续加大对华投资、推动中国业务的发展,但在同时也存在对于“中国风险”的意识而不断加强对于ASEAN各国的投资。

4 如何看日本企业今后在华事业的发展?

那么在新冠疫情后,日本企业将如何看待中国事业呢?笔者推测:日本企业会继续推进与中国企业的业务往来、并努力扩大合作,但同时会逐步缩小在中国本土的业务活动。


其实就算没有新冠疫情影响,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各种影响,最近数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明显,同时在华业务的各种成本显著上升。在前文中也提到,日本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和ASEAN各国分散投资。因此可以推断,无论有没有新冠疫情影响,上述对华投资的根本思路(分散投资)今后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但是有一点应该引起关注。对于日本政府的上述政策,中国有相关人士指出:中国具有巨大市场魅力,外国企业不会轻易撤出中国。然而笔者认为,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大”这个魅力已经在不断褪色。经过多年在华的发展,日本企业交了很多学费但也找到了在华发展的正确方法。


独家 | 松野丰:日本企业真的会放弃“中国事业”吗?

(▲松野丰老师国内课程)

这并不意味的中国市场不再重要。现状来说,日本企业仅靠中国当地业务已经越来越难盈利,最大的原因是中国企业的不断崛起。但另外一方面,日本企业已经掌握了“将中国装进供应链的一环”实现公司整体业绩提升的全球化经营手法。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汽车行业,尤其是EV(电动汽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国市场的全球市占率非常之巨大。因此,特斯拉“逆行”向中国进行巨额投资可以被视作一种例外。然而受疫情影响,3月份中国汽车销量出现-43.3%的大幅下跌,受此影响今后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出现断链的话,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能会蒙上一层阴影。


还有一点应当引起关注。目前中国出现“就算有部分外国企业撤出中国,也会有新企业来中国投资,无须担心”的观点。然而受疫情冲击的全球经济,疫情后中国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也许正是“对华新投资的减少”。


换句话说,对于已经在中国搭建供应链的外国企业来说,因为已经很好的理解了在华发展可能面临的各种“中国风险”,反而不会轻易退出;但对于初次进入中国市场需要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外国制造企业来说,这样的投资应该会出现相当的减少。


5 疫情后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应该怎么办?


对于疫情后中国经济及产业的发展,中国的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很多理智的分析,这非常值得赞赏。因为大家也逐渐意识到,今后的全球企业,不会像以前一样仅仅因为中国的市场大而对华进行投资。


对于全球制造业而言,中国已经是全球投资环境最完备的国家。然而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本国投资环境的魅力。同时,对于今后的制造业来说,无论是哪种产品,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重构将是无法避免的话题。对于经济逐渐饱和的中国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努力提升自己企业所在环节的附加价值将是“突围”的机会所在。


对于中国国家层面而言,需要推出相应的全新的产业政策。但是像以前的产业政策那样,仅制定宏观的投资方向以及投资金额是不充分的。中国要开展全球化产业,应该走出以前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从全球客户企业的视线出发,不断追求全球分工的最优解。当中国不断培育出越来越多的真正的全球化企业时,中美贸易摩擦自然会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