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试技巧:谈疫情冲击下的备考策略调整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谈疫情冲击下的备考策略调整》,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场疫情,让十四亿中国人在家隔离了两个多月,并且这种影响还有可能持续下去。

许多考生一方面内心产生焦躁情绪,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拿起手机抖音、快手、王者荣耀。

但省考公告发布在即,多地事业单位、教师岗位也已经发布了招考公考,因此如何把握余额已严重不足的备考时间,调整备考策略,成为眼下的重中之重——努力总会有回报,前提是,方向是正确的。

当前形势下,备考策略调整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建立松弛有度的自我约束机制。要知道,人的情绪是需要引导的,尤其是越发紧张的时刻,越需要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与自己讲和。不管是白天控制不住自己走神刷手机,晚上失眠懊悔睡不着,抑或者一头闷在家里拼命努力,不分白天黑夜,在这种焦躁情绪蔓延的整体环境下,都不利于调整至最佳状态。根据笔者此前备战司法考试等考试的经验以及往届学员的情况来看,每天留足至少6-8小时学习的时间足矣。也就意味着,除去日常生活睡觉的12小时左右时间,还可以给自己留4-6小时的玩乐时间——至少够同时追两部剧了。但这4-6小时不等于可以随意分配,尽量避免起床后、入睡前这两个时间段。因为起床后的时段本身精力充沛,不需要放松,如果再放松的话,极有可能会破坏一天的学习节奏。睡前不宜过度放松,一旦控制不住自己,很可能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节奏。一句话:上午和睡前不要打游戏刷剧。建立合理时间表。有的考生会问:“现在只剩一个多月了,开始备考还来得及吗?”笔者从自身备考国考、京考(并且成功进面)的经验告诉你:完全足够,甚至绰绰有余。前提是你要清楚自身的不足,进行突击性补足或战略性放弃。什么是突击性补足?比如申论内容前三总是写不好,在模考中达不到平均分,那便是需要进行几天的专项强化练习。这也意味着,考生要学会分析自己以往的情况,用数据思维衡量优势与不足。那么什么又是战略性放弃呢?战略性放弃不等于完全放弃,而是达到平均分以后的性价比计算。比方说申论我原来能拿50分,行测也能拿50分,但有可能我的情况是,练了一个礼拜,申论在60徘徊,行测时而70时而60。这笔帐其实很好算对不对?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申论已经达到了平均分,想要最大化自己的竞争力,需要的不是花大把时间精力提高申论,而是重点提高行测,至少稳定在70,最好能冲击75,同时也要注意,申论也需要保持每2天左右一练的节奏,以防掉分。以此类推,不同考试的不同科目的备考,均可采用此原则。线上线下课程要优选。现在市场上的课程种类很丰富。自制力强的,购买录播型网课进行学习即可,名师多,价格也便宜。自制力差一点的,可以选择在线网络课程,此类课程最好选择课程周期相对中等的完整课程,也就是20-30天左右的课程,价格比第一类稍微贵一点,优点是能比较好地平衡学习的节奏和强度。当然,如果有比较高的提升需求,也可以选择小规模甚至一对一的网络课程,价格比较贵,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实际情况衡量——如果特别看重某一个或两个考试,在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内,可以选择此类课程。说完了线上,那么线下课程该怎么选呢?因为至少目前从笔者得到的信息来看,虽然不能肯定具体哪一天复课,但4月份复课是很有可能的。特殊时期,选择线下课程要注重与前期线上课程的搭配。也就是说——线下课程最好选择班级人数较小的冲刺班。一方面效果好,另一方面,当然还是为我们自己的人身健康安全着想啦!

以上就是本期的专家解读,如果各位考生还有什么关于备考策略想要交流咨询的,小编随时欢迎来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