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也被亲戚算计,姐姐和外甥女抢她丈夫,外甥抢她未来儿媳

都说一代女皇武则天是女中翘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是,说到底,她其实也是一个女人而已。

可能对于唐高宗李治来说,武则天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但是,作为女儿、作为姐妹,武则天可以说是做到了她所能做的。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在她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只留下母亲杨氏和武则天姐妹三人。

唐朝虽然民风开化,但是,家里若是没有成年男子支撑,女性还是没有地位可言。杨氏没有儿子傍身,武士彟(yuē)的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以及武士彟的侄子们,继承了家产,并且对武则天母女并不友好,可是说是对她们极尽苛待。

好在武则天后来当上了大唐的皇后,给予了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一品夫人的待遇,让她们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不用再寄人篱下。

可是,武则天的姐姐、以及姐姐所生的子女,不但不懂得感恩,还尽给武则天添堵。


武则天也被亲戚算计,姐姐和外甥女抢她丈夫,外甥抢她未来儿媳

01

武则天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但是,与她同父同母的,却只有姐姐和妹妹。她的妹妹早年嫁给一个姓郭的人家,可惜,还没生育,就去世了。

武则天的长姐,根据“唐郑国夫人武氏碑”上记载,名叫武顺,嫁给司卫卿贺兰安石为妻,生有一儿一女。只可惜,她丈夫死得早,武顺只得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娘家,与自己的母亲一起生活。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死后,杨氏受尽欺凌,只能看武士彟前妻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以及武士彟兄弟的儿子们的脸色生活。

士矱卒后,兄子惟良、怀运及元爽等遇杨氏失礼。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随着武则天逆袭翻盘,顺利在宫中生下唐高宗李治的皇子、继而被册立为皇后,母亲杨氏以及姐姐武顺,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宅邸,过上舒心的日子。

武则天还是昭仪的时候,唐高宗李治就封杨氏为应国夫人。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因为武则天成为新皇后,杨氏被改封为代国夫人。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杨氏又被改封为一品荣国夫人,其地位和待遇,比一般的王公贵族的母亲和妻子都要高。

武则天的姐姐武顺,没有再嫁,被封为韩国夫人,并且和母亲杨氏一样,可以时常进出皇宫。

唐高宗李治虽然喜好风花雪月,但是,不得不说,与他的父亲相比,他还是比较长情的。当时,他身边主要的女人,也就只有王皇后、萧淑妃,以及武则天这三个。

随着李治对王皇后、萧淑妃产生厌恶情绪,他于是专宠武昭仪一人。

武则天万万没料到的是,自己在后宫中刚刚站稳脚跟,自己的亲姐姐武顺,就背着她,和唐高宗李治有了不正当的关系。

史书上虽然没有对武则天姐姐的相貌有所描述,但是,根据《新唐书》中形容武顺的女儿为“国姝(shū)”,就可以猜到,能生出如此天香国色的女儿,武顺的长相可能还在武则天之上。

韩国出入禁中,一女国姝,帝皆宠之。

——《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

李治和武顺,究竟是谁勾引谁的,不得而知。只能说,一个守寡多年的美妇人,一个喜欢美人的年轻帝王,两个人都对彼此有需要吧。

不仅韩国夫人深得李治的喜爱,连她的女儿也得到了李治的宠幸。

时韩国夫人女贺兰氏在宫中,颇承恩宠。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当姐姐的和妹夫好上了,就已经是不太道德了,而外甥女还和姨夫好上了,并且是母女共侍一夫,这就更惊世骇俗了。可以想象,武则天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是多么的生气。


武则天也被亲戚算计,姐姐和外甥女抢她丈夫,外甥抢她未来儿媳

但是,生气归生气,那个时候,武则天还不至于将自己的姐姐给杀了。

倒不是因为武则天对自己的姐姐有多么仁慈,武则天向来对背叛自己的人不会心慈手软,而是因为她不得不选择隐忍。

那段时间,正是武则天最忙的时候:她要扳倒王皇后、击败长孙无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这些事情都离不开丈夫李治的支持。

如果武则天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像一个妒妇,无疑会惹怒李治,那她之前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武则天从来都不是那种依靠男人宠爱而活的女人。她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男女情爱、夫妻之情,不过是她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的垫脚石而已。

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去世的时间不详。根据其墓志铭记载,她的墓碑,是在唐高宗乾封三年(668年)立的。而根据她的女儿是在乾封元年(666年)去世的时间点来推算,武顺去世的时间,应该是在665年(麟德二年)左右,或者是更早。

武顺去世之后,她的女儿就被封为了魏国夫人。一个少女,还没有出嫁,就被封为一品夫人,可见,李治肯定是想将其纳入后宫,成为正式的嫔妃。

韩国卒,女封魏国夫人,欲以备嫔职,难於后,未决。

——《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

《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记载着,魏国夫人是被姨妈武则天在家宴上给毒死的。武则天又乘机将罪名,嫁祸给了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

则天意欲除之,讽高宗幸其母宅,因惟良等献食,则天密令人以毒药贮贺兰氏食中,贺兰氏食之,暴卒,归罪于惟良、怀运,乃诛之。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能够让武则天对其痛下杀手,想必魏国夫人在李治身边,肯定是不会说自己姨母的好话。武则天虽然会对自己的亲戚给予优待,但是,如果让她知道,这些亲戚对她怀有二心,那她打击他们的力度,可一点也不比对外人弱。

她的那些堂兄弟,因为当年苛待其母亲杨氏,武则天对他们是一点感情也没有,封他们官职也只不过是碍于家族面子而已,所以,让他们承担毒杀魏国夫人的罪名,也算是替自己的母亲报了仇。


武则天也被亲戚算计,姐姐和外甥女抢她丈夫,外甥抢她未来儿媳

02

魏国夫人的意外身亡,使得武则天同父异母的哥哥家这一支,被剥夺了继承权。这样,武家的一切,就顺理成章地可以由拥有自己母亲血统的外甥,即武则天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继承了。

贺兰敏之随即就被改为“武”姓,承袭了其外公武士彟的爵位——周国公。当时,这位武敏之还只是一个23岁的少年。

元爽等缘坐配流岭外而死,乃以韩国夫人之子敏之为士矱(yuē)嗣,改姓武氏,累拜左侍极、兰台太史,袭爵周国公。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可是,仅仅过了5年,这位看似前途无量的周国公,就被改回了“贺兰”姓,不但被除名,还遭到了流放。

(咸亨二年671年)六月戊寅,左散骑常侍兼检校秘书、太子宾客、周国公武敏之以罪复本姓贺兰氏,除名,流雷州。

——《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高宗下》

事实上,虽然史书夸奖这位贵公子“年少色美”,又富有才学,但是,贺兰敏之却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的知书达理。

武则天也肯定早就看出了贺兰敏之只是一个放浪形骸的少年,但是,鉴于他是自己娘家这边唯一的男孩子(那些异母的不算),武则天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贺兰敏之却不知道见好就收,反而一再挑战武则天的底线。真正惹怒武则天的,就是贺兰敏之居然敢给太子李弘戴绿帽子。


武则天也被亲戚算计,姐姐和外甥女抢她丈夫,外甥抢她未来儿媳


太子李弘成年之后,到了成婚的年纪。唐高宗和武则天千挑万选,为其内定了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作为太子妃。

但是,贺兰敏之却敢于在杨氏被内定为太子妃之后,偷偷与杨氏私会,给李弘戴了绿帽子。

又司卫少卿杨思俭女有殊色,高宗及则天自选以为太子妃,成有定日矣,敏之又逼而淫焉。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贺兰敏之的墓志铭中记载,咸亨二年(671年)八月,贺兰敏之去世的时候,已经29岁(虚岁),而且还有了一个儿子叫贺兰琬。所以,这时的贺兰敏之,早就已经娶妻生子。

已经有家室的贺兰敏之,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种事情,一来或许是真的馋涎杨氏的美色,因为《旧唐书》也说杨氏“有殊色”。

另一个目的,他就是故意想给武则天和李弘添堵的。自己的妹妹魏国夫人突然暴毙,贺兰敏之一定怀疑是武则天派人下的毒。但是,即便这是真的,他却不能、也不敢对武则天做什么,因为,他的一切荣耀,都是武则天给的。

出于非常幼稚的心理,贺兰敏之觉得,不能对武则天这个正主怎么样,那就对她的儿媳妇下手,没准,到时候还能让太子李弘给他养儿子,这样,李唐的江山不就是他的了吗?

不得不说,武则天的娘家人,野心都不小,一个魏国夫人是这样,一个贺兰敏之也是这样。只可惜,他们和武则天比,还嫩了一点。

幸好当时太子并没有迎娶杨思俭的女儿为妃,婚礼当然是取消了。因为这件事,太子李弘成婚的日子,又往后推了2年。

咸亨四年(673年)二月,唐高宗和武则天又选了左金吾将军裴居道的女儿,作为皇太子李弘的正妃。估计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选的太子妃裴氏,相貌一般,但是品德却是很好。

裴氏甚有妇礼,高宗尝谓侍臣曰:"东宫内政,吾无忧矣。"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

武则天也被亲戚算计,姐姐和外甥女抢她丈夫,外甥抢她未来儿媳

03

上元二年(675年),虚岁24岁的太子李弘,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暴毙。他和太子妃裴氏虽成婚多年,却没有子嗣。于是,同年六月,次子李贤被立为皇太子。

这时,后宫就有了传言,说李贤其实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

又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

传播这种言论的,或许是那些反对武则天的别有用心之人,为的就是要挑拨这对母子的关系

那个时候,韩国夫人包括她的女儿魏国夫人、儿子贺兰敏之都已经死去。这则流言,无疑是想诱使李贤相信,“亲生母亲”、姐姐、兄长,都是被武则天给害死的,他理应为亲人报仇。好一招借刀杀人。

又或者,这只是宫里的那些宫女太监们,闲了没事,唠嗑的时候传出的八卦而已。毕竟,当时武则天的姐姐和唐高宗李治的那点关系,后宫里的人,都心知肚明。

本来就是无稽之谈,李贤却偏偏有点相信了。这都是因为,当年李贤并不是生在皇宫中,而是生在前往昭陵祭祀的马车上。

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由京师前往昭陵祭祀,当时身为昭仪的武则天,也一同前往。

那个时候,武则天正怀着第二个儿子李贤,而且到了即将临盆的时间。按说,这个时候不宜出远门。

但是,那时的武则天,正是集聚朝中力量,千方百计想要取代王皇后的阶段。虽然此事进展得不是特别顺利,但是,武则天想抓住一切机会,彰显自己是可以胜任皇后这个职位的

祭祀先帝陵寝,是非常正式和隆重的仪式,能够替代王皇后前往,即便名份上还不是正式的皇后,但是,这无疑是在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她武则天才是后宫真正的女主人。

或许是路上太过颠簸劳累,生产的日子居然比预产期提前。就这样,武则天在去昭陵的半道上,诞下了她的第二个儿子李贤。

戊午,发京师谒昭陵,在路生皇子贤。

——《旧唐书·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


李贤出生的这段插曲,无疑为流言提供了方便:宫里换进一个小孩或许不容易,但是,宫外就说不准了。


武则天也被亲戚算计,姐姐和外甥女抢她丈夫,外甥抢她未来儿媳

李贤肯定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根据武则天的性格,她又不是没有儿子,除了长子李弘外,她还有李显和李旦,犯不着拿姐姐的儿子来充当自己的儿子,还让他当太子。

李贤,比起他那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哥哥李弘,算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他一直都很害怕,会惹怒自己的母亲武则天。

当时,宫里除了传闻说他不是武则天亲生的以外,还流传说,能掐会算的明崇俨,曾经偷偷告诉武则天和唐高宗,说英王李显(后来的唐中宗)更有帝王之相(这点还算得准)。

时正议大夫明崇俨以符劾之术为则天所任使,密称"英王状类太宗"。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

关于“不是武则天亲生子”的流言,与其说李贤会对武则天心生怨恨,倒不如说他更担心,因为自己不是武则天亲生的,而迟早会被废掉。

之前已经有谣传说,太子李弘是被武则天给毒死的。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李贤应该是信了。他就怕自己一个不当心,走了哥哥的老路。比起当家作主,李贤应该更爱惜自己和子女的命。

武则天肯定也是听到了这些谣言。但是,关于谣言的出处,根本就无从查起,而且皇宫内人口众多,今天有这个谣传,明天又会有那个谣传,要是天天都盯在这些事情上,那武则天基本也就别干什么正事了。

所以,武则天采取的应对方式,就是清者自清,不去管它。

李贤的不安情绪,肯定会多多少少地表现出来。武则天觉得这种事情就是越描越黑,所以,干脆不解释,只是丢给李贤两本《少阳政范》、《孝子传》,让他好好当个孝子,不要被外人所左右了。

偏偏李贤这个年轻人想得太多,觉得武则天丢给他的这些书,简直就是最直白的警告了。

所以说,人心里一旦有了疑问,看问题的角度都会不太正常。

调露二年(680年),恰巧那个能掐会算的明崇俨,意外被盗贼杀害,武则天就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李贤派人干的?毕竟之前明崇俨言因为暗示说李贤没有当皇帝的命,肯定是被李贤给记恨上了。生性多疑的武则天,就派人前去调查。

不查还好,一查,就从东宫马坊里搜出了数百套武器盔甲。

这也不能说是武则天派人栽赃,或许真的是李贤藏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用来自保的。只是没想到,却成为了他意图造反的铁证。

就这样,太子李贤马上就被废为庶人,被幽禁在别所里。

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乃废贤为庶人,幽于别所。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

文明元年(684年)二月二十二日,李贤死在巴州被幽禁的公馆内,只有29周岁。


武则天也被亲戚算计,姐姐和外甥女抢她丈夫,外甥抢她未来儿媳

结束语

即便是一般的人家,姐妹之间、表兄弟之间,一旦有利益牵扯,也不见得有多和睦,何况是帝王家的亲戚。

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些受她庇护的亲人带给她的伤害,比那些毫无血缘的敌人对她的攻击,更加让她感到心寒和怒不可遏。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