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在黃金週“花錢買罪受”?

剛剛過去的十一中秋長假旅遊數據出來了。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在黃金週“花錢買罪受”?

此時此刻,除中國之外的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仍沒有擺脫疫情的陰影。就在14億中國人放鬆休假期間,有一些國家的疫情嚴重反彈,感染數創了新高。這種極其鮮明的對比,很難不被輿論關注並加以闡釋。有外媒稱,全世界的推特用戶都被中國黃金週這些照片“震驚”了。“5億中國人正在度假,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仍在夢想度假”。這正是在中國已被很多人批評的“震驚體”。而國內也有不少聲音,充滿自豪地強調這種對比,用以說明中國抗擊疫情的偉大成功。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恢復,需要這些積極的聲音。

十一期間,我一家三口跟團從北京去了一趟貴州旅遊,是6.37億人次中的一份子。我們2號出發,6號回京,一共5天行程,有不少切身體會。深感這些宏大而簡單的數據往往會忽略億萬遊客的真實感受,而億萬遊客的真實感受,或許比數據更重要。坦率地說,這次旅行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期待中的美好體驗,反而是糟心事遇到不少。作為一個普通的遊客,相信我的經歷有著很大的代表性。因此今天就說一說這個話題。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在黃金週“花錢買罪受”?

第一個深刻體會,就是人太多。這本不應該是意料之外的,但我們多少還是抱有一些僥倖心理,這種僥倖心理很快就被景區人頭簇擁的場面所擊碎。人太多,旅遊就一定會變味了。這一趟我們帶著孩子,第一要務成了保障孩子安全地從景區出來,根本沒有多少心思去欣賞景區,放鬆心情。一天下來精疲力盡,真的比上班還累。

在各個景區,我都問了工作人員或商戶一個問題,平時人多不多。他們都回答說,不多,有的景區平時遊客甚至少得可憐。這個回答和我心裡預想的差不多。這就是一個突出的不平衡問題。旅遊已經成為中國人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後的一個剛需,如何更科學地分配這個巨大的內需,不僅會實質性地提高旅遊體驗,還有助於景區的長遠健康發展。

我在想,可否實行錯峰放假呢?現在中國有三次長假,五一、十一以及春節,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個長假是不能動的。五一和十一長假,可否做出調整。在總放假天數不變,甚至有所增加的情況下,由全國30多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分季度錯峰放假。我知道茲事體大,需要主管部門調查研究後,才能做出相應調整。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去突破的方向。

第二個深刻體會,就是遊客的平均素質不高。因為人多,素質不高的情況又很容易被進一步強化。這也是一個老問題,在旅遊的時候,是十分突出的。因為幾乎在每一處景區,都會遇到排長隊的情況,大家的耐心往往是經不起考驗的,推搡,搶佔,插隊等各種不文明現象很常見,讓人的心情變得糟糕起來。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在黃金週“花錢買罪受”?

這次我們還有一個糟糕經歷——把包還給弄丟了。在一個著名的5A級景區,我們把包落在景區內的大巴座位上,轉車到了下一站,大概20幾分鐘後想起來,馬上去找景區的人。景區的工作人員說,景區內有200多輛大巴,確實也不好找。對此我們表示理解。那時候已經下午5點,整個團要趕往100多公里外的下一個景區,我們只好先跟著團先走了。我們的所有證件都在那個包裡,包的特徵也很明顯。我們覺得應該能找回來。但是第二天打景區的電話,一直處於佔線狀態。導遊說,可能是他們把電話拿起來了,讓外邊打不進去。我查到了景區所在地鎮政府的電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打通了,意外問到了景區安保負責人的手機號。我找到了那個處長,這位處長的態度倒是挺好的,說,一定會幫我們找一找。第三天中午,景區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先說了一下他們的努力,然後說包還是沒找到。這時候,我們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轉而一種失望的心情。那個包裡並沒有什麼貴重物品,只是證件都在裡面。丟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只有一種可能,被別的遊客拿走了。試想一下,如果被人撿到後交給景區,然後再給我們,那又會是一種欣喜呢?或許對遊客的素質,本來就不該抱太高的期待。

第三個深刻體會,就是團餐太難吃了。本來貴州美食非常多,隨便一個小店,炒幾個小菜,很便宜,味道也非常好。但是導遊帶我們去的團餐,真的是很難吃,極大破壞我們對貴州的印象。這些地方都是跟旅遊公司長期合作的。有一頓飯,魚還是臭的。團餐的費用,並不比我們在外面自己吃便宜。另外,黃金週期間,各種費用都比平時要高好多,性價比很低。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在黃金週“花錢買罪受”?

這次從貴州回來,我暗下決心,以後不再在十一去旅遊,第二就是不再跟團,因為體驗實在不太好。在網上看到各種景區擁擠的照片,不禁嘆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花錢買罪受?這背後是一股多麼強大的消費需求,如果滿足好了這個需求,於國於民豈不都是一件美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