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妈妈反思:暑假和孩子一起“虚度光阴”,帮娃找到最好的自己

朋友夫妻两人都是非常优秀的博士,定居在加拿大,他们的女儿从小在加拿大的私立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开发思维力,还陪孩子阅读名家著作,精心挑选课外兴趣班培养才艺,可是孩子并没有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学霸,也没有什么特别伟大的梦想,同时拒绝去课外兴趣班,而是在家开起了网店,出售的是她自己做的手工作品。这还不是最让我朋友受挫的事情,学校表示非常支持和欣赏女儿的做法,这让我朋友备受打击,不禁开始怀疑自己,难道她坚持多年的教育理念是错的吗?

随着女儿网店生意的日益红火,她自己乐在其中的同时,学校的校长也表示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才能得到成长,发现最好的自己。但是这让朋友开始思考:父母应当如何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自己”?

精英妈妈反思:暑假和孩子一起“虚度光阴”,帮娃找到最好的自己

一、父母在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时最容易出现的三大误区

暑假一开始,朋友便给女儿报了、数学、写作等课外特色课程,还为她规划了中文学习,这让女儿非常生气并且拒绝了去上课,在暑假里除了上学校的网络课程和完成作业,其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经营网店上,学校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但是在朋友看来课外活动对于在北美读书的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从小就培养女儿田径、网球等各种课外活动,朋友非常不解,为什么短短两个月的暑假就让孩子放弃了精心培养多年的兴趣。这是因为他们陷入了发现孩子兴趣的误区之中。

1、只有借助结构化活动,才能发现孩子的兴趣

生活中很多家长不乏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忙忙碌碌的上课、读书、上课外班,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证明孩子在学习,才能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而无所事事就是在浪费时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Polly Young-Eisendrath指出:

孩子11或12岁之前,正是开始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父母让孩子尝试大量的课外活动有可能影响孩子对自我认识的发展。

这句话就说明课程等结构化的活动固然对孩子的技能发展、学术能力的提高等等很重要,但过是多的结构化活动会搅乱孩子的自我认知,不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发展,让我想一下,成年人尚且都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来思考人生、放空自己,孩子当然也需要有自己的闲暇时光,让他们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因为孩子需要在“虚度光阴”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精英妈妈反思:暑假和孩子一起“虚度光阴”,帮娃找到最好的自己

2、父母经常“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兴趣

父母经常会以升学等为目标,从而“有目的”地去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这也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现象,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因为北美名校不止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还要求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某一领域表现突出,获得一些国内外大奖。与亚裔重视学术不同的是,北美白人更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北美青少年的课余时间要从事体育、音乐、舞蹈、社区服务、义工、童子军、课外补习等等,其中最多的就是体育活动,大概有73%的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再来看TD Ameritrade对美国30至60岁父母进行的调查,有63%家庭每月在孩子体育训练上支付的费用在100到499美元之间,8%的家庭甚至高达2,000美元以上。

精英妈妈反思:暑假和孩子一起“虚度光阴”,帮娃找到最好的自己

高昂的体育训练费用让大部分家庭不得不压缩其它开支,但是北美的父母即使砸锅卖铁也得让孩子学体育。

所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朋友为了女儿在以后的升学考试中有过人之处,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目的地让女儿去学习网球、游泳、田径等课程,无形中就陷入了这个误区,强迫孩子把这些当作自己的兴趣。

其实让孩子学习学校课程以外的其他才艺是好事,但是父母往往混淆了专业与兴趣之间的概念,让孩子把专业当兴趣,而把他们真正的兴趣看作是无用功,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迷失方向,这种兴趣在孩子成长之后也会逐渐减退,但此时孩子已经错过了发现自己的最佳机会。

精英妈妈反思:暑假和孩子一起“虚度光阴”,帮娃找到最好的自己

3、父母往往看不到孩子“最好的自己”

这也是父母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父母总是希望看到孩子成为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而常常忽略孩子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像我的朋友一直希望女儿成为他们那样的学霸,成为名校的学生。

当孩子与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拒绝上课外班,而是发展自己的手工制作品时,朋友也实在看不到女儿的兴趣爱好对她的未来有什么帮助,甚至是不赞成、看不上的,而女儿经营网店的经历实则体现出她的自信、勇气以及强大的领导力,这些对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这些是需要父母去发现,去鼓励,必要的时候进行引导的,因为这才是孩子“最好的自己”。

精英妈妈反思:暑假和孩子一起“虚度光阴”,帮娃找到最好的自己

如何教孩子坚持“最好的自己”

或许有很多家长会产生和我朋友一样的疑惑,孩子的兴趣爱好能给他们带来好的人生吗?能让他们找到“最好的自己吗”?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Susan Newman博士认为,追求兴趣爱好的目的不是获得名校的通行证,或者是将来的职业成功;而是找到独特的人生幸福源。而且兴趣爱好并不一定一生不变,随着孩子的成长,可能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犯错或受挫,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有了其他爱好,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应该一味的纠正他们的错误或指责他们,而应该引导他们找回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并为之努力,教会他们在错误中获得成长,这才是他们“最好的自己”。

精英妈妈反思:暑假和孩子一起“虚度光阴”,帮娃找到最好的自己

孩子的成长过程并不是打造学霸的过程,而是保持他们独特性和唯一性的过程。正如威尔逊曾说: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个性的工程师”

每个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而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尽可能多的在纸上面写写画画,堆砌过多的内容,这样只会破坏这张白纸,而是应该帮助孩子拿起画笔画出他们自己想要的内容,因为这才是他们“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