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行业深度报告:新时代的中国航天

军工行业深度报告:新时代的中国航天

  航天产业是由导弹、火箭、卫星、空间飞船以及深空探测器等航天装备构成的高科技产业。目前,航天产业已经成为全面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是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大国博弈的战略高地。


  近年来,全球航天产业迎来了几个巨变:航天产业与国防军工的联系变得空前紧密,在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国航天产业的性质迎来了巨大转变,美国、俄罗斯、法国及日本相继组建了太空军,以谋求制太空权;商业航天开始逐步成为国际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新驱动力,商业航天公司SpaceX的可回收运载火箭技术的成熟与完善直接重构了国际商业发射的市场竞争格局,龙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更是创造了全球商业载人航天产业的历史性突破;卫星互联网建设下,商业卫星互联网公司彰显出两极分化的众生相,如SpaceX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Starlink正在密集地进行部署,而OneWeb以及LeoSat等公司却由于技术风险大、市场不清晰或资金不充足等原因相继破产。
  中国航天产业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下,始终坚持自主可控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在航天强国的目标下,中国航天产业“国家队”不懈努力,取得了诸多成就。多款我国自主研制的航天武器装备在70周年国庆阅兵上首次亮相,表明了我国导弹武器装备建设加速推进,武器装备实战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次数近年来蝉联世界第一,进入空间能力跃居世界前列,众多航天重大工程取得决定性成果: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我国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建设完毕,并正式开通;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中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高分专项、探月工程三步走计划均进入收官阶段、天宫空间站将开始建设。另一方面,在商业航天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地以及国家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战略的推动下,商业航天市场的“多娇”引无数商业航天公司竞折腰,众多商业航天发射实验争相开展,大量商业卫星星座计划接连不断地被提出。我们认为,以上现象都预示着,一个中国航天产业的新时代即将来临,在这个征途是星辰大海的航天新时代中,航天防务装备需求有望出现高速增时国家队与商业航天将携手并进,协同快速发展,拉动航天产业整体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2020年8月,我国航天产业“国家队”的主体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为目标,加速推动全领域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中国航天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两大航天央企深化战略合作,更加充分表明了我国航天“国家队”将率先形成合力,引领我国航天产业的高景气发展。
  作为全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航天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四高一长”的特点,且我国航天产业在政策背景以及市场需求上与国外航天产业存在较大差异,这直接决定了对我国航天产业的研究,需要在综合考虑我国航天产业的具体特点、我国航天产业市场状况以及技术发展趋势下,进行审慎客观地系统性研究,才可能获得更为接近实际的结论,提出更为可靠的投资建议。
  值此我国航天产业迎来新时代之际,我们尝试系统性地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航天产业各细分领域产业做出深层次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对各细分产业的若干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