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与BAT如何竞合?史上最全突围BAT方法锦囊!

创业者与BAT如何竞合?史上最全突围BAT方法锦囊!

面对BAT三座大山,未来的年轻人有哪些新的创业突围机会?


《华尔街日报》曾发文分析称,“中国创业公司正习惯于成为(BAT)棋子的角色

许多创业者认为,如果干得好,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就需要选择是接受腾讯或阿里的投资。若不接受,那么接受巨头投资的竞争对手就会坐享优质资源,将自己“杀”得片甲不留。”


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国互联网领域,BAT三家巨头共投资了30家已上市公司以及数百家未上市公司,赛道覆盖各个领域。

而在中国互联网未上市创业公司中估值排名前30名公司中,80%的背后都有着BAT的身影。


的确,在中国互联网圈,B(百度)A(阿里)T(腾讯)江湖霸主地位由来已久,曾经新晋流量巨头T(今日头条)M(美团)D(滴滴)们都几乎与霸主多有爱恨情仇诸多纠葛,而如今几乎大部分赛道的创业者都会与BAT狭路相逢,是迎合抱大腿,还是婉拒独自长大呢?


关于这个话题,网络上的创业者对“BAT三座大山”站队问题充满困惑,也有很多人对“BAT三座大山是否阻碍创业创新”,“未来的年轻人是否就不再有新的创业机会”等等热门话题进行争论,观点不一。


首先,被称为“三座大山”三位掌门人也忍不住出来直面回应:


创业者与BAT如何竞合?史上最全突围BAT方法锦囊!


阿里创始人马云说:“二十年以前,我也怪比尔盖茨,我也怪IBM,我认为这些公司把我们的机会都拿走了。

但是不是把村里的地主斗死了,农民也会富起来。”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面对贾跃亭在互联网深圳大会上当场吐槽“现在互联网看不到未来”反应很快,竟马上插话说:“这三座大山都是盆景,别太当真。”


创业者与BAT如何竞合?史上最全突围BAT方法锦囊!


与李彦宏的回避不谈不同,马云找到机会当面质疑贾跃亭对“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垄断了整个互联网创业的资源,使得大家没法混了”的问题,他说“假如说我们现在换一下,你是BAT,该怎么做才好?”


贾跃亭面对这个“果然好难的问题”,居然就改了口,他说“这些都不重要,每个时代变迁,都会诞生新生力量,突破上一代时代企业的大山封锁,不要选择在其延长线上竞争,而是看未来方向,从更高的纬度,站在下一个时代的战略角度去做,才有自己的路。”


创业者与BAT如何竞合?史上最全突围BAT方法锦囊!


与马云的求胜心和李彦宏顾左右不同,产品经理,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认为“三座大山”这是个双向的问题,不可回避。

他认为BAT三家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以及新的O2O、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确实也产生了一些比较不好的竞争或者创业者很无奈要‘站队’、接受了这边的投资那边就不行”的局面,他坦言希望打破这种局面。


对人们忧心忡忡于互联网巨头对创业冲击,究竟是“三座大山阻断创业机会”还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社会各界各持己见。


知乎网友HenryYuan对BTA对创业者造成的不安全有比较理性的观点,他认为 BAT的优势是资本,无法阻止创新,他们只是想要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分一杯羹。

创业者擅长的就是BAT不具备的创新和人。BAT有不想做的领域,只要在他们不想做的细分市场做创新,创业者就有机会。


对此,一位知乎匿名网友也对创业者突围持乐观态度。他说“正如你现在看到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机遇,只要你自己够牛,最牛叉的皇帝,都杀不死自己的继承者”。


华创资本创始人熊伟铭在凤凰财经年会上曾表示,现今BAT的触角也并没有触及到所有领域,因此这些空隙仍旧是创业者将能抓住的机会点。“其实,根本不需要去惧怕那些大企业,他们自有自身的生命周期”。


如果我从一个创业公司,和我观察的创业公司的角度,他们首先关注自己业务本身的成长,而不是BAT。


刚刚完成B轮融资的创业者智慧图CEO欧阳认为,BAT三座大山话题令人心情沉重,因为如果是新零售领域,面临第一大山就是阿里,阿里是整合线下SaaS的企业,包括AI、人工智能各种技术,包括流量什么,他全力进军这个领域。阿里,腾讯,百度都会布局,这个领域将非常激烈。


之前BAT没真正进入的市场或许可以找到防空洞躲一躲,但现在阿里开始布线,这个赛道的创业者只有看着市场份额被抢走,而且何止被抢走15%份额,新零售的创业者这个仗像八国联军侵华一样,现在实体零售也是一样。

BAT进军,他们开着坦克开着大炮,用着信息化的战争,我们的客户还骑马、拿刀,还是在冷兵器时代,所以这场仗怎么打赢?这值得我们思考。


机构投资者代表集素资本合伙人金坚利认为,换一个角度,我们坐飞机,在天空看三座山,你发现它的上面大部分还是光秃秃的。

他们有大量用户,这个用户需要大量服务,他们能够覆盖的地方还是有限的。所有的项目有比较大的空间发挥它的价值,关键是你们在BAT它的覆盖范围之内还是之外?之外这个生存空间很大,但是不代表他不进入。如果是之内,你有没有线下基础?

未来他可能会收购你。

收购的话,这无所谓,任何人都可以在年轻貌美的时候嫁出去。其实这相当于是大佬们下棋,我们做他棋盘的棋子是可以的,或者在棋盘上生存,或者我们把这个树种上去,让山更绿一点,我们就成功了。

没有不败的企业没有不败的形态,只是每个人都在生命周期里而已。

“在一定领域内BAT确实是大山”,但它同时又是我的客户,他需要我的产品。

所以每个时代的格局和变化都是存在的,所以每个阶段都有一定形式的你看到的巨头出现。我觉得BAT他们是大山,也有很多仰望他们的企业。第一他一定是一个领域的大山。第二他是大山,他和我没有直接联系,你的成功与大山没有联系。

第三大山也有没有覆盖的地方,第四我们有一天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大山。

BAT的确拥有我们羡慕的流量和资本,但是因企业而异,如果你的企业不是靠流量可能就没有正面竞争不是大山,而且还有可能靠创新找到机会推倒它;如果是流量可能需要BAT做整合,我们还是愿意成为他的棋子。

百度靠前沿技术嗅觉帮中国在中文搜索上实现绝对垄断,但搜索和AI等等新技术与场景的结合,实现商业化至今还是限制百度多元化发展的瓶颈。而腾讯在通讯社交领域凭借微信等微创新产品,得已与脸书等社交平台形成对垒,阿里借助淘宝天猫在外贸转内销的特定时期,帮中小创业者规模化触网延续交易。

BAT都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创新的持续引领能力和人才困局。


未来的年轻创业者,上场前要减轻不安感,毕竟BAT也有自己的“三座大山”,也有创业中需要面对种种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用户服务等等难题,他们依然有自己的瓶颈,也有对中国互联网整个生态快速构建的贡献,“开放共享”应该是下一个阶段互联网的主题词,与有没有三座大山无关,也会有更多创新者成为巨头,创业无惧才能赢到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