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跳楼?”:因为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我们总说,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高压之下,又怎么养得出健康快乐的孩子呢。

当出现越来越多孩子自杀的新闻后,人们总是分析的多数原因是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学校问题,或者是自己的自卑问题等。

可是更大的问题是压力,孩子的的心理压力太大,处理情绪的能力太弱了。

最近西安一名9岁女孩因为没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在家中跳楼,当场身亡的新闻再次引起家长们的讨论。

在事发当天下午四点,小女孩还发语音和妈妈说,老师布置的作文只剩25分钟了,自己完成不了。

而妈妈没有太关注到孩子担忧未完成作业背后的问题,只是让她尽快写完。

等到了六点,孩子爷爷进孙女卧室时,却发现窗户开着,空无一人,只是书桌上留下两封“遗书”。

“你为什么要跳楼?”:因为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一张写着“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还有一张写着“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小小年纪,是什么让她宁可自尽,也不愿意继续活下去呢?

孩子自卑、压力,双重重压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可以看出小女孩有多么的自卑,她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孩子的自卑无疑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家庭因素造成的,换成这样一句“为什么你干什么都不行”是否已经觉得很熟悉了。

孩子觉得自己不行,是因为家长就认为她不行,父母给的压力太大,要求太高了。

当孩子多次无法达到父母要求的时候,父母往往很容易说出的就是“为什么你干什么都不行”。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你为什么要跳楼?”:因为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即使父母内心不是真的觉得孩子什么都不行,可是你多次对孩子责骂的话,孩子会潜移默化的认为自己确实不行。

所以,孩子自卑了,然后觉得自己怎样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心理的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

如上个例子中的,小女孩都给妈妈说了自己完成不了,妈妈若是多鼓励多安慰,我想孩子不会那么害怕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后的责骂惩罚而走上不归路。

在孩子害怕时,有担忧时,家长有的应该是赞扬、鼓励、安慰的做法,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更加的自信阳光。

有时候,在大人眼里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孩子而言,可能比天踏了还可怕。

去年3月,南京一个9岁的小男孩跳楼自尽,在他的遗书上,解释了他选择跳楼的原因是“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你为什么要跳楼?”:因为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这又是一例害怕“惩罚”,恐惧惩罚,让孩子走上绝路的新闻。

我们不知道当他打碎玻璃后,是否有向家人求助,得到的又是怎样的回应。

但是很显然他成长在一个高压的教育环境中。

如果一个孩子不能调皮,不能犯错,甚至不能说出自己的需求和辩解,他怎样健康成长?如果说心理有问题,都是家长逼出来的。

每当孩子犯错时,孩子就陷入了自我审判的怪圈之中,哪怕父母师长还没有否定,他们幼小的心灵已经被压力弄的遍体鳞伤了。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压力是最容易传导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压力,长久积压,过大的压力就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压力背后是爱和教育的欠缺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超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这其中大多与极端情绪有关。

“你为什么要跳楼?”:因为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一个缺爱又缺教育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想法都不奇怪,却往往很致命,他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肯定,不敢争取。

他们没有在父母身上感受足够的爱和重视,却只接受到了单向的压力传导,没有人告诉他,应该如何疏导情绪,如何认识自己。

如果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正确的引导,如果我们多一个心眼察觉到了孩子异样的情绪压力,或许悲剧不会发生。

我想很多人曾经班上都会有成绩优秀,却又敏感脆弱的同学吧。

他们明明成绩很好,却往往容易在偶尔一次考试落后几名而哭泣。

记得初中时,我们班就有一个从来考试在年级前三名的女同学,她之所以成绩优秀,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有父母的高要求。

“你为什么要跳楼?”:因为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也许父母出去聊起自己的孩子觉得脸上无尚的光荣,可是孩子背负的压力父母不得而知。

我很清楚的记得有一次考试,当总分排名贴出来后,她看到自己在年级第5名,跑回教室就大哭起来,虽然我们都觉得那成绩很不错了,可是她却说“完了,回家要挨骂了”。

结果第二天就请了病假,说是发烧了。

后来才知道,她回家后太害怕、太紧张父母问成绩,居然老觉身体不舒服,然后发烧了,还折腾了2天才恢复。

这就是父母给孩子制造的压力,让孩子压抑,让孩子变得脆弱。

“你为什么要跳楼?”:因为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其实对于成绩的好坏我们都不必太看重,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也都可以走的很精彩。

就如俞洪敏说过他教育孩子的话:

“不管是家庭背景不如人家,还是成绩不如人家,都不能决定你未来终生的命运和终生的幸福”。

所以,多给孩子一些爱和理解吧,未来的路要自己走,减少给予孩子的各种压力,或许他们的人生走的更轻松更精彩。

不要做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前大火的电视剧《小欢喜》中,看过的人应该都记得,英子活得很辛苦,妈妈把所有的期许和对人生的规划,一股脑的安排到了她的身上。

“你为什么要跳楼?”:因为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最后,英子严重失眠,整整34天没睡过整觉,几次想跳海,不得不向爸妈哭喊“别再逼我了”。

虽然很多人看到后都会同情英子,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不知不觉的把自己活成了“宋倩”。

明明我们是最爱孩子的那个人,却总是用我们的方式在给他们许多无形的压力,慢慢的伤害着他们。

为什么爱一定要用责备来表达呢?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关心、细心,哪怕有一天孩子没法成为一颗参天大树,但是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成为小草、小树的自由。

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到: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你为什么要跳楼?”:因为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希望孩子们的内心能真正的被“看见”、被“理解”,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家庭少一些惩罚、责骂。

爱他就请从心灵开始,爱他就请别给太大压力。

孩子在父母面前,有的不应该是恐惧,而是轻松自然的亲密;

在困难面前,不应该是逃避,而是坦然面对,勇敢承担责任。

孩子很看重父母的评价及看法,孩子走哪条路是父母决定的,你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他觉得让父母失望了,让自己失望了,自然走极端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