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导言

这两年在陆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北京大学塞克勒博物馆的《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等展览和资料中看到了一些皮肤黝黑、身材粗壮、头发卷曲、穿着裸露的人俑和形象。文物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少见,但这种黑皮肤的形象着实稀奇。

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他们是做什么的?

本文一一揭晓!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新疆出土的昆仑奴佣

他是谁

历史文献中,把这种人叫昆仑奴,那按照这样的人物形象做成的俑就叫做昆仑奴俑。

说到昆仑,我们中国人一般会想到横亘在祖国西北部的昆仑山,这里被称为中国的“万山之祖”,传说山中还有神仙常住。

那这些昆仑奴是来自于昆仑山吗?

答案是否定的。

《旧唐书·南蛮传》称: “ 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 通号为昆仑 ” 。

可见,“昆仑”这个词,除了昆仑山,在中国古代还特指皮肤黑色的人。有着这样皮肤的人,并不生在中国。

那他们到底来自哪里?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

第一种观点——他们来自非洲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一看到昆仑奴俑,其实第一反应就是他们可能是来自非洲,因为他们皮肤黝黑,看上去非常像居住在非洲的兄弟。

张骞凿空西域,那时虽长安和罗马没法直接对话,但此举对拓宽中原同更西边地区的交流和联系,有极大的意义。黑皮肤的非洲人在这之后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

在《汉书· 西域传下》有一段关于乌孙国的记载,说一位女子因为长相特别,没人愿意娶她。

《汉书· 西域传下》:“ 今之胡人青眼、赤须, 状类称猴者, 本其种也。”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位乌孙女子眼睛比较突出,长相和猴子有一点像,这和当地人不是同一人种。这位女子, 很可能就是一个来自非洲的人,或者说虽然在乌孙这里出生,但还是在这里生活的非洲人的后裔。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乌孙地理位置

乌孙位于中国版图的最西北,是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一站,西汉以后,乌孙成为中央属国,而且乌孙在各西域属国中面积最大,所以汉王室历来重视同乌孙的关系,先后将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嫁与乌孙王。

虽然唐代,已经有不少非洲人活跃在中国,但昆仑奴并不只是代指他们,甚至昆仑奴这种称呼,都是因为另一波人。


第二种观点——他们来自南海诸岛

这种观点,也是更多学者观点,昆仑奴来自中国南部的那些岛屿和国家。这些人就是今天南亚和东南亚一带的岛民。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彩绘昆仑奴佣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古代,中国以南有地方被称为昆仑。

《太平御览卷十·南蛮五》:“ 昆仑国北去西洱河八十一程, 出象及青木”。

因为在古代,昆仑这地方有黑色皮肤的人。

唐代高僧义净根据南下见闻所撰的《南海寄归传》中写到:“良为掘伦,初至交广遂使总唤昆仑国焉,黑色人所住之国名”。

而且在古代,昆仑并非特指某一国家。

《旧唐书》:“真腊国,在林邑西北,本扶南之属国,昆仑之类”。

一句“昆仑之类”可知,在中原王朝眼中,南方诸岛都可称为昆仑。

根据文献描述、文物形象以及体质人类学研究,可知这些所谓的昆仑奴是尼格里托人( Negirot )

这种人身材矮小。男子平均身高在150厘米左右, 女子平均身高在142厘 米左右。他们同来自非洲的人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身高,其次他们的肤色没有非洲人那么黑,五官也没有那么突出。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生活在东南亚皮肤比较黑的人种

他怎么来?

但不论是非洲还是中国以南地区,距离中国都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史书中经常提到,唐代,这些黑皮肤的昆仑奴长安有不少,那他们是怎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呢?

总体来说有掠夺、买卖、进贡三种方式。

第一种——掠夺

掠夺很好理解,就是直接把人抢过来。

在《太平广记》所收录的《留仇国》中有这样的描写:“炀帝令朱宽征留仇国,还,获男女千余人并杂物产,与中国多不同。朱宽还至南海郡,男夫壮者,多加以铁钳锁,恐其道逃叛。还至江都,将见,为解脱之。皆手把钳,叩头惜脱,甚于中土贵金。人形短小,似昆仑”。

上面这个记载是关于隋炀帝时期命令大将朱宽远征留仇国,朱宽还到了南海郡那边,把很多的青壮年押送到了扬州,这些人身材矮小,和昆仑人特别像。

可见掠夺这种方式一般都伴随着战争。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壁画昆仑奴俑

第二种——进贡

进贡就是南海诸岛的国家,把当地的人当做礼物送给中原王朝。

在《新唐书》《册府元龟》《唐会要 》等古代文献中, 都有外国进献昆仑奴的记载。

《新唐书》:“室利佛逝国......咸亨至开元年间,数遣使来朝,有诏广州慰抚。又献侏儒、僧祗女各二….”。

说昆仑奴,那这文献中的僧祗是什么?

僧祗,是波斯语的音译,意思为“黑皮肤的人”。是古阿拉伯地理学家对今索马里以南非洲东海岸黑色皮肤居民的称呼。

但有意思的是,虽然唐代把这些黑皮肤的人叫做“僧祗”,但室利佛逝国、诃陵国可不在非洲,而是正经的东南亚国家,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附近。这就说明在唐代,有来自非洲的黑皮肤的人,也有来自东南亚皮肤比较黑的人,“僧祗”“昆仑”都是对这种黑皮肤人的泛称,没有特别明确的区分。

其他文献中还有公元813年,诃陵国献“僧祇女四”,公元815年诃陵国遣使献 “僧祇童五人”这样的记载。说明进献的人中不仅有成年男子,还有女性和儿童。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昆仑奴俑

第三种——买卖

买卖也很好理解,就是把这些黑皮肤的人当做物品贩卖到其他地方。

僧祗奴(非洲人),唐代以前,是波斯商人把他们作为商品贩卖到东边的国家,也许这些僧祗奴就是这样进入乌孙、进而进入中原的。

唐代以后,海上丝路开始兴盛,他们用船舶将僧祗奴卖到沿海地区。甚至还有历史记载,唐代有一个著名的海盗叫做冯若芳,他经常打劫波斯来的船只,把上面的人掠来给自己做奴隶。

昆仑奴(南海诸岛的人)主要是由诃陵国、室利佛逝国等位于东南亚的国家把他们运入中国,在南方海港进行买卖。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壁画上的昆仑奴

他来做什么

其实这些黑皮肤的人很早就来到中国了。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杨希枚先生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殷墟西北岗区祭祀坑出土的110具人类头骨进行测量分析, 认为其中30个头骨就是属于尼格里托人。

秦汉时期开始,各朝代都有关于昆仑奴的记载。我们通过历代文献、文物来看看他们的工作都有哪些。

不管是来自非洲还是南海诸岛,他们在都被称为“昆仑奴”,既然有个“奴”字,那他们在古代中国,做的工作自然就不轻松。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昆仑奴俑

第一种——家庭仆役

这些昆仑奴,一般都在宫廷和富豪之家做仆役。做仆役,那基本就和古代一般大户人家的奴仆没有区别,看门 、端茶倒水、烧火劈柴、随处出行这些活是都要干的。

如果是女性昆仑奴,那重体力的活可能是做不了,但有可能在女主人身边伺候。在唐太宗的女儿长乐公主的墓道壁画中就有昆仑女奴近身伺候的形象。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长乐公主的墓道壁画中就有昆仑女奴形象

第二种——水手船工

大部分昆仑奴都是来自南海诸岛,所以大都水性极佳。

《太平广记》中有一段描写唐代一个叫周邯的人的见闻:“唐周邯自蜀沿流,尝市得一奴,名曰水精,善于探水,乃昆仑白水之属也。邯疑瞿塘之深,命水精探之。移时方出,云:‘其下有关,不可越渡,但得金珠已。’”

这句话是说周邯的这个昆仑奴,可以在瞿塘峡这样水流湍急的地方下沉,还能拿到水底的“金珠”,可见水性非常好。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唐李道坚墓室北壁西侧《昆仑奴牵牛图》

除此之外,昆仑奴因为身体强壮,还会做一些驯兽等工作。

既然是奴仆,他们的衣着都很普通。而且在很多文物形象中,他们都只穿很少的衣服,一般是上身裸露或披长帛带,下身穿短裤。如郑仁泰墓出土的昆仑奴佣,戴着项圈,露着上身,披着红帛带,下身穿短裤。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昆仑奴人俑,同样裸露上身,有红帛带,穿短裤。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陕西出土昆仑奴俑

唐代《朝野佥载》这本书上有关于昆仑国习俗的记载:“国人不着衣服,见衣服者共笑之”。

由此可见,穿着如此,是他们的特色,在当地他们就如此穿着。而且在高僧义净所撰的《南海寄归传》 中说这种“昆仑”特色穿着,叫做“敢曼”。

虽然大多昆仑奴的文物形象都穿着比较清凉,但实际在中国的北方,是不太可能穿这么少的,在很多壁画形象中可以看到,他们穿唐人男子男装常穿的圆领或翻领袍。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故宫博物院藏昆仑奴俑

总说

说到古代黑色皮肤的人,就算没有见过昆仑奴相关的文物,但去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上面的葛老,应该就是一个“昆仑人”,虽说真实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人物,但唐代,长安城的确已经有很多的昆仑奴了。他们或经陆上丝绸之路过来,或经海上丝绸之路过来。

现在一提起丝绸之路上的外国人形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像马可波罗、利玛窦这样的传教士。但来中国最多的,却是这些“昆仑人”,他们每一个都是丝绸之路的见证者,但大多身份低微,没留下什么文字。幸有这些文物、文献记录一二,可以对他们有所了解。

昆仑奴:文物中那些黑皮肤的陶俑,他是谁?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

参考文献

1.于静芳.唐长乐公主墓壁画昆仑女奴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8(04).

2.蔡鸿生.岭南昆仑奴遗事[J].学术研究,2014(04).

3.李思思,元芳.北魏“异乡人”——洛阳博物馆藏“昆仑奴”俑[J].文物天地,2017(08).

4.周伟洲.唐代的昆仑奴与僧祇奴——兼论出土文物中的昆仑奴形象[J].乾陵文化研究,20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