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文化,才能不断吸引员工心之所往

如果是在平原地带,一切进程都是一马平川,一定早就有人已经去过了,他们会控制核心资源,定下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


如果你来晚了,虽然实力还小,但是你对未来有着彪悍的愿景,又不甘心,这个时候,只有付出别付出不了的付出,才能打破惯性发展曲线,跨越非连续。


如果你生在太平时期,也许我们按照常规项目推进的思路,去管理团队就可以了。


但身处红海,强敌压境的情况,团队就需要有摩西一样的能力,动员众人,劈开红海,带着大家一起前行,只有文化,才能不断吸引员工心之所往。


日常状态下,大家根据会分工,推进项目进度,各自在价值链条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最终把事情做成,我认为这是一种看得见的项目推进能力;通过打造团队文化,赋予团队无形的斗力加持,则是一种更高级,看不见的能力。


一个国家不可能只有法律,没有道德,团队的管理制度就像是法律,另一边,团队的文化和团队的价值观则是德治,也是团队成员对内和对外做事情的底线。


一、关注看不见的能力


好多的团队组织架构一旦出现了中间管理层的时候,要么发展停滞不前,要么崩盘。原因不是战略问题,也不是模式选择问题,而是文化稀释的问题,拷贝走样的问题。


刚开始建校的时候,我们的团队成员数量比较少,经常全部门的同事一起开会,全部门同事一起团建,大家天天在一个办公室里,我会亲自带着所有人办公。相互之间情感联系强,那个时候我们给部门定了一个非常复杂的22条的价值观,比如:


我们团队的准则是找靠谱的人,做伟大的事,分更多的钱;


我们永远不要在客户面前去攻击我们竞争对手;


我们对于工作的要求是超越期待,要做就尽全力做好,如果做到最好那就更好了……


总共定了22条,要求部门的所有伙伴都背下这22条,并且定期组织大家进行测试,作为我们团队选人、用人的标准。一旦个人想法和团队诉求起冲突时候也能够扮演裁判的角色。


二、文化被稀释


一辆汽车能跑多快,是由发动机的能量和刹车能力共同决定的。


过去几年,我们团队人数每年至少翻一番,文化被稀释了,信息传递变慢了,让团队几百个人去记住22条价值观变成了一件成本挺高的事情。


避免因为团队迅速扩张,带来文化被稀释,运营效率变慢的问题。在过去1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把22条价值观进行收缩,重点聚焦到3项很容易就能讲清楚的事情:“守时”、“强执行”、“8小时以外持续学习”这3件事情上,告诉团队哪些事情我们是应该尽量去避免的。


减少了成员在规定时间内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团队关键任务推进不下去,以及团队不能持续迭代进步,这3件事情发生的概率。


三、文化价值观和钱袋子挂钩


口号如果只是挂在公司的墙上是没有用的,只有和大家的钱袋子以及脸子挂了钩,大家才会真正去重视它。


现阶段底线控住了,我觉得我们还需要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今年复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我们30位核心管理者,花了4个星期的时间,一起参与讨论,共同得出了3件团队需要弘扬的喜欢的事情,3种团队不喜欢的特质,


3件不喜欢的事情分别是:迟到、弱执行、不学习。3种喜欢的特质分别是:激情、奋斗、合作。


接下来我认为我们可能还需要至少花1年以上的时间去固定,让3种喜欢的特质和3件不喜欢的事情能够“深入人心”。表扬该被表扬的人,批评该被批评的人,让明星心动,让雷锋不吃亏。


文化价值观和大家的钱袋子和脸子一旦挂钩了,大家就会真正去重视团队喜欢的特质和不喜欢的事情,管理者自己做到了,团队的其他成员才会做到。


第一阶段,我们通过互评打分的机制,讲讲你为什么会给他打这个分数,打分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让大家知道自己那些方面做的还不错,那些行为是需要改进的。第二阶段,实现文化价值观和绩效奖金挂钩。


讨论之前,每一个人根据评价标准,提前认真思考,你会给别人打多少分,打出这个分数的具体依据是什么,讲讲具体的事情,做到坦诚不公,事实说话,通过这种形式让个人和组织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只有文化,才能不断吸引员工心之所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