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知修道本质:减少生命的损耗, 提升身心灵的质量


撰文| 道海寻真 ,武当三丰派联谊会

关注武当三丰太极文化和道教文化。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道,悟道,行道,让民族文化自信成为一种共识和真正可能!

读《道德经》知修道本质:减少生命的损耗, 提升身心灵的质量

▲ 老子骑青牛图


NaN:NaN


绝学章第二十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接触过一些道家文化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老子的“作风”为何与世人的三观、生活和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反差性?他给人的感觉向来是道法自然、清心寡欲、不争和宁静致远等等。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不是每个人都要去“穷经皓首”般地去研究、参透海量的经典,我们不妨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智慧精华,沿着圣贤的脚印去学习和践行其中适合我们的一些箴言。

读《道德经》知修道本质:减少生命的损耗, 提升身心灵的质量

很多人认为大道是玄妙、虚空的,为何要费心去为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去操心劳神?这里,我想就《老子》关于生命存在方式和意义分享下浅见。

《道德经》的写作背景为当时礼乐崩坏,战乱不断的东周(春秋)晚期社会,对于残酷的现实,老子是无能为力的,有时,他或许觉得自己像是苍茫大海里的一叶小舟,在惊涛骇浪般的政治局势中,他不知要飘荡到何处?境遇虽然险恶,但老子的道心永远不会退转,他以婴儿的纯粹本真示人,远离纷扰与争夺。他以智慧之眼,淡定之心洞察着世间的一切繁华与衰落、喜怒与哀乐、悲欢与离合。


读《道德经》知修道本质:减少生命的损耗, 提升身心灵的质量

众人本能地追逐享乐带来的种种“幸福”感。那老子追求什么呢?老子追求的东西很多人是不要的,或者是不懂的,比如:众人追求热闹,而老子喜爱清净;众人沉溺纵情,而老子倾向宁静致远;众人追求聪明才辩,而老子遵循见素抱朴。换言之,老子寡欲,众人向往多欲甚至纵欲;老子重精神,众人重物质;老子重内求,众人重外求;

2500多年过去了,那些历史上无数汲汲追求物质的人,连同他们的名字一样腐烂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不过我们这些后人欣喜地发现老子的事迹还有他的著作成了经典中的经典。从这一点上看他真正地做到了“死而不亡(忘)者寿”的终极人生意义。

人在宇宙中即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渺小是因为个体的渺小,伟大是因为精神的伟大。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的圣贤、英雄豪杰以参赞天地之化育为终极理想,老子也不例外。好多人虽生养于天地之间,但终其一生好似一片浮萍,无根而只能随波逐流;少部分人像大树,深沉厚重而又枝繁叶茂,长生久视。


读《道德经》知修道本质:减少生命的损耗, 提升身心灵的质量

老子的清心寡欲我们真难以接受,或许老子有他自己的乐趣;或许他以感知宇宙给予他的种种启示和奥妙为乐;或者他早已超凡入圣,超脱了时空的限制而达到了神游太虚的境界了。在他老人家眼里,一百年或许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但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不朽价值——尽可能地减少了因本能而导致的无知生命消耗。

或许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老子与世人的不同:老子选择的是一条保生延寿之道,这点完全可以从老子本人的罕有高寿②看出。而世人、包括那些渴望成功,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走的是一条快速耗散自己生命能量的路。前者能够使自己的生命尽其天年,而后者则是生命的过早消亡。也许大家不太明白,那不妨可以用“熵”这个著名物理学概念来解释,大家或许就能明白了。

读《道德经》知修道本质:减少生命的损耗, 提升身心灵的质量


附:

《吕祖道德经∙绝学章第二十》注解


唯,去声。绝学,大道不明之时,唯有答应而无问难也,阿,阿比;荒,辽远,意未央无穷也,言学术不明之时,无他忧,唯是非得失之难辨,为可惧耳。唯者,未必即阿,而相去正自,不远善恶,本自分途,而辨别介于几希,此人之所宜。戒惧者不可不知畏也,知其不可不畏,则无忧。而有忧,戒慎恐惧,亦安有穷期哉。

食去声,熙熙和育意享太牢,饫其泽也,登春台畅其天也,盖民化于至德,日用而不知为之者也,未孩,未离母腹之时,保慎不容,不至乘乘,任天而动,貌归倚着也。满假故有余。纯一故若遗。沌沌,虚静之貌。若昏,则非果昏。闷闷,喻其神全。澹,谓无欲于外。漂,谓不泥于形。有以者,有所挟也。顽且鄙者,绝机谋也。无极之真,三五之精,为受气成形之原,是吾身之母也,食养也。


读《道德经》知修道本质:减少生命的损耗, 提升身心灵的质量


注:

见附录:《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中的摘录

1、我们的朋友一个个衰老死亡。我们坐在火堆旁,看着火苗慢慢燃尽,只留下灰白色的灰烬。我们历经沧桑变迁,而这个经历就是“熵”定律的展开。这就是不可逆转的能量耗散过程。

2、当世界达到最大熵状态,再无更多能量作功的时候,由于万物陷于一片沉寂,时间便会终止。所有东西将是以某种原材料(有效能量)开始,而最后又将以废物(无效能量)而告终。

3、我们应该强调某处发生的熵的逆转,都必须以周围环境的总熵的增加为代价。这是因为每发生一件事情总会有一定能量被耗散,并不能再被利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