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思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任务的收官之年,需要全国一盘棋、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基层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我们党向全世界、全国各族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才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那么,这“绣花”功夫从哪里开始着眼,又要从哪里开始下苦功?

“基层稳、则天下安。”基层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最前沿阵地,选派好驻村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扶贫干部,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对基层脱贫攻坚事业将起到“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要确保扶贫地区的领导干部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保证人员的稳定。基层干部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主力军、尖头兵,是党和国家政权的基础,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嘎查村干部队伍管理建设的新途径,在最大范围内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让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工作最终都会在基层落地见效,脱贫攻坚更是如此。基层干部是最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人员,虽是“小角色”却承担着“大职责”,只有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坚定理想信念;只有继续坚守扶贫岗位,积极引导农牧民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意识,才能进一步推动农牧业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

明确靶向、对症下药球 才能药到病除彻拔“穷根”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了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在听取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基层代表发言时,习近平仔细询问了当地人均耕地、蔬果市场价格等情况。他建议,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补足基础设施欠账,发挥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习近平给祖国正北方、蔚蓝内蒙古开出了良方、提出了良策。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牢牢抓住“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这条主线,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以“农牧业增效、农牧区增值、农牧民增收”为核心,变帮扶“生血”为自主“造血”,因地制宜走适合本地区的脱贫致富新路子。面对脱贫这个“世界性难题”,更需要注意的就是深挖贫困群众最需要什么、能做什么;该帮的就帮、能放的就放,及时掌握了解贫困户的刚需,坚持差异化、精细化帮扶措施,区分致贫原因、致贫类型,因地因户因人施策,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确保药到病除,彻底拔掉“穷根”,补齐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的最大短板。

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在即,时间紧、任务重,更要明确“病灶”,精准施策,咬定既定目标,啃下硬骨头,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决战决胜精神气来,脱贫攻坚的任务就一定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一定能徐徐铺展开来。(白春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