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寻声江南

带您开启一幅江南文化的声音地图

曲水流觞、农田成方

绿树成荫、美景竞秀

江南小乡村

叶港村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叶港村位于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交界处,在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的最西侧。

2002年,西叶厍、水产和高家港三个自然村合并为叶港村,村落傍水而建、移步异景,村舍白墙瓦黛、鳞次栉比,形成大小湖荡星罗棋布的肌理格局。

五座百年老屋见证了叶港村的沧海桑田;著名的“鹤荡渔歌”透露出村庄的生机勃勃。

优质的水稻、茭白、水产以及令人心旷神怡的居住环境映射出村民的安居乐业。

古人形容茭白是“翠叶森森剑有棱,柔条忪甚比轻冰。”

这种富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并具有药用价值的农作物现已是叶港村三大明星产物之一,原生态的百亩茭塘为居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上海争荣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叶港村茭白的种植大户,这是一家持续保持茭白规模化多品种有机认证的农场,农场种植的有机茭白还获得了一些奖项。

上海争荣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争荣:

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呢,目前来说拥有自身的核心有机农场一共是124亩,我们农场2011年就拿到了有机认证,一直持续保持至今,那目前呢,我们也是保持茭白的规模化种植、多品种种植的一家有机农场。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农民享受到了技术的红利,而且还带动整个村落和城市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为了共同致富,茭白种植户们与时俱进,在上海争荣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积极拓宽营销渠道,扩大销售区域;最重要的是,他们采用多品种种植的方式,突破了茭白季节性上市的瓶颈,增创收益。

上海争荣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争荣:

因为渠道固定以后是订单化方式操作,以订单的一个方式来落实到农民的生产,保证生产的一个积极性。现在已经逐步走向正轨,像现在我们的产值也大大增加了,然后所以说我们也在争取着说跟一些大的渠道合作,争取把规模扩大,产生更多的带动效应,带动农民一起来把这个茭白产业做起来。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总是具有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在叶港村人眼中茭白不仅有食用价值,村民们还利用茭白叶正在进行各种尝试,比如绿色工艺编织、茅草屋搭建等,变废为宝。

陶争荣:

茭白叶编制品,我们也是做了一部分尝试,我们做一个茭白蒲团。我们现在还在开发的另外一种就是,比如说茭白叶做的一个茅草屋,另外一种加工方向呢,我们考虑的是茭白的造纸,因为茭白当中的纤维素比较多,而且是经过了科学家的一些判断,是可以作为纸的材料,这样可以消化当地大量的茭白叶。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具有远见卓识的叶港村村民认为“一花独开不是春”,他们想打造“1+1>2”的规模经济,在茭白产业的基础上,融入其他产业,最终达到“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发展目标。

陶争荣:

我们也是要打造一个茭白的一、二、三产融合的一个发展示范基地,我们也是在跟镇里沟通争取在现在的基础上开发一个1500亩的茭白示范基地,把观光休闲农业、亲子教育、家庭需求,还有研发生产、加工制度、跟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一个生态产业链,等于说带动“练塘茭白”的地理保护标志品牌能走向大众。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在江南水乡,种植茭白、水稻的村子十分常见,那么叶港村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毫无疑问,原生态是它制胜的法宝。叶港村利用原生态的水质,尽量保证生产无污染、无加工的绿色纯天然产品,树立原生态的品牌特点。

叶港村党支部书记 胡堇讲:

现在的农业发展的基本上蛮快的,农业现代化了,都说种植也好,养殖也好,基本都是生态的、休闲的、绿色的。

我们这里呢优势就是特别突出,我们的地方呢,就是原生态的水质好,我们虽然说,这里搞农业很多年了,但是我们这里呢,基本上也没有污染,现在他们种植的水稻也好茭白也好,基本上农药也不使用了。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目前叶港村已经全部实现土地流转,这是叶港村发展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村民在获得土地租金和流转补贴的同时,也增加了村内的就业,村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一份不错的收入。

胡堇讲:

农民在土地流转当中呢,其实分两块,一块是土地流转,他其实每年的租金也好,流转的补贴也好,农民也是得到一部分利益的;那么另外呢,从土地流转情况来看呢,用工率还是能满足到当地的一些农民,做一些务工补贴等,他们给大户去搞农业生产,他们每个月也有一定的固定收入是能够增长的。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提起江南乡村生活人们往往会想到“水秀山清眉原长,归来闲倚小阁窗”的悠然景象,这正是现如今叶港村的真实写照。

白天村民们在水稻田、茭白塘、水产养殖基地里辛勤劳作,晚上大家汇聚在一起跳广场舞、打篮球、开展读书活动,享受忙碌过后的闲暇时光,丰富精神世界。不仅如此,叶港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是什么引领着叶港人不断进取,在短短的几年间让村民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呢?

叶港村党支部书记 胡堇讲:

到2019年其实总共有5年时间,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美丽乡村从镇级区级市级,2019年通过了市级美丽乡村的验收,那么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吧,一个是综合环境的整治,一个是村庄建设,还有一个呢,就是美丽乡村的长效管理。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叶港村从2015年开始踏上美丽乡村创建之路,从“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整治村容面貌;做强乡村产业;强化村级治理;注重文化传承;重视长效发展”八个方面入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村落。硬化路面、垃圾分类回收、太阳能路灯、废物利用、马桶安装、智能安防系统、农家书屋、医疗站……这些惠民措施让叶港村焕然一新。

胡堇讲:

美丽乡村从建设好的成果巩固来进一步的提升,就制定了村规民约,从而对村民的环境保洁意识进一步巩固,让老百姓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一个是了解对环境的保护,另一个是争取做到环境的整洁,对自己家庭环境,包括庭院,让老百姓做一个文明的、守护自己家园的村民。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叶港村不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的乡风文明也在提升。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活动,叶港村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文明点亮村民的热情。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起点,

探索发展生态农业,

本土文化与观光休闲产业相融合,

与村民一起建设宜居又宜游的美丽家园!

寻声江南 声音地图

在水乡稻田里找寻江南声音

听江南

东广新闻台长三角之声

FM90.9 AM1296

每周六上午9:00-10:00 与您相约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播音:路平、子洋

实习编辑:韩鑫、庞媛、晏雨钦

编辑:邬佳力

走青浦 听江南|茭塘百亩现自然生态,农家书屋育乡风文化,叶港村用生态文明点亮了小小的美丽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