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满大街跑的东欧神车,“破烂指数”逐个排,有一款车丑爆了

关于苏联和东欧的“老爷车”,网络上有个“东欧四大破”的说法,但版本不一。在小编看来,这个“四大破”并不准确,只是为了给当时民间流行的“四大系列”搞笑段子凑够数而已。

其实在上世纪80、90年代,在中国大街上跑的苏联和东欧品牌的乘用汽车,不止4种,除了常见的拉达、伏尔加、莫斯科人等苏联车,还有波兰的华沙、波罗乃兹,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罗马尼亚的达契亚等。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产合资车和进口车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苏联和东欧的这些“神车”,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都远远落伍变成了“破车”,于是下岗了。

斯柯达 破烂指数:1星

当年满大街跑的东欧神车,“破烂指数”逐个排,有一款车丑爆了

众所周知,捷克斯洛伐克的制造业水平在东欧国家中是比较突出的,放在世界范围也排位靠前。在上世纪90年代进口的东欧轿车中,斯柯达轿车品质算是比较好的,当然也有些小毛病。斯柯达Favorit这款两厢轿车曾被众多城市当作出租车所使用,便于维修,价格也便宜。直到1995年停产时,斯柯达Favorit还曾以小批量进口到国内销售。

这款车的外观有些像早期的富康两厢,只是前脸看起来有些“不透气”。

伏尔加 破烂指数:2星

当年满大街跑的东欧神车,“破烂指数”逐个排,有一款车丑爆了

伏尔加其实属于中级车,当年能够乘坐的主要是政府官员,后来是最早下海富起来的少部分人。在拉达和夏利一统出租车天下的年代,街头偶尔飘过的伏尔加轿车会让人心生羡慕。

我有一位大学老师,前半辈子没坐过小轿车,快退休了,有位发达了的同学请吃饭,饭后用伏尔加轿车送他回家,于是这位老学究感慨:终于坐了一回小轿车。

伏尔加汽车被认为是苏联工业的象征和骄傲,它留给国人印象最深的款型是“凸额头”伏尔加GAZ-24,被戏称为“苏联大奔”。苏联解体后,进口到中国的车型,是GAZ-24的改款GAZ-24-10,外观更趋流线型,但还是中规中矩,与日欧车系区别明显。

伏尔加之所以退出市场,就是因为后来人们渐渐发现,这款轿车的质量很差,车的钣金做工不好,非常爱生锈,更要命的是和美国车一样嗷嗷费油。随着日韩和走私进口车逐渐增多,以及大众在上海和长春纷纷建厂,进入新世纪伏尔加就在中国没了市场。

拉达 破烂指数:3星

当年满大街跑的东欧神车,“破烂指数”逐个排,有一款车丑爆了

拉达是苏联和俄罗斯的国民车,和伏尔加一样都是高尔基汽车厂的产品。

在电影《007之黄金眼》里,邦德开着坦克在莫斯科市内狂飙,两旁街道上的汽车,以拉达为主。上世纪90年代国内常见的拉达轿车叫做Riva,主要以出租车的身份出现。不过在与天津夏利的PK中,拉达渐渐处于下风,夏利的外观更加流线型,性能也好于拉达。后来随着出租车进一步更新换代,拉达逐渐退出出租车市场。

拉达是我唯一乘坐过的苏联东欧老款车,其他几款只是见过而已。

波罗乃兹 破烂指数:4星

当年满大街跑的东欧神车,“破烂指数”逐个排,有一款车丑爆了

波兰国民车波罗乃兹当年在中国城市的保有量远不及拉达,知名度远不及伏尔加。它能够在乘用车市场(也主要是出租车)占据一席之地,只有一个理由:便宜。

这款车在当时看来,外形其实还是比较时尚的。前脸四个圆大灯,神似老款POLO“大四眼”,那个大斜背,也比丑陋的达契亚“歪后腚”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奇怪的是,我所见到的这款车大部分是橘红色。

两厢车当时并不被国人的审美观所接受,加上这款车并不结实耐用,于是逐渐消失。

达契亚 破烂指数:5星

当年满大街跑的东欧神车,“破烂指数”逐个排,有一款车丑爆了

据说当时流传着一句关于买车的教训:千刀万剐,不买达契亚。

产于罗马尼亚的达契亚(也译作达西亚),留给国人的印象是又丑又破。达契亚1300系列从1969年开始生产到2004年停产,历经35年的历史,车型外观基本没有改动。三厢款车头和后备箱都向下倾斜,造型实在有些怪异。

进口到中国的多是契亚1310三厢版,主要用作出租车,质量实在不敢让人恭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