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决身歼、坚贞不屈的忠良:史可法

历史映射现代,现实也对应历史。读了史可法的生平,我想到前段时间流行的“我太难了”。后些许之处令人反思,但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坚守还是令人尊敬的。

史可法,字宪之,是明神宗万历三十年生于河南祥符人。崇祯元年,二十七岁的史可法金榜题名,成为了“天子门生”,被任命为西安府推官,从此步入了仕途。

但是其父的病逝,史可法在崇祯十二年到十四年的时候回家服丧守孝了。是金子总会发光,史可法并没有因为守孝而被埋没。丧期一满,朝廷就重用了他,升任他为户部侍郎,总督漕运,巡抚凤阳、淮安等地。当时的漕运每年总是误期,难以准时上交物资,缺额以百万计。

志决身歼、坚贞不屈的忠良:史可法

史可法到任后,马上罢免了三个不称职的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七人,亲自组织民工进行大规模的疏通南河,慎重挑选运官,革除漕运中侵钱占粮的种种弊端,使漕运面孔是焕然一新。然而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再有少数的忠臣良将励精图治也是难以挽回其颓废之势。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进攻北京城。自知大势已去的崇祯帝,连杀数名嫔妃,并亲手杀死自己爱女长平公主,最后自缢而亡。五月初三,众大臣商议国事,推举内阁大臣,于是文武大臣推举史可法为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仍掌管兵部,高宏图为礼部尚书。

史可法出任首辅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治理。他主张裁撤东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肃立官纪,以安人心;军事上,他裁决了一些空费粮饷的虚衔,制定京营制度,充实海防;经济方面,主张在江北招募流亡百姓,开垦屯田,又制定新的税法。无奈什么时候都不缺奸臣的捣乱,那时候的大奸臣马士英本想拥立无能的福王来继续延续权利,但是还是被派去督师凤阳,首辅还是史可法的。于是他满腔怨气,不择手段终于还是把史可法排挤走了。史可法则以忠奸不两立的姿态,自动请求督师江北,镇守淮、扬。

志决身歼、坚贞不屈的忠良:史可法

弘光元年三月,雄踞武昌的左良玉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师东下去声讨马士英,无奈中途病死。其子左梦庚继续向南京金兵,马士英急忙调黄得功抵御左军。四月初,清军→亳州下颖州,兵锋是锐不可当。史可法连忙告急,乞请朝廷援军,共同组织清军南进。但史可法的请求得到不到支持。马士英认为抵御左军是首要大事。弘光帝诏令史可法援助南京,可史可法到达时,黄得功已经破左军,弘光帝又命史可法继续回守驻地,不必入朝。史可法登上燕子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是泪流满面。

志决身歼、坚贞不屈的忠良:史可法

清朝方面,是久闻史可法大名,多次致书与他,要其为清廷效力,但都被史可法以国书的形式拒绝了。他还随即呈报弘光帝,激励朝廷自励,也表明自己忠于弘光的决心,这是谁都能感觉到臣子的不易。弘光元年四月,清军渡过淮河。每日推进五十里,情势十分危急,史可法急忙回师扬州。四月二十一日,清军直逼扬州,总兵里栖封和监军副使高歧风投降了清军,是抗清势力削弱,军心动摇。

史可法的屡次上书求援都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就连血书都没有结果。正当史可法焦急万分之时,有谋士建议,请决高邮湖,以灌清军,史可法摇头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又建议,以湖水灌城,来个背水一战,但是史可法都没有答应。他命手下守住其他各门,自己则坚守城墙低矮的 西门。

志决身歼、坚贞不屈的忠良:史可法

当时,围城的清军有十万以上,而扬州守兵只有一万多人,尽管兵力悬殊,但是清军的进攻还是损失惨重。清又让降将李遇春带招降书到城下,被史可法痛斥他辜负朝恩。首次诱降不成后,清方面又多次派人送招降书到城内,都被史可法原封不动丢入火中。他毅然说:“我为朝廷首辅,岂肯反而事人?”二十五日,清方面下令总攻,城西北角已经被清军密集的炮火轰开了缺口,清军蜂拥而让,自此,扬州城陷。

城陷后,史可法想拔剑自刎,被参将许谨拦住。众将护卫史公到小东门,清军迎来,史可法大呼自己在此,也是被清军俘虏。清军把史可法绑到清豫王营帐,临刑前,史可法请求豫王宽恕扬州百万生灵。说完就慨然就义于南城楼上。史公就义后,他的部将、扬州百姓仍在苦战,是不愿屈服于清军。当时文武官吏战死者两百人以上,悲壮场景到处可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