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文/小酌醉月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引言:

上映于1983年的散文化电影《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说,由国内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贻弓执导,沈洁、郑振瑶、张闽、张丰毅等主演。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透出浓郁的“纪实性”美学的优秀电影。豆瓣评分8.9,上映至今已二十多年了,仍然脍炙人口,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影片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奖等大奖。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影片透过小女孩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她在北京生活时发生的三个故事:惠安馆的疯女人和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丛里的小偷,骑着小毛驴回老家的宋妈。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秀珍和妞儿的故事:执着的秀珍姑娘因爱人思康被捕,女儿小桂子下落不明而疯了,小英子以天真与无邪走进了秀珍姑娘的心,无意间小英子发现了好友妞儿就是秀珍的女儿。于是在一个暴风雨之夜,她成全了秀珍母女的相聚相识,后来母女二人惨死于寻亲的路上。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英子和偷儿的故事:小英子捡球的偶然情况下,在一片荒草地里,认识了一个大朋友,经常和他聊天,听他讲心事:他是为供弟弟读书,养活老娘,不得已而为之。后来,英子捡到的一个小小的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抓走了这位年轻的小伙儿。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父亲去世与宋妈回乡的故事:宋妈为了生活养家,离开自己的儿女来到城里做奶妈,几年都没有回家,没想到,窝囊的丈夫挣不到钱,把女儿卖给赶大车的,成天去赌,儿子也被淹死了。后来,英子的爸爸因病去世,宋妈也坐着小毛驴回乡下了。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整部影片传递的是离别和成长的主题,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关于此片导演吴贻弓曾说:“《城南旧事》应该是一条缓缓的小溪,潺潺细流,怨而不怒,有一片叶子凋零到水面上,随着流水慢慢的往下淌,碰到突出的树桩或堆积的水草,叶子被挡住了。但水流又把它带向前去,又碰到了一个小小的漩涡儿,叶子在水面打起转转来,终于又淌了下去,顺水淌了下去。”这部影片透着一种隽永深长的意境,在有限的时空表现无限的内容,令人回味悠远。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那么今天我将从美学层次、人情况味和社会反思三个角度入手,来为大家全面解读电影《城南旧事》的艺术魅力。

一 美学层次

1 电影幕后的琐碎故事

《城南旧事》由吴贻弓执导,拍摄于198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中有大量的停顿以及长镜头,仿佛真实还原了老北京的胡同生活,美得像一幅幅油画。事实上,除了少数实地取景之外,影片中的场景都是美术组搭建而成

,置景工人在上海江湾机场搭起了一整条北京的旧胡同。

服装,道具,化妆的老师,要制作上千套不同季节的,20年代的童装,准备几百个不同样子的那时的书包,为几十个小姑娘梳各种各样的辫子等等。

20世纪8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一部影片的平均资金是29万元,而《城南旧事》却花了57万元 。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小英子的扮演者沈洁说:“导演就像亲人一样,为了让我跟宋妈(郑振瑶)有亲近感,请郑老师把我带回北京的家住了一段日子,因为故事里的英子可是和宋妈无话不说。没几天,我就和郑老师亲啦,直接就喊起了‘宋妈’,演的时候没有压力。”

郑振瑶在影视剧中大多都是演公主、贵妇或者知识分子,在《城南旧事》中她突破以往形象饰演一个从北方农村出来的佣人。为了符合片中角色的形象,化妆师先剃掉郑振瑶鬓角和额头上的一些头发,把郑振瑶原先很秀气的脸型变成北方农村妇女的方型脸,然后描粗眉毛、将头发扎成那种撅起来的髻。可见,演员们的投入和牺牲都是巨大的。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宋妈的扮演者郑振瑶

2 生活气息浓厚的吴贻弓导演,用“小英子”的主观镜头,大多数的固定机位,低角度的拍摄和声画交叉对位的手法,呈现给观众一幅极具时代色彩的视觉图谱

《城南旧事》的故事内核是离别和成长,主人公小英子和那些相继出现的人物,一个个认识了,又离别了,直至最后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小英子的童年结束了。但导演似乎并没有浓墨重彩的去渲染离别,用自己独有的镜头语言恰到好处地引发了观众的各种思绪。

导演采用自己惯常的拍摄方法,低角度机位,影片百分之六十以上用的是主观镜头,节奏简明,人物也基本在中景和近景处动作,避开失礼夸张的非常规角度,避免破坏画面平衡和稳定感的摇移。吴贻弓用自己独特的散文式风格,用镜头语言的力量,把观众置于淡淡的哀伤和纯纯的怀念之中。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吴贻弓式镜头的特色,第一点就是大量的使用主观镜头。

这种视角被强加到观众的身上,使观众暂时站在角色的位置上,去共同体验经历,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观众理解人物有一定的帮助。影片中运用“小英子”的主观视角,不仅能让观众感受到小主人公善良淳朴的天性,更是将三段并不关联的情节板块儿贯穿起来,让影片看起来浑然天成,形散而神不散。

第二个特点就是声画交叉对位手法的运用。用画面感表现时间,用声音表现空间,就是声化交叉对位法。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就是大大的扩大了影片的时空范围,丰富了电影表现的可能性。

一般表现思想过程,主要靠画面,但一旦画面闪回,现在时东西就中断了,不能在银幕上使观众同时感受到,现在时和过去时的东西。而且闪回太多,就会有零碎割裂的感觉。

影片中运用声画交叉对位的手法:秀贞对思康的回忆,不出现司康的形象,由秀珍用画外音叙述,画面上只出现一组拉摇推的小院空镜头。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英子独自对着摇晃的土秋千发呆,同时出现她同妞儿打秋千说笑时的声音,然后是她同妞的一段画外音,这比闪回手法更真实,更有力的表现了英子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

在吴贻弓的《城南旧事》中,这种用主观镜头,低角度的拍摄和声画交叉对位的手法,构成了一幅极具时代色彩的视觉图谱。同时运用叠印镜头,隐喻象征,重复等手法,向观众展示了上个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童真和淡淡的离别之感等。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3 吴贻弓在朴素的视听语言中,融入了纪实性美学

所谓纪实性美学,关键的一点是以非强化的手法来处理电影与现实的关系,其基本上按生活原来状态来构成影片。

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很少直接表现正面的冲突。他认为,电影一定非要直接表现正面的冲突,不妨把总的冲突放在银幕之上,银幕上表现冲突前的酝酿和冲突后人们的情绪。

通过这种“淡化”和“稀释”,把原来的那种剑拔弩张似的戏剧性消弱了,但更接近于日常生活。就好比我们读曹雪芹,契诃夫的小说一样表面上似乎极其平淡,但却使你感到很生活化,很有看头,耐人寻味。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法国电影美学家马尔丹说过:”由于电影画面含有各种言外之意,又有各种思想延伸,因此我们倒是应该将电影语言同诗的语言对比。”

他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和电影手段去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他们微妙的心理状态。力图赋予人和物以一种诗意的面貌。

影片中,英子生病住院,一个推摇镜头加仰拍,英子躺在病床上的同时,加进了一个淡淡的画外音:“卖报了,卖报了,昨夜母女俩赶火车被扎。”如果你在看电影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就不会听到这个画外音。导演用的正是这一种浅淡的生活化的方式,观众在朴素的视听画面中发散性去体味其中的意境。不同的人感受是不同的。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在英子看到小偷被捕的时候,镜头有意识的拉长,拍摄他们相对而视的画面。此时,小英子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呆呆的看着小偷,却使观众体会到了她内心深处交织着,猝不及防,茫然若失,无可奈何,依依惜别等微妙复杂的感情。

影片中,宋妈在厨房里的几个无言的镜头,当时的宋妈没有掉一滴眼泪,连脸上的表情也是木讷的。我想这样的表现方式,更让人忍不住心酸落泪。如果宋妈当时是嚎啕大哭的,用力的去难过,可能就没有这种效果了,这也是电影的感染力很大一部分来自观众的脑补。

吴贻弓奉行的是纪实性的美学原则避免现实进行过分的浓缩和夸大不表现感情的顶点。推崇愈是克制的感情也就愈是感人这正是吴贻弓用摄影机所创造的风格美:含蓄,深沉,委婉,细腻。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二 人情况味

1 满是人间烟火味:精致的风俗场景,生活场面,地方特色的保留和展现。

影片中的驼队,长城,胡同,会馆,井窝子,小院落,黄包车,小毛驴儿,吃草的骆驼,老妈子,小偷儿,换洋火儿的唱话匣子的,换盆儿的,被枪毙的闹革命的学生疯女人学吊嗓门的小妞,穿着长衫带着眼镜爸爸。

英子的红棉袄绒线帽,手里的小风车,用芨芨草和白矾染指甲,用板凳做成简易的小秋千,毛绒绒的小油鸡,影片开头那些残壁断垣结尾漫山遍野的红叶

家门口的石鼓和头顶的垂花门

,以及学堂,教室操场课堂等。这些影像化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生活的一幕幕场景,给观众以生动和鲜活的享受,植入一种复古的感觉。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这样的一部电影,如同读了一篇优美的回忆散文

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我想如果没有了毛绒绒的小油鸡,土秋千,观众难道只凭着妞儿的伤痕,会去同情她吗?如果没有写信,唱儿歌,喂药,甚至包括去庙会,送丈夫,观众会只凭宋妈失去了两个孩子的描述,就会同情她吗?正是有了这些朴素的影像衬托才能一种感情更好的延续和积累,并且在关键的时刻,以自然的方式释放出来。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2 人物特有的京味腔调

影片里,大量的运用了,北京话里特有的腔调。向“别介”,“搭上话儿”,“赶明儿见”等原汁原味儿的京语发音。这些京味特点的保留带给人更多的情感记忆亲切自然中带着一股淡淡的哀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和这部电影散文化的风格

课堂上孩子们清朗的读书声学校里面的钟声蛐蛐的鸣叫声,宋妈口中吟唱的“鸡蛋鸡蛋壳壳,里头坐个哥哥,哥哥出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等童谣在影片中,这些声音被恰到好处的运用,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余音萦绕,和剧情成了一种对味对情节人物起到拓展的作用,一种情感上的催化作用,成为散文化电影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这种朴素的风格更能将离别之情凸显的更深刻。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3 运用山水画般的色彩和影调去构图

《城南旧事》以灰色褐色为主调灰暗中带着点点的亮色,风沙弥漫中,偶尔透露着红枫嫩绿等有些生气的色彩,穿插着许多跳跃流动的辅助色彩,比如孩子身上亮色的衣裳,庙会上,色彩斑驳的民间玩具和装饰品用这种方式寓意着当时社会的黑暗,但在黑暗中仍有人物不灭的美好心灵,视觉构图宛如一幅幅冷色调的水彩画,反衬人物的前景。

每一幅画好似,略施彩色的山水画,就像影片中的故事一样淡淡的。

这种写意的风格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借鉴运用。白描的手法,在色彩和影调的处理上,更是捕捉人物心灵深处真实冲动的最好方式。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三 社会反思

1 影片中对女性人文主义的关怀

未婚先育的秀珍,在情人离开自己和生下的孩子被父母扔到城墙根的双重打击之下,精神失常。在小英子的帮助下,秀贞和妞儿母女相认,却在寻找爱人和爸爸的路上死在火车轮下

宋妈是个朴实的乡下人,为了生活养家,离开自己的儿女来到城里做奶妈,几年都没有回家,没成想,自己被蒙在鼓里。不务正业的丈夫挣不到钱,,丫头被卖了,他成天去赌,导致儿子也被淹死。

电影中,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的女性形象故事占了大部分。

影片通过小英子的主观视角,经历了秀贞和妞儿,宋妈的故事,让观众看见了那些挣扎在性别压迫中难以翻身的女人的命运,深切的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女人的无奈和彷徨,更多的是同情她们不幸的遭遇。

作为现代女性,女人早已摆脱了男权压迫的时代,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通过电影,我们要时刻记得:女人要实现人格,社会地位和经济上的独立。

作为女人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时,那个男人应该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保持自己的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乐观,即使男人离开自己,依然可以活得潇洒快乐。

女人嫁人,必须要嫁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两个人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乐于与家人沟通,这是婚姻进行下去的必备条件。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2 乡愁是人们追求的永恒的精神家园

家园是永恒的诱惑,充满着自我观照的梦,家园还是现实与梦幻编就的情节,强烈的渴望着相应的满足与释放。

影片开头空镜头加独白

“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那些景物和人物,而今或许已物是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

这段心理独白,充分表达了“小英子”对北京城南生活的怀念。瞬间拉近了观众与影片中人物的心理距离,产生共情的效应。

导演在影片中,运用视听语言,描摹了各种北京城南的生活画面:唱话匣子的,换盆儿的,骆驼队,井窝子,小胡同……带有明显时代历史特征的《骊歌》,枪毙闹革命的学生等等,生动还原了老北京的生活。

三段镶嵌在小英子童年生活中离别的故事,更是将离别的故事内核淋漓尽致的展示。

《城南旧事》不仅是对童年生活和老北京生活的回忆,更是对于城南旧事所代表的故乡文化的乡愁,一种因海峡两岸的距离而产生的乡愁的书写。

台湾与内地之间的隔海相望,在当今社会中,有多少老人希望回乡探亲,希望祖国统一。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3 童年对每个人都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结

童年是成人梦中的乌托邦,是人类精神的后花园。儿童视角的影视作品,则是表达这一审美理想的最好载体

在影片中,有几个特别经典的场景戳中我的心灵小英子学骆驼嚼草,小脸蛋儿一鼓一鼓的。和妞儿一起打秋千。跟着秀珍用芨芨草染指甲,把白矾当成了糖块。问母亲自己是怎么生出来的,母亲说她是从胳肢窝里掉出来的。在荒草园子里碰见了蹲着的小偷,问他是不是在拉屎。小英子的童真演绎着让人神往的童年。每每回想起这些镜头,我也会追忆起自己的童年记忆,当年都干了什么“傻事”。

影片中对于成长的主题真实,生动,萦绕着观众,小英子的成长也是一代代人每一个人的成长。透过小英子的童真,每个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生动,有趣的样子,怀念有之,感慨有之,向往有之。

童年快乐的终结是童年情绪成为成年人,最发自内心的宗教情绪,追忆童年则成为成年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当今社会,这个物欲横流,内心云谲波诡的成人世界。人们总是渴望那水晶般的童年世界,来慰藉这颗被世俗浸染的心,童年也成为每一个人难以言说的情结。

豆瓣8.9《城南旧事》从朴素的视听语言中,体味纪实性美学

结语:

《城南旧事》虽然片长只有88分钟,但我却是前后花了三天才看完,三个事件串联起来,共同演绎了“离别”的故事内核。给人们带来纯真,质朴,含蓄,而隽永的享受。作为影片观众的我也沉浸在一种纪实性美学中,不能自拔,时而怀念儿时的时光,时而为别离而感到伤怀,时而沉浸在浓浓的老北京的风情之中,时而又被平淡而真实的生活感动着。

(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