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升级,降额封卡,怪银行“落井下石”?找准自身原因才好破解

疫情肆虐,银行信用卡业务受挫,继广发、中信、交通、浦发等银行大面积风控降额之后,称霸“宇宙”的大妈行也加入降额行列。

“5万变1000元”,“10万额度直接变成了0元”,“5万额度直接降没了”,“30万的额度一下降到0”......

纵观各大信用卡论坛,收到工行降额通知的人可谓占据了半壁江山,一片哀鸿遍野!对于此次大面积降额,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表示“现在收紧风控,才能自保”。

多头借贷和共债的风险下,银行为降低资金损失风险,降额可以说是大概率的事。叠加疫情影响,信用卡逾期、不良率上升,银行催收工作受阻,难以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实时监控,可以预料到此轮降额风暴或将持续。

降额成了常规操作,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你确定了解清楚了?只有找到病根才好对症下药,所以要找到真正降额的原因,才能避免踩雷。

根据以往卡友反馈的降额例子,支付界百科总结出了被降额的四大原因:自身有急缺钱的表现、银行没钱赚、刷卡姿势。下面咱们就来一一细说:

原因一:自身有急缺钱的表现

1、负债率高

在消费主义影响下,人手一张或几张信用卡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负债成了不少人的标签。银行查询负债率计算公式为:所有负债(包括信用卡和贷款)/(收入*基数),而信用卡的负债率一般是按:信用卡的已用额度/可用额度来计算。负债率除了影响下卡之外,还会影响额度。

如果你手上有7、8张卡,每个月都把额度用剩10%左右就要注意。负债率过高,即使你过往的信用记录很好, 银行也会认为你未来逾期的可能性会很大,进而把你列为风险客户,后期被风控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风控升级,降额封卡,怪银行“落井下石”?找准自身原因才好破解

2、网贷

银行对于网贷这块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在征信报告中,有大量网贷记录,还是小额贷款的话,证明你的财务状况紧张。以信贷产品在维持生活,一旦资金链断裂,违约的可能性很高。所以,银行会觉得你是风险客户,就算你并没有逾期。

3、最低还款

最低还款,虽然能让持卡人暂时没有后顾之忧,但是也是持卡人缺钱的表现。这会让银行认为持卡人没有能力偿还全额,放出去的钱可能有收不回来的风险,进而降额持卡人额度。

4、查询征信次数过多

据支付界百科了解到,央行征信报告只有本人或者本人授权才能查询。有银行人士表示,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侧面表明客户潜在负债压力较大,客户潜在风险较高。

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查询征信,而征信报告却显示该段时间内用户没有成功获批新贷款或成功申请到信用卡,银行是有理由怀疑该客户财务状况不佳。为避免资金损失,可能会做出降额的举措。

风控升级,降额封卡,怪银行“落井下石”?找准自身原因才好破解

原因二:银行没钱赚

1、跳码

跳码可谓是银行深恶痛绝的行为。因为跳码让银行赚不到钱的同时,还亏本。这赔本买卖,谁愿意做呢?再说了,银行可不是慈善机构,需要盈利。

银行本就没有钱,发放信用卡的钱是哪里来的?就是我们每个月存进去的存款。众所周知,银行要给存款人支付一定的利息,再加上放贷出去收不回来的钱,也要记在成本当中。计算下来,银行放贷一万元的成本大概是38元。也就是说,银行给你用一万元,如果连38元都收不回来,银行就是亏钱的。

风控升级,降额封卡,怪银行“落井下石”?找准自身原因才好破解

按照国家费率规定,标准类、优惠类和减免类的费率分别是0.6%、0.38%和0费率。而刷卡收益由发卡行(0.45%)、银联(0.065%,发卡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各承担50%)、支付公司三家分配。发卡行和银联赚的钱是固定的,剩下支付公司能赚多少根据市场定价。

如果刷标准类一万元,发卡行得到45元,还要给银联3.25元,最后赚了41.75元(45元-3.25元)。还要减去38元的成本,银行还是可以赚到3.75元的。

如果刷优惠类一万元,手续费才38元,还三家分。银行不就是亏钱吗?

如果是刷减免类,0手续费,银行一分钱都赚不到。

对于跳码,持卡人是无辜的,但是银行可不会这样想。银行只会把“矛头”指向持卡人。所以,经常刷到跳码机,给你跳商户,跳地区,从标准类跳到优惠类甚至是减免类,轻则积分全无,重则降额封卡是逃不过的。支付界百科建议,各位在刷卡消费时候,一定注意出来的小票上面的MCC码跟你消费的商户有没有一致。

你可以搜索小程序【支付界百科】查询 MCC码,跳码什么的再也逃不过你的“火眼金睛” 。

风控升级,降额封卡,怪银行“落井下石”?找准自身原因才好破解

2、薅羊毛

不少持卡人喜欢薅银行羊毛,但是也要有个度。曾有卡友表示,她喜欢薅银行羊毛,每个月薅足20w积分 。好像很爽的一样,但是银行就不高兴了。结果28k额度直接腰斩。所以,薅羊毛可以,别把银行薅疼了,以免“秋后算账”。

3、授信过高,却很少用卡

很多人对信用卡额度都有一种误解,认为银行给的额度就摆在那里,如果不用,银行也就没提前给钱。没占用银行资金的同时,也没让银行承担风险。所以那些用不着的额度,对银行而言也是零成本的。

其实不然,有点会计常识的都知道,银行需要为已经给你授信你却没使用的部分向中央银行计提准备金,从而降低了自己的利润空间,因此,除非确信给你批的额度你都能用,银行并不会盲目给你调高额度,甚至会调降额度。

所以说,银行给你那么高的额度,你却没有用上。让银行赚不到钱的同时,还增加成本,不降你的额度降谁的?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那么多“备用卡”、“睡眠卡”被降额了。

风控升级,降额封卡,怪银行“落井下石”?找准自身原因才好破解

原因三:刷卡姿势不正确

1、经常性大额消费。虽然银行是鼓励多刷卡消费,但是如果持卡人持续多次大额交易,就很容易被银行“盯上”,怀疑你有套现的嫌疑。

2、经常一次性刷爆卡。除了大额消费,动不动就一次刷爆卡,在还款日又一次性还清,就是所谓的“大进大出”。这样的刷卡行为十有八九是套现。

3、经常在一个或固定户上刷卡。银行鼓励多刷卡消费的同时,还鼓励消费结构多元化。毕竟你总不能天天加油,天天住酒店,天天买珠宝,这会让银行怀疑你用卡异常,非法套现。

4、经常刷整数,半夜十二点刷卡消费早餐店等等一看就是虚假交易的行为

,银行不盯你盯谁?

5、经常用同一个收单机构的机子或高风险POS机刷卡,也有可能被风控。我们所刷的商户,分为正规商户和商户池。正规商户营业执照办理的,商户池或者固定户的都是收单机构提供的。如果经常在商户池里刷卡消费,因为不是真实的商户消费,有套现嫌疑,被风控的机会很大。

而且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黑名单商户,如果你频繁的刷到这些商户,没有积分就算了,风控降额是肯定跑不掉的。

风控升级,降额封卡,怪银行“落井下石”?找准自身原因才好破解

6、长期空卡。银行鼓励多刷多用,充分利用额度,但并不是要你月月花光。长期空卡多见于即将或已经山穷水尽的人,这让银行感觉风险过高。所以,后期银行“落井下石”可以说在预料之中。

总而言之,负债过高、用卡不规范都会被纳入银行的风控名单中。银行一旦发现持卡人交易异常,信用风险上升,就会对持卡人进行风控和限额。疫情之下,信用卡风控变得十分敏感,各位唯有合规使用,才能避免受到波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